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艳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新技术、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农产品电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未来,农产品电商还将沿着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融合化、社交化、冷链化、场景化、定制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由于农产品本身具有的易腐烂、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农产品电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产品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六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近几年,为助力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了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建设数字乡村,深化4G、5G 在乡村的普及,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创建一体化的创业创新中心,打造农村电商产品品牌,搭建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2020年,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速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进程。
数字乡村战略的提出,加速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农产品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乡村数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助力了农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产品短视频、直播营销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模式,借助短视频、直播的力量,转变了传统销售模式,打开了新的农产品市场销路,促进了农产品的品牌塑造、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在给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电商也出现“井喷式”发展。在新基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等政策支持下,乡村数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产品上行持续增长,农产品电商出现新业态、新模式。从农产品新零售,到线上线下竞争,再到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电商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新鲜电商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升级。短视频、直播营销的火爆,也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不少农村依靠直播带货,摆脱了贫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然而,农产品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1]。
农产品属于非标品,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没有工业品那样标准化的商品特性。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较为分散,全国各地农产品的种植仍采用传统的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格化、包装化亟待提升,否则难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农产品由于具有易腐烂、难存储、运输消耗大等特性,对物流的要求极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必需品。我国的生鲜供应市场化时间短,供应链的基础配套设施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特别是冷链物流,冷链的质量和效率都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除了冷链,农产品供应链在包装、物流、仓储、运输方面也较为落后,影响了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和配送效率,导致存在较多的农产品售后问题。
现今农产品电商产业的配套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电商发展的需要,部分地区网络、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网络覆盖率低,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缺乏专业的农村电商运营管理人才,农产品电商的发展需要依靠农民自己,靠农民自学农产品电商运营专业知识,进度慢,难度大。
农产品的商品化,指的是对农产品进行的一系列维持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产品增值、发挥农产品最大使用价值的过程。在对农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时,包括农产品的采收、清洗、分级、加工、储藏等步骤,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既可以避免农产品腐烂、减少浪费,还可以保持农产品的品质。然而,大部分地区对初级农产品的商品化以及相关加工品的开发能力还有待提升。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形态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一定的消费升级。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对优质农产品的认可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牌上。农产品品牌化,是消费市场对农产品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大部分农产品加工商都是小企业或者组织,较难建设有附加值和溢价能力的农产品品牌。
建设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数字化乡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而农产品在种植、生产、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农产品电商数字化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
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到播种、管理、收获、加工处理、包装、销售都需要一套严格的标准,比如选用什么品种、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采摘时间等都要规范化。要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可采用三个手段:一是农产品在生产、储藏、运输等过程中,将外部条件标准化;二是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将产品按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比如龙眼、苹果、红枣等水果可按大小、外形进行分级,猪肉、羊肉等肉禽产品则按照不同部位、不同价格进行分级,还可将农产品作为原料,对其进行粗加工;三是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运输包装采用防潮、防霉、真空、气调包装,销售包装不仅要考虑农产品的保护和储存,还要注重包装的美观度、便携性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2]。
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分散性、季节性等特点,使得农产品的供应链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供应链。地方政府应该抓住国家“新基建”契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对农产品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即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订单农业,实现订单生产,减少供应链的中间环节,降低供应链的流通成本[3]。
在强化乡村网络、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在有需求的地方加强县级、乡级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并搭建农村电商实体和网络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可追溯,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另外,还需要大力推进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的建设,解决农产品电商“最后一公里”难题,并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商培训,构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合作培养农产品电商人才,鼓励在校大学生下乡开展农产品电商实践活动,为乡村储备更多的农产品电商人才[4]。
实现农产品商品化,首先需要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为农产品商品化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化组织与农产品策划、设计、研发和加工企业或机构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初级农产品商品化和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的开发问题。
农产品电商企业在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能力的同时,可通过打造县、乡区域品牌的方式来寻求突破。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能力:一是农产品电商企业设立自身的标准化程序,严格把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二是农产品企业要加强品牌观念,整合营销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告、新媒体营销、短视频、直播营销等途径进行农产品品牌的宣传,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形成农产品电商企业、品牌方、服务商、政府相互协作的局面,各自发挥作用。政府应该将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战略,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供政策、科研、资金方面的支持[5]。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农业的精准管理,可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完成全供应链的数据采集,并以大数据作为技术支撑,深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应积极投身数字农业基地建设,改变传统小、散、乱的小农模式,建立规模化的数字农业基地,做到优质农货原产地直供,通过数字化精准定位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订单式农业,重构“人、货、场”,做到新农业与新零售的完美融合。
农产品电商在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战略、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产品供应链、精准扶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农产品电商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短视频、直播营销带给农产品销售的红利,给农产品上行带来了机遇,同时,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因此,要正视农产品电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应用新兴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建设、商品化、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等的水平,以及提升农产品电商产业的配套服务,实现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