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与问题及对策

2021-12-01 17:59蒋秋谨
农技服务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南宁市特色农业

蒋秋谨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休闲农业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不仅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为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乃至省(区)市、县、乡(镇)等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断出台各项措施,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南宁市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大力实施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战略,全力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区工程,形成了“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有效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面,南宁市农业产业功能已由以生产为主逐步向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农耕文化等多样化方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业态。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为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总结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成效及措施,分析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 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成效及措施

目前,全市拥有1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7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9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41个生态综合示范村等。截至2020年底,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有428个,从业人数约2.8万人,年营业收入合计达9.8亿元,年经营利润总额达2.1亿元,年接待人次达1 300多万人。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的各项举措。

1.1 规划先行,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为充分利用全市农林资源,扩大休闲农业建设覆盖面,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早在2017年,南宁市出台了《南宁休闲农业示范区专项规划》,提出将南宁“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目的地、广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城市、休闲农业扶贫模范城市”为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核心、四大片区、六大轴线”的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围绕都市假日休闲与养生需求,重点整合南宁市域内已建成或在建的现代特色农业和古镇村庄等项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市场投资开发,以点成线、以线带面,统筹建成无缝覆盖、节点特色明显、品牌形象突出、产业基础完善的环首府休闲农业产品示范体系。

1.2 完善基础建设,塑造农旅融合新精品

为加快推动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等举措,打造了一批农旅融合新精品。

一是稳步推进南宁休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2017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南宁休闲农业示范区(2017—2019年)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启动南宁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市财政2017年、2018年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4 100万元用于扶持建设30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区项目, 重点支持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创意、品牌建设等。

二是积极申报创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打造一批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标志性品牌,丰富产业、产品体系,提升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质量、规模和水平,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文广旅部门每年组织各县(区)、开发区积极开展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申报创建工作。“十三五”期间,马山县小都百等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观光园区获得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三是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1个、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2个、市级田园综合体试点2个、县级田园综合体试点2个,稳步推进四级梯队建设,打造了广西田园综合体“南宁样板”形象。

1.3 选准发展模式,提升农旅融合档次水平

采用“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建设融为一体。

一是在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时,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稳步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打造西乡塘区忠良村与“美丽南方”,横县汶塘村与“中华茉莉园”、良庆区坛板坡与“铁皮石槲”工厂化生产体验等一批休闲农业品牌。

二是在南宁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由培育期转入实施建设期的横县校椅茉莉小镇、隆安那桐蕉果那乡小镇、宾阳古辣香米小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逐步形成了产业规模。

三是在推进全市41个乡村振兴(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中,秉承“记得住乡愁”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尽量保持村庄原有脉络纹理,保护修缮古树、旧宅、戏台、祠堂、凉亭、古井等景物,引导农民按照推荐户型新建改造农房,运用壮文、壮锦、铜鼓等壮族文化或岭南文化元素,打造壮乡特色或岭南特色的农村住宅建筑风貌。

1.4 抓好宣传推介,扩大农旅融合品牌知名度

着力打造农旅融合精品品牌的同时,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消费者的旅游舒适感和获得感。

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新兴媒体优势做好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活动推介与宣传报道。结合季节特点和工作特点,农业农村部门在南宁农业信息网及时编发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信息,积极宣传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推介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组织实施休闲观光农业导游电子地图设计工作,为市民体验乡村游做好出行服务。

二是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按照“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的发展思路,全市先后推出了马山-上林-大明山、南宁-上林莲音寺-三里洋渡-大明山,南宁-马山小都白-马山弄拉-金伦洞-大明山等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市民休闲观光旅游有了新选择。

三是积极开展农事节庆活动。近年来,经过精心包装的中国·隆安“那”(稻作)文化旅游节、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马山旅游文化美食节、宾阳百龙舞宾州炮龙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一批乡村旅游活动隆重登场,使南宁市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活动更佳精彩。

