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陈宝瑞
(1.四川省武胜县农业农村局,广安市 63800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南充市 637000)
武胜县蚕桑产业历史悠久,一直以来主要是以四边桑(田边、土边、溪沟边、塘池边)的种植模式为主,由于桑园种植面积广而分散,生产经济效益不高的劣势逐渐凸显。2017 年以来,随着现代化蚕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武胜县蚕桑产业依托原有的基础,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引领,规模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截至2019年,武胜县共建立标准化桑园2 000 hm2,蚕茧产量为1 300 t,产值8 480 万元,综合产值达2 亿元,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荣誉称号。为了进一步巩固蚕桑产业取得的成绩,武胜县制定规划,力争到2022 年实现年产茧量4 500 t 以上,蚕桑产业化收入达到6.95亿元,蚕桑丝绸综合产值达到13亿元。本文通过对武胜县蚕桑产业发展优势以及制约因素的分析,为做大做强“中国蚕桑之乡”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武胜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蚕桑生产一直是武胜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1985 年,全县养蚕人均蚕茧产量5 kg,名列全省第一。1988年,武胜县被列为四川省首批蚕桑基地县,在全县开展了“大育苗”“大栽桑”工作,巩固了蚕桑生产基础。其中,插桑扦插技术项目曾在西安举办的国家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获得金奖,并且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全县种植桑树达到8 000万株,以四边桑为主,桑园面积344 hm2,投产良桑达80%,蚕农达18万户,养蚕20余万张,蚕茧产量达到5 093 t,首次突破5 000 t大关,名列南充地区第一位,四川省第三位。武胜县政府被省政府授予“蚕桑生产先进单位”,县蚕桑局得到国家、四川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1991 年,全县蚕桑生产达到顶峰,发种22 万余张,蚕茧产量为5 500 t,产值达4 417 万元。当年有来自云南、陕西、贵州等全国87 个地市县的4 400 余人参观学习。1992 年后,随着市场行情下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蚕桑产业逐年萎缩。2016年,全县蚕茧产量跌至320 t,茧款收入仅1 100 余万元,但四边桑的保有量还有3 000 万株。2017 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原有蚕桑产业基础,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引领,通过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共建设标准化桑园2 000 hm2,助农增收成效明显。2019年发种3万张,蚕茧产量为1 300 t,产值8 480万元,综合产值2 亿元。当年年底,武胜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1]。
1.2.1 规模发展成效 近年来,武胜县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在加强管理、利用好四边桑的同时,创新工作模式,引导和鼓励土地经营权向核心户转移,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在猛山、乐善、双星等6个乡镇,积极培育发展优质蚕桑产业基地,使得蚕桑产业再现生机。2017年底,全县开始兴建规模化、集约化优质蚕桑基地,2018年全县建有优质蚕桑基地近1 333.33 hm2,全年发种2.1 万张,蚕茧产量为752 t,蚕业综合产值达1.5 亿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省安泰茧丝绸集团,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宝珍牌”。2019年,武胜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等方式加快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采用“公司+业主+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倒租返包,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6 个乡镇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蚕桑园2 000 hm2。全年发种3万张,蚕茧产量为1 300 t,产值达8 480万元,蚕业综合产值达2亿元[2]。
1.2.2 主体培育成效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着力构建以“农户+”为主的优质蚕桑产业发展机制,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农增收致富为主要目标。鼓励一般农户发展0.7~2.0 hm2桑园进行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带动周边农户成为养蚕大户。鼓励企业将高标准规模产业基地按照3.33~6.66 hm2为一个单位的标准进行分解,返租倒包到农户,提供全方位保障,完善支撑体系,推进了蚕桑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19 年,全县已发展蚕桑类家庭农场50余家,养蚕大户200余户,返租倒包75户。2019年全年养蚕1万余张,蚕茧产量为400 t,茧款收入1 655万元。利用桑枝种蘑菇、桑园间种套种黄精、海椒等蚕桑综合利用的收入达100余万元。
1.2.3 园区建设成效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农业“10+3”产业建设的部署,武胜县委、县政府将蚕桑产业确定为“一基两主四特”农业产业格局中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建设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蚕桑基地。2017年1月,武胜县政府与武胜县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安泰公司)签订蚕桑基地建设协议,协议内容主要是安泰公司自主建设666.67 hm2蚕桑产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桑树种苗繁育基地、小蚕共育室、贮桑室、养蚕大棚和标准化桑园,为高标准发展桑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共辐射带动农户建设1 333.33 hm2桑园。同年,武胜县选定了猛山、双星、乐善等6 个最适宜发展蚕桑产业的乡镇,建立标准化、集约化蚕桑基地2 000 hm2。2019年,在猛山乡兴建蚕桑文化农业主体公园,斥资3 110余万元,占地总面积为173.33 hm2。同年底,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被命名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武胜县的蚕桑产业园区建设效果显著。
