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启英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2)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出了更加适应农村建设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目前,农村的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大,并且在政策的支持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工业产品发展回落,农产品逐渐上升,不少电子商务平台将主要的战场向农村转移,实现了买卖双方双向流通,但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电子商务的创新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互联网+”推动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呈逐渐上升趋势,运营模式也在随着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地区时间还比较短,但发展速度呈直线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198 亿到2019年的5 542 亿网络零售额,网民数量达到2.25 亿人次,占全国网民数量的25%,可见,电子商务在农村市场的发展迅猛,但这数据相比农村总人数来说还有待提高,潜在的消费市场还很大,消费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当然,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民的生活,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完善产业结构,增加商品的种类及数量,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简化交易方式,实现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化的全面渗透[1]。
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运营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仅限于网络零售业务。如果能够因地制宜,将当地特色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打造特色的电子平台,不仅能够拓宽电子商务的发展渠道,还能够让农村特色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比如打造“线上+实体经营”模式或者推出当地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来销售当地特色等。贵州为了更好地推出当地的鸡蛋糕、“老干妈”等特产,打造了综合服务平台“贵农网”,新途径虽然比不上京东、淘宝这些大平台,但是有当地政府政策性支持为其保驾护航,在当地还是很受欢迎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到自身地理位置的影响,位置偏僻,生活物资较为短缺,道路建设不完善等,都变成了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为了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必须提高他们的收入和提升日常生活的质量,让其能够实现经济自由,充实精神世界,彻底摆脱贫困的情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是依靠企业的支持、合作社的帮助及引入专业的经销人员。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采取具有当地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农村地区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特色产品对外销售缺乏相应的渠道、消费群众少、流动速度等,因此,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借助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和优势形成经销链条,合作社将农村的人口集中起来,投入到相应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长期发展过程中少不了政府对当地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及资金的投资,加强当地的道路等交通建设,市场结构逐渐完善,转变当地的消费方式。同时,可以引入一些专业的经销人员,让他们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去销售这些产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电子平台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物流行业、仓储行业等,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2]。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供需关系的差异造成“谷贱伤农”的现象出现。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它高效的数据分析、整理能力为农民提供了更合适的消费者,让经营者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信息,使农产品能够顺利流通,减少了农民的损失,实现了农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它可以降低市场风险、收益风险,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如现在很火的抖音带货、微信公众号销售等,都能够减少中间商,直接将商品发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降低流动成本。
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偏向于城市建设,因此对于农村的基础建设还有待提高。随着电子商务的重点从城市偏向农村,很大程度可以加快当地的基础建设,融入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同时还能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当地的组织管理能力,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相对于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来说技术不够成熟,服务的范围小,订单数量少,且受基础建设的影响,物流速度较慢,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且目前电子商务主要是针对农村的农产品,商品过于单一,容易受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信息的闭塞,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信任度较低,并且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导致农民对电子商务平台抵触,对电子商务的推行造成了极大阻碍。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物流行业,道路建设决定了物流的速度,因此,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设施、物流、仓储等不完善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网络设备还比较落后,常出现信号差、网速慢、覆盖面积窄等,让电子商务发展并不是那么的顺利。
目前,大部分地区农业还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较小,产品的附加值低,销售的产品品牌效益小,并且很多存在着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于这类商品的购买力度低,缺乏品牌效益,销售量及影响力度小。
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生产者、消费者、经销商一对一的经销关系,目前为了更好地迎合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开创了B2B 模式,让之前零散的农业资源都整合在一起,通过专业人员形成生产链条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再通过专业人员和电子商务进行合作销售,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S2B2C 销售,如抖音平台等,还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如“一带一路”倡议等,将农产品远销海外,拓宽农业销售渠道[3]。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需要依托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维护、完善。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农村的发展,确保电子商务在资金及人才方面的充足,在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同时,鼓励农村地区人口就近工作,为当地解决就业问题,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每个地区都有属于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如贵州的修正猕猴桃、莆田龙眼等,这些都可以根据当地的人文风光进行打造,建立有特色的销售流程,根据当地的政策制定相关的生产标准、流通标准等,严格把控生产环节,将个体户产品打造成网红产品进行销售,提升当地农户的品牌效益保护意识及消费者的认知,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当地特色产品的质量问题,提升了产品的口碑,还确保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实力的还可以通过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增加农民自身的收益。[4-5]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活习惯及消费模式,为农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的便利、快捷的购物方式,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农村相比于城市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拥有更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坚持可持续化发展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并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农村人口在乡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农村电子商务推向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