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吕梁老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现状及改善*

2021-12-01 16:48王艳玲任梅
教书育人 2021年29期
关键词:吕梁教研员老区

王艳玲 任梅

(1.吕梁学院;2.山西柳林县第二初级中学)

一、研究背景

教育强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夙愿,如何做好教育工作和提升教育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教研工作,承担着重要的推进教育强国梦早日实现的重要期望。吕梁这一革命老区,经济、政治和教育相对落后,采用量化和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从教研任务、工作体系、工作职责、教研方式、教研员专业标准五个方面全面调查研究区域教研员的现状,进一步对照教研员专业标准测评现有教研员专业水准,根据《意见》指导探索教研员区域协同培训路径,真正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优化结构、定期任教、失职出局的教研人才队伍,使其充分发挥出基础教育的保障性作用。

(一)教研工作的基本情况介绍

在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对于教研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肯定,并分析了教研工作在保障基础教育质量中的重要功能和发展定位。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产生目的在于保障基础教育的质量,尤其是当时正处于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短缺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教研工作的设置与开展具有必然性。

(二)教研员的基本职能

教研员可以被进一步称为“教师的教师”,他们由各个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直接管理,专业从事教研工作。教研员的选拔比较严格,教研员本身要有比较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并且具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理论研究实力,要能够实现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深入浅出。并且教研员要时刻关注国家对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教育方针的贯彻与落实,教研员要能够与广大的教师队伍保持密切的联系,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落实教育方针、增强教学质量。教研员担负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不仅能够让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的桥梁,也是教师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桥梁,更是一线教师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桥梁。

(三)基础教育教研员素质培养与提升的重要价值

教研室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的成长、发展、提升,使学科教师能够进一步补充、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在《意见》中充分肯定了教研工作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指出各个区域的教研室能够有效地推进课改工作、对教师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实现专业上的成长与进步,并且能够通过教研工作助力当地教育部门的有关决策。高素质、专业强的教研员能够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价值,具体包括如下:

第一,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入推进,丰富教学理论。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及时的展开调查研究,形成相关的成果,使教研成果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第二,发挥理论到实践、观念到行动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其次,通过教学观摩,组织学科教师共同听课并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最后,组织一些教学基本功大赛和课堂教学大赛,以赛带教,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教研员长期深入一线进行听课、观摩,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当地学校、当地教师课堂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对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优化发展。

第三,通过教学调研和教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决策。通过教研人员亲临当地的学校针对教师的备课、授课、课后等情况的实地考察,能够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掌握当地对于课改工作的推进情况,并且及时从中发现问题。教研员能够针对当地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方案,这些内容也将成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教育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吕梁老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现状

(一)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有所发展,但整体质量不高

吕梁老区属于山西省,是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重要的根据地之一,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吕梁市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城乡基本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政府积极兴建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并且扩大基础教育的规模,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得作为革命老区的吕梁基础教育工作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这样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当前,吕梁市基础教育整体进入到从扩大规模到提升质量、从优化结构到内涵发展、从规范管理到改革创新的全新发展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吕梁市对于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需求十分急迫,开展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能够有效缓解吕梁地区的教育需求,更好地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起到专业支撑。

(二)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在组织建设方面,教研工作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研组、教研员更多的是从事学校安排的行政性工作,而非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教研员的工作职能使得教研功能进一步弱化。还有部分教研员在工作中缺乏共同愿景和明确的价值追求,这就导致了教研工作中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在组织计划方面缺乏明确、清晰的规划设计。另外,教研员在教研工作中缺失重点,或者错置重点,将教研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发展方面,不利于教研工作的持续推进。

第二,在合作协同方面,教师之间缺乏共享意识。在教研工作中,学校教研工作的协作氛围和教师教研工作的协作态度及协作行为,对于教研的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协作氛围能够激发教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事实上,有效的共享、融合能够大大提升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效率。但是当前吕梁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还比较封闭,缺少必要的上下、内外之间的有效联动,并且教师在参与教研工作时,往往是比较被动的,教研员与教师间缺乏专业的协作。教研工作中共享的氛围、共享的意识、共享的资源、共享的行为都比较缺乏。

第三,在对教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方面,吕梁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受到的支持比较有限,在教研实践、教研场地、教研时间方面都比较不足。教研工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不足,使得基础教育教研工作难以有效展开,普遍存在教研形式单一、低效的问题。由于投入不足,许多教研形式难以展开,仅在听评课环节,也常常停留在“就课论课”的水平。

(三)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问题剖析

首先,从学校的角度看,重视不足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教研工作是面对教学行为、面向教师、学校、学生展开的研究,教研员必须要深入课堂、深入实践。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学校的支持与帮助,但是一些学校由于管理理念、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吕梁市基础教育教研的重视不足,支持不够,进而制约了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教研员能动性、自主性不够。从教研员自身而言,一方面,教研员、教师有惰性,没有认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愿望不够强烈;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的培训机制不完善,教研员自身能力、素质有限,难以应对教研任务。在教研内容上,也存在教研员将教研内容窄化的问题,将教研的关注重点依然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视不足;在教研中往往是更加强调教学技巧性的内容,例如,教学方法、课堂安排等,较少涉及教育本质性的发展何种技能、培养何种能力的问题。

最后,教研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吕梁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质量提升。在教研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组织建制和工作规章制度,使得教师之间在教研工作中协作意识和执行力度降低。例如,教师参加教研的绩效制度、考核制度不健全,使得优秀教师的分享意愿受挫,不利于区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有效推进。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吕梁老区基础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

