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1)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业的发展。以我国南方的一个城市为例,其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不足36%,受到干旱和洪灾的影响,保证收获的面积仅占不到20%。同时,在水利工程方面,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各类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低产田和坡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1%,目前水土流失形势严峻,占耕地总面积的61%。各种不利因素导致农业发展困难,建立知识型、技术型和工业化农业变得更加困难。
(2)从发展方式来看,农业发展趋于一致,资源利用不善,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区域农业趋向于同质化,普遍不存在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的局面,而是模仿其他人的模式来发展自己的农业。因此,资源分配效率低下,特色农业发展缓慢。
(3)高科技人才稀少、劳动力少也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劳动力总体文化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到先进技术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比重,从而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4)农民的意识影响着特色农业的发展。落后的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农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其一,在传统思维中,人们只注重产出,不注重质量,只追求养活自己,不追求更多的价值创造;其二,人们不接受冒险行为,缺乏创新的思想意识。因此,对于农民需要进行引导。随着农民思想的转变,农业也可以顺应时代的潮流。
现阶段,大数据主要用于实现新农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然后收集基层农产品生产者的反馈信息,形成新一轮大数据,为未来阶段提供实用数据信息。由此可知,将大数据运用到农业技术当中,能够有力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大数据为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也提供了更多有利的信息。所以,生产制造者对于选种、农药用量、病虫害防治、气候变化、劳动力成本等都有精确地控制,可以从市场需求出发,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经济安全。以海南冬季蔬菜种植为例,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行情,从而预测蔬菜的需求量,达到供需平衡。作物品种的选择种植可以提升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和物流。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器可以掌握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加工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提高加工效率,节省加工成本。在产品物流方面,大数据还可用于准确确定交货时间,实现精准的物流服务,并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例如,在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中,生产者可使用大数据系统来掌握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土地的使用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种植基地;在流通中,运用大数据能够对蔬菜的运输情况了如指掌,并扩大大数据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了解农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促进产业升级改造的基本要求。传统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季节性。在激烈的竞争下,旅游市场往往不可避免地要经受考验,这会导致当地居民的季节性失业[1]。在产业转型的同时,有必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建立绿色、可持续和可回收的生态环境。加强第三产业与农业的结合,打造具有特色服务,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将云观光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使旅游资源在互联网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吸引游客来观光。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有必要扩大农业发展优势,建立与旅游业相关的地方手工艺品,拓宽经济来源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乡村的落后现象,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成功升级改造。
由于乡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民收入低下,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而留守群体无法充分利用乡村旅游的优势。地方政府应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并为年轻人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和渠道,以解决创业问题。地方政府应促进青年企业家自助旅游模式的发展,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并在乡村旅游中推广。自助游是当前最受欢迎的旅行方式。将自助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乡村青年将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企业家才能,并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旅行。它不仅能实现个体经营的梦想,而且能提高乡村旅游的价值,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要将云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来建设观光农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使乡村旅游具有特色,能够吸引游客。以旅游种植业为例,可以引进优质蔬菜、高产水果、观赏花卉等,利用现有的高科技为农作物提高观赏价值。建立一个活泼有趣的旅游园区,如设立自收果园、果蔬品尝中心等,丰富游客们的旅行经验[2]。其次,必须注意建立适合当地农业特色的旅游农业。无论地理条件如何,都不可能强迫某些不适配类型的旅游农业的发展。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增加经济负担。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同当地的政府进行沟通,并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政府以及大型企业成为发展旅游业的跳板。再次,要与云旅游平台建立起合作关系,不断扩大规模,达到互补的优势,并运用互联网对旅游景区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能够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促进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和环境的发展。此外,观光农业项目依靠当地物资,建设成本低,资金周转期短,经济效益大,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双回报是解决乡村问题的最佳选择。在建立适宜的观光农业的基础上,与云旅游平台的合作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对解决经济效益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市场流通是业务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3]。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要实现的第一个目标实际上就是市场流通。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整合相应的服务系统。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应整合当地物流基础设施,运用创新的信息流技术和服务,建立现代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发展创新的现代农业物流信息服务业。在此过程中,现代农业表现出强大的区域服务功能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完成信息平台的建设。除上述问题外,还有必要在原始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资源,积极培育更多资源。许多对农业信息资源有需求的实体都必须首先发展农业公共信息资源,如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病虫害防治等,并积极发展商业信息实体,以促进农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整合。同时,还可以确保信息资源互动和传播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增加现代农业领域的一些先进生产要素。
旅游业与休闲农业的融合是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起点。根据地方特色和现有旅游资源,可以扩大现代农业产业的范围,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大大提高现代农业的文化水平,还可以提高休闲旅游水平[4]。现代农业发展所涉及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科学技术,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与生产服务的融合,要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应当有效地提高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同时,农业科学技术建设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可以大大提高现代农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融合速度,也可以推动农业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并在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因此,政府应引入资金支持和人员培训机制,支持乡村特色文化发展创意产业,在土地使用、资金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充分振兴自然、环境和生态,大力推广乡村风俗和传统文化,还要根据农民的能力以及当地情况安排种植农民、适合加工生产的农民、适合销售的农民。同时,应实施资金支持政策的应用和评估系统,由村级公司决定是否使用资金,并按年度或产业周期进行评估。
若将特色农产品繁育基地转化为旅游胜地,必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将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维护、管理和收获过程转变为体验项目,也能带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5]。由于特色农产品产于乡村地区,传统的营销方式受到制约,需要不断进行创新,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制定出优质的旅游方案,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调性将逐步提升,并与市场更加紧密地融合。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资源、技术和资金将逐渐相互融合。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将成为服务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与服务业将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更紧密的联系,并建立更加和谐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