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1-12-01 23:23:34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心小学张春晖
家长 2021年19期
关键词:核心小学生素养

□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心小学 张春晖

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已然形成了几个固有的准则:第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学生发展的科学性,要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教育教学规律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第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站在时代的角度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要遵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三,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当中要重视民族性,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要强调国家责任和国家认同。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探讨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高渗透性,在良好的理解能力辅助下学生可以将语文教材所承载的知识内容、情感思想融进自己的血液、沁入自己的思想,从而培养自己情感感知力。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思想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纯洁的情感思想、坚贞不渝的节操;可以激发小学生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能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行得以启发,潜能得以挖掘,情感思想得以唤醒,从而使小学生积极向善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凝练、巩固。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辅助,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语文,以此打开学生思维大门,指向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

语文是靠“两条腿”走路的:一条腿是“读得懂”,就是用思维去释义,运用“言”理解“意”;另一条腿是“说得明”,就是用思维去表达,运用“意”表达“言”。可见语文教学首要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深度学习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以语文蕴意为本——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散能力是重中之重,思维发散能力不仅是学生感性到理性过渡的重要先决,同样也是学生感性的再表达和理性的关键前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形成有效的互通桥梁,比如数学学习、自然学科学习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的思维培养。

比如《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童话故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为教学出发点,在《乌鸦喝水》的教学文本中培养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学生意识到做事情换个角度想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发散学生的思维。再如在《坐井观天》的童话故事教学中,通过对青蛙井中观天的描述,旨在培养学生不“盲目短浅”的思想,自己知道的东西并不代表是该事物的所有,只有源源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可能不“故步自封”。

(二)以语文美学为基——培养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在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的诗词歌赋的内容。众所周知,诗词歌赋是蕴含名家思想的文本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的结晶,诗词歌赋不仅拥有优美华丽的辞藻,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可以指引小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比如在李白的《静夜诗》中,作者通过对中秋月圆之夜失眠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副独坐窗台的画面,烘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再如在《咏柳》古诗教学中,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边读边让小学生注意文中生字的读音,如妆(zhuang)、绦(tao)等,教师读完之后,学生再进行一遍朗读;第二,让小学生跟着读,注意诗中的语句断句,之后让小学生自行朗读三到四遍,最后教师抽点几名小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本诗(这里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要让学生勇于发言,勇于参加);第三,在完成朗读教学之后,教师要讲授整首诗的大意,让小学生注意其中运用隐义的词语,如“碧玉”“二月春风”“剪刀”等,“碧玉”是我国古代对柳树的特有描绘,碧玉在古代代表了女子,如我们现在常说的“柳腰”;“二月春分”暗指此首诗的时间线,是对早春柳树的描写;“剪刀”所用到的是比喻手法,将柳树的枝叶比作“剪刀”,更将整首诗的基调上升了一个档次,因为在过往,文人骚客对于柳树的描写没有想到过用剪刀来作比喻,这无疑是一个时代先河的开创。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对此首诗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提升,同样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会得以培养和提升。

(三)以语文历史为根——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怀

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不仅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同时这也是小学生需践行的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比如在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阅读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阐述本篇文章是对中国复兴路上所延存的精神的文本描写,中国共产党能够最终走向胜利,实现中国统一的大业,让中国不再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都要归功于良好的抗战路线,虽然这条路走得崎岖弯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文化——红色文化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在如今的时代依旧熠熠生辉。其实,就《金色的鱼钩》而言,它的教育价值和教学核心思想是让当代小学生认识到当年红军长征路上的不易,要深刻地意识到红军长征万里之途是我国红色文化的起点,同时也是通过万里长征让中国共产党在时代的洪流中愈发苍劲有力。而为了完成红色文化的优良传承,就必须要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思想,更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理解其中的人文情怀、思想感情,同时让红色文化基因从小在小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再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就是想要告诉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解读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鲜明体现。

同样的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对传统文化的记录描写,如《北京的春节》《藏戏》等是对我国地方民俗民风的描写,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家乡文化,从而理解传承文化是对当代青年的职责和使命,是对中华文化的溯源和升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宗旨之下,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不再过度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所裨益。为了达到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教育部所编写的教材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师也要跟上时代,要更新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教材,旨在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高度认可中国优良文化的同时传承文化,进而推动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小学生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我是小学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