秦燕
(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6000)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二型感染引发的一种单独感染或继发混合感染的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圆环病毒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小的动物病毒。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分别为圆环病毒一型和圆环病毒二型,其中圆环病毒一型为非致病性病毒,圆环病毒二型为致病性病毒。不同年龄的猪感染圆环病毒后,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炎肾病综合征、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呼吸道繁殖障碍、先天震颤等多种疾病[1]。由于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多样,临床防控过程如果缺乏针对性的诊治,很容易造成病情快速传播蔓延。再加上该类疾病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疾病,发生流行后会造成机体抵抗力逐渐下降,免疫功能逐渐弱化,给多种病原侵染提供机会。
2020年4月16日,一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养殖的保育猪群突然出现传染性疾病,该养殖场共养殖断奶仔猪966头。先是在45日龄的仔猪群体中先后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精神萎靡不振,不愿意采食,腹泻呕吐相继出现。养殖场的兽医人员初步认为是环境发生变化所引发的感冒,按照感冒症状进行治疗用药后有所缓解,但停药后病情反复流行。出现临床症状一周左右,患病仔猪开始出现死亡现象。看到多种药物无效才将病情上报,兽医到达养殖场,通过认真细致的检查发现,仔猪出生第2天注射了1ml的右旋糖苷铁,出生14日龄后,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25日龄注射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灭活疫苗。结合整体的发病情况,通过严格诊断,最终确诊为圆环病毒感染,随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净化处理,控制疫情传播蔓延,确保生猪养殖安全。
圆环病毒可以威胁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在哺乳阶段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易感性最强,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断奶仔猪群体中,其中以6~8周龄发病率最高。猪是圆环病毒的主要易感群体,病毒可以通过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多种方式侵染,妊娠母猪感染该种疾病后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造成仔猪出生后天然携带该种病毒。患病猪隐性感染猪是养殖场的最主要传染源,鼻腔分泌物、排泄物中携带有大量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污染周围环境,实现病原的水平传播[2]。
通过对养殖场的发病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临床检查,测量患病猪的体温、呼吸和心率,并与健康猪的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并对患病猪的精神状态、采食欲望和粪便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最急性的患病猪发病过程较短,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其他猪体温最高升高到41℃,精神倦怠不愿意采食,短期内会出现腹泻呕吐现象。患病猪的皮毛粗乱,体表皮肤苍白无光泽,失去血色,并伴随明显的黄疸现象,在猪的耳部、腹部会出现出血性的紫红色斑块。发病早期患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患病猪的呼吸道症状逐渐明显,并在呼吸道症状出现24~36h后窒息死亡。急性型患病猪的体温最高升高到41℃,部分患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全身肌肉震颤,关节肿胀不能正常行走站立不稳,最后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滑动。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猪的眼睑发紫,潮红充血,身体发绀明显,最终窒息死亡。
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尤其是对肺脏、肾脏、肝脏、肠道和淋巴结的病变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观察。大多数病死猪的肺脏显著肿胀,肺间质粗糙增宽,质地坚硬,外观好像橡皮,在肺脏组织表面分布有大小不等的褐色病变区域,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纵隔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存在不同程度的肿大出血现象,切开肿大的淋巴结后,切面呈现灰黄色。肾脏显著肿大,外观呈现灰白色脾脏,肝脏出现轻度肿胀现象,胃肠黏膜水肿明显,并表现非出血性的溃疡病变肠道,尤其是回肠和结肠段严重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管中充满液体。
结合典型的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能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圆环病毒病。采食患病猪的新鲜血液常规方法分离得到血清后,3000r离心5min,取上层清液,舍去下部沉淀物,送到兽医动物实验室部门,选择使用ELISA抗体检测分别检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检测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2份血清,猪圆环病毒病阳性11份,可疑1份,其他两种病毒呈现阴性反应。由此可以判定猪圆环病毒二型感染引发的圆环病毒病[3]。
患病猪大多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变弱,所以确诊后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加黄芪多糖注射液10ml混合后肌肉注射,断奶仔猪每头使用2ml,育肥猪每头使用4ml,每天1次,连续使用3d,提高猪群抗病能力。对高热腹泻咳嗽的患病猪选择使用头孢唑啉钠、VB12,按照使用说明书将其配制成混合溶液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d。同时联合中药进行治疗,选择使用黄芪、板蓝根、茵陈、党参、金银花、连翘、甘草,使用剂量分别为150、20、20、50、50、50、25g,水煎药液1000ml,患病猪使用量为1ml/kg体重,每天1次,连续使用5d。没有发病的猪群进行全群预防给药。仔猪断奶前1周到断奶后1个月,每吨饲料添加200g多西环素、500g阿莫西林,连续使用1周。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每吨饲料中添加100g支原净、300g多西环素,连续使用一周。其他年龄的猪群每千克饲料分别添加0.5g替米考星预混料、0.5g的20%的黄芪多糖可溶性粉剂和0.5g的猪白细胞干扰素,同时在猪群的饮用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连续使用1周,采用上述方案连续防控9d后,大多数患病猪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巨大,感染的患病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并发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引发严重的临床症状和较高的死亡率,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所以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注重做好圈舍卫生调控,一旦出现发病病例,应及时将病情上报,由专业兽医进行认真细致的诊断,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蔓延,为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