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陈庄初级中学 张守虎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体现。教师不再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路人,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师改变“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带有“重运动技术发展”的思想,生搬硬套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考核的方式训练学生,之后筛选优秀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以满足学校运动会或其他赛事的人选需求。在个性化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将改变教育观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能让学生在舒适的氛围中学习,进而实现学习目标。
当今教育事业总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也开始侧重于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多门类的课程。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过于强调全面发展只会导致学生各个方面能力都具备但都不精通,广泛的课程体系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更何况当今社会分工逐渐细化,更注重学生优势和特长的充分发挥。
当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多数家长也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他们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投入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目前很多学生都需要参与大量的个性化培训班,然而他们的个性化技能大多为那几样,如:舞蹈、唱歌、绘画等,家长看见别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导致教学成效不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阻碍。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理念是正确的,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行业对初中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要求,然而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方针细则认识不足。在新课改提出对体育与健康课进行改革后,上级领导也积极鼓励教师对学生进修个性化培养,但这始终是个概念性的指导方针,大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导致多数教师手足无措,并不知道如何实施。第二,教师的教学能力需持续提升。在缺乏方法和政策指导的情况下,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只能经过不断试错,实施效果并不显著。
第一,采用研究性教学。研究型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中自由讨论,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比如:安排篮球组的队伍之间进行比赛,并对比赛过程中的违规动作进行指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能够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采用分层教育。分层教育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满足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分为羽毛球组、篮球组、排球组等,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让学生更好地发扬个性。
在大力推行个性化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对相关方针认识不足以及教师教学水平仍需提高的问题影响着改革的成效,因此,要使改革落到实处,首先,学校方面需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制定具体的方针细则指导教师行为,积极探索促进方针落实的政策。其次,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新教学方法、参与培训的机会,拓展教师自我提升的空间,在试错过程中不断改进,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把握与现实较为符合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学生个性化教育光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更本质的改变还需要从教育体系入手。只有教育制度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均以个性化思想为指导,教师才能更加灵活地开展工作。在个性化体制的影响下,教师会更自然、更容易地挖掘学生的特长,实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举例来说,在教学评估中,学校应引导教师从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方式评价学生,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进步程度等纳入成绩考核,这样才更能突出个性化培养的思想。
学生分内向的和外向的,心理强大的和心理脆弱的,爱好运动的和不热爱运动的等。教师应针对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针对心理脆弱的同学,应进行积极的鼓励,在运动过程中进行表扬,并且减少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长处和偏好,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一方面,扬长避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有目的地进行学生的体质训练,从而利用体育活动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在体育方面的特长,达到“终身锻炼”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培养个性爱好。在教学中,教师应承认每个人的差异性,充分肯定个人的偏好和兴趣爱好。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安排多种体育活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参加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这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社会主义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要使学生的所有才能和品质都能充分体现,同时还主张差异性,鼓励教师因材施教,肯定每个学生的不同,发扬他们的个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