(一)加大支持与投入力度,为教研员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升认识,积极宣传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支持教研工作的全面展开,从资金到环境为教研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条件。教研室要对教研组承担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本质功能进行明确和强化,并且要将教研员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使教研员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到教研工作的本质功能当中,充分发挥出教研工作的功能。学校要提升对于教研工作的重视和认同,要认同教研员的专业价值,赋予教研员以专业权力,尊重教研员的专业劳动,郑重考虑教研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使教研员能够具有认同感和自我实现感。学校具体可以在教研工作的时间、场所、制度等方面为教研员的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实用多样的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保障教师能够及时进行知识、技术及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成为生长性的教师。

针对教研工作中,教师的教研自觉性主动性不高,教研工作难以获得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尊重和保障教研员的专业价值,使教研教师能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专业价值。第二,健全评价体系,提升教研员的工作热情,通过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激发教研活动的内生动力,帮助教研员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第三,要积极邀请教育教研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通过外部的培训与帮助,使教研员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在价值和作为“研究者”的内在潜能,从而提高教研的自主性。例如,可以加强区域之间和校际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更好地促进吕梁市基础教育教研员实现专业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准入条件

教研员往往是从一线的优秀教师中选取出来的,自身的教学业绩比较好、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都比较强,能够很好地应对教学、教研任务,并且教研员在入职之后也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实现了教研团队整体力量的增强。教研员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提升教研员的准入条件,严格做好教研员的把关工作。具体而言,教研员的准入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教研员作为“教师的教师”,教研员的言行举止对于教师、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教研员要对教育事业有比较大的热情,有热情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研工作中。同时,教研员的思想品德也是重要的考察范围,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的教研员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收获品德高尚的教师,进而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第二,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教研员往往是从一线教师中选拔出来的,自身学科专业素养和能力比较扎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材在内容上发生了比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研员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拥有良好的知识作为积淀,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与时俱进。第三,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主要是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得来的,是对教研员综合素养、教学理念的综合要求。随着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也是教学技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第四,要有强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是对教研员职能的基本要求,在准入条件中必须要涉及教研员的研究能力。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员培养方案

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基础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需要组织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在教研员培养模式上,往往采用的是“做中学”。这种边做边学的模式能够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教研员队伍比较缺乏的现状,教研员在实践中完成相关工作,也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过去那种由教研员之前的教学经验为主的教研指导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一些新内容、新方法、新理念都要求教研员要和教师一起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发展。这种“做中学”的培训方式,要求教研员首先要深入基层,这也是教研员最重要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研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与难题,深入实践才能够获得课改推进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在实践中实现教研能力的提升。其次,教研员要积极地参与教研培训,课改不仅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研人员也是如此。积极参与教研培训,在培训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扩充教育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对于教研人员的专业成长和个人进步都具有重要价值,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与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效连接的重要功能。教研员要积极参加培训,同时地方政府、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学校也要为教研员的培训提供必要的时间、场地等的支持,组织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工作,提升区域基础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质量。教研员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在个人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之下,才能够帮助一位教研员成长为优秀的骨干力量。要强化教研组织对教研员的培养作用,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教研员成长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吕梁老区基础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

(一)积极进行角色的转变,提升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空间

基层教育教研工作者肩负着时代职责和使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吕梁老区基础教育教研员要能够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针对当前吕梁老区基础教育现状和教研工作的职能定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地服务于吕梁老区的基础教育。通过自己的教研工作,提升吕梁老区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做好教师队伍的引领,在教研中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教研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和特定的学习规律,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助力吕梁老区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深入基层教育实践工作,优化基础教育教研工作

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教研员的重要特点,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学生的接触比较多,这也是教研员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的重要源泉。教研员要深入基层教育实践工作,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实践支撑。听评课是教研员参与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研员必做的功课。在听课环节,教研员要注意对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内容、方法、理论进行重点关注,要看学生的学、看教师的教、看教育理论的落实。在评课环节,教研员要带领教师进行课程的复盘,引导教师将课程的思路、困惑、问题进行梳理,要评学科知识的正确性、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在点评环节,要有专业的水平、人文的温度、说话的艺术。在听评课环节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表演痕迹过重,缺乏真实性。例如,教师的上课环节往往是有备而来,在教研员的评课环节也是泛泛而谈。这种评课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不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另外,听评课环节之后的落实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落实是对评价的反馈,是真正提高的表现,这是需要后续发展中不断推进的内容。命题与试卷分析是教研员的重要实践,也是一线教师中重要的研究任务,在吕梁老区基础教育的教研实践中,教研员要重视和发挥出命题与试卷分析的价值。对于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高考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对于教研人员来说,要做好引导,帮助教师更好地透过考试内容、形式,把握教学方向。这些实践环节是教研员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亮点,需要教研员格外注意。

(三)持续不断的多元学习,增强教研员的发展动力

多元学习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要求和最终归宿,对于人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价值。教研员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持续不断的多元学习,教研员要积极开展多元学习。第一,要加强对于教育理论的学习。教研员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研员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第二,要加强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和教研员的重要目标。教师只有建立起足够的学科知识支撑,才能进一步获得良好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而掌握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深入浅出地将其传授给学生。教研员必须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基础,要不断地加强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第三,教研员要加强对教学知识、学生心理生理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这些都是教研员重要的发展动力,教研员要不断地实践、提升,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地方基础教育质量,探索有效的教研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针对当前吕梁老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现状,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通过加大支持与投入力度、建立科学的准入条件、多元化学习方式,提升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空间,帮助基础教育教研员积极进行角色的转变,优化基础教育教研工作。

猜你喜欢
吕梁教研员老区
吕梁:调查小地老虎 宣讲防控措施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延安,老区的希望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