2 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亟需完善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大致上包括道路、餐饮、住宿、购物、医疗、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好坏决定了游客观光、旅游的直接体验与基本需求,关系到游客的数量。近年来,南宁市虽然加大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南宁市区通往各县一小时交通圈得到完善,但是南宁市区、各县城通往各休闲农业观光点、乡村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旅游道路过于狭窄,县城至各景区道路路况差,导致节假日出现长时间拥堵成为常态,还存在部分农家乐卫生条件不好、厕所脏乱差和旅游点停车场不够等问题。

2.2 旅游产品亟需创新

目前,南宁市各县区开发的休闲农业多半属于都市型农业,园区一般为游客提供游览、采摘、品尝、钓鱼、棋牌等休闲活动;旅游点的经营主要依靠出售门票、经营餐饮、开发一些地域性的娱乐项目维持。最大的弊端在于各景点的发展方式近乎千篇一律,同质化程度高,缺乏地域特色。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盲目跟风发展,仅停留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忽略了对当地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缺少一定的文化内涵。

2.3 管理运营亟待加强

由于大部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从业者素质不高,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理论指导,无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更难以在市场开发、产品设计与推广、经营理念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各经营实体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各自营销,缺乏完善的营销网络。在产品销售方面,主要以现场销售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有创意、有深度的旅游商品,同时因缺乏监管,导致售卖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2.4 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根据笔者对10家经营实体,包括1家桑葚采摘园、1家冰糖橙采摘园、1家沃柑采摘园、4户农家乐、5个乡村旅游点的调查,规模较大的冰糖橙采摘园、沃柑采摘园和1个中等规模乡村旅游点的经营实行股份制公司模式,公司负责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其他9家经营实体的负责人均是当地村民,文化程度都是高中以下。各采摘园、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工作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3 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3.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审批制度,在南宁市现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上,立足突出资源优势、彰显地域特色的原则,政府建立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库,对各县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在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之前,政府安排专家进行经营远景评估,并进行科学规划与指导,避免同质化发展。同时,加大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文化、旅游、康养、教育的融合发展;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监管,以及旅游商品质量的监管。

3.2 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

对已有休闲农业品牌和旅游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休闲农业与旅游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设立标准,符合条件的都可归入品牌范围。利用传统媒体+互联网技术手段,根据经营主体的特点,充分利用电视、淘宝、京东、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头条、直播等,开展广泛的宣传与推广活动,宣传载体包括网红直播、宣传片制作、量身打造个性化传播产品等,为打造休闲农业品牌和旅游产品品牌服务,力求扩大休闲农业与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同时,鼓励各经营主体参与各类展会、节庆活动,通过行业活动,打响各自的产业品牌。

3.3 挖掘文化底蕴,建设特色小镇

首先,积极打造民俗活动。重视乡土文化挖掘与传承,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古街道、古寺庙等,挖掘一切与名人、重大历史事件等有关的乡村历史文化,结合现代元素,打造符合新时代游客需求的民俗和节庆活动。其次,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是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应充分挖掘各县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底蕴,增设特色旅游项目,建设特色小镇,提升区域吸引力。三是融入文化创意。为使游客在休闲、旅游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可在休闲、旅游项目上进行创新,将文化元素融入休闲与旅游项目,让游客既能享受到乡村休闲旅游的乐趣,又能得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熏陶,还能获得宝贵的民俗体验。打造出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试用功能、还兼具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拓展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3.4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畅通融资渠道,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畅通社会资本进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者以土地入股方式进入休闲农业行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加大对休闲农业设施的扶持力度,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道路网络、乡间公厕、水电设施、停车场、通讯等设施建设,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探索解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问题。

3.5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制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重视职业农民培育,由政府牵头,与广西大学、南宁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合作,开展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力求提高其职业素养。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技能为目的,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中短期培训。

猜你喜欢
南宁市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秋姑娘来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南宁市建设现代宜居宜商城市的思考
浅析南宁市农民增收的模式选择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