2017 年1 月,武胜县委、县政府为了破解武胜县蚕桑产业逐渐衰颓的困局,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实施了七项统筹发展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优质蚕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蚕桑产业发展;建立了县级领导协调、农业主管部门牵头、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梯次推进优质蚕桑产业发展;建立蚕桑产业发展现场会机制,定期召开现场会,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统一规划。编制了《武胜县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功能布局,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做到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区域发展、县域经济布局相统筹,引导和推进园区科学有序发展。三是项目统筹。各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产业集聚要求,统筹安排项目,集中投入,合力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政策支持。通过政府担保、贷款贴息方式,帮助业主解决发展初期问题;发展过程中,还发放大棚建设补助、配套建设道路定额补助,配套建设水利设施以奖代补,参加特色农业保险由政府补贴保费。制定返租倒包补贴政策,建立蚕茧收购风险基金,切实保障农户利益,确保优质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推进机制。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园区建设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召开例会和专项督查,确保建设工作按时有序推进。六是资金保障和考核奖惩。将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每季度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单独考核评定。七是工作保障。各部门、乡镇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园区创建工作组,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集中在猛山蚕桑专家大院集中办公。政府制定规划,到2022 年实现年蚕茧产量达4 500 t 以上,蚕桑产业化收入达到6.95 亿元,蚕桑丝绸综合产值达到13 亿元[2]。
安泰公司是集蚕桑生产、蚕种生产、蚕茧收烘、缫丝织绸、销售出口为一体的蚕桑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017年,安泰公司在双星乡柏栳村、东梁寨村、石宝寨村、工农村建设了106.66 hm2优质桑园,辐射带动双星乡朝阳村、马道子村、大梁村、平寨村、三喜村等9个村,共发展桑园66.66 hm2。2018年招租承包给农户经营187.5 hm2,养蚕2 225 张,蚕茧产量80 t,茧款收入368 万元;农户实现土地租赁收入464 万元,就近务工收入320 万元。2019 年招租承包给农户经营533.33 hm2,全年养蚕1万余张,产茧400 t,茧款收入1 655 万元。其中,重庆合川人沈勇,于2019 年从安泰公司手中承包了9 hm2土地,喜获丰收。全年养蚕4 批,蚕茧产量5.7 t,实现收入超55 万元。沈勇还聘请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截至2019 年,安泰公司已在猛山、双星等乡镇建成高规格、高标准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兴建优质蚕桑产业基地666.67 hm2,带动乐善、龙庭、鼓匠等6 个乡镇的业主、农户发展桑园1 333.33 hm2。桑园建成后,安泰公司将桑园按3.33~6.66 hm2面积划片,并修建养蚕配套设施,向社会招租,承包给农户经营。该公司还提供技术服务、物资扶持,建立以市场价格收购蚕茧等利益联接的机制,实现企业与业主、农户共赢,引领农户脱贫致富。同时,公司还依托蚕桑基地,发展以蚕桑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农庄和观光景点,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带动5 000余人从事种桑养蚕工作。安泰公司近年年产优质蚕茧超100万kg,年产生丝超500 t,年产丝绸超150万m,缫丝规模9 600绪,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实现了公司、业主、农户双赢[1]。
从2017 年开始,武胜县为了推进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适度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武胜蚕桑产业的复兴和转型,县蚕桑局、安泰公司组织蚕桑技术人员分片区面向蚕桑业主、专业户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召开院坝会、现场指导等多种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涉及桑树栽植、桑树病虫害防治、小蚕共育、养蚕大棚饲养、省力化蚕台、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每年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养蚕农户2 000人次,有效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2018 年,武胜县与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猛山基地种植示范核心区建立“蚕桑专家大院”,引进了家蚕遗传育种、桑树遗传育种、蚕业机械、蚕病蚕药研究等专家团队,还建立了“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蚕桑专家大院”引进专家、聘用“土专家”“田秀才”共计60余人,这些专家根据蚕桑产业种植养殖进展需求,为农户进行技术、经营管理培训。在农户养蚕过程中,蚕桑局专门安排“土专家”“田秀才”到业主、农户家现场指导技术,为蚕桑产业高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武胜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文化厚重。如武胜蚕种场是四川省第二大县办蚕种场,占地13.33 hm2,蚕种生产能力为20万张;武胜(中心)缫丝厂是原南充地区最大的县办缫丝厂,年生产能力达6 800绪的国家大型二类企业;龙女缫丝厂是原南充地区最大的社办缫丝厂,年生产能力达2 880绪,这些地方旧址尚存,可以开发利用。还有上世纪60年代兴建的蓖麻蚕种场、70年代在宝箴塞(原农林乡)兴建的土炕育蚕基点、80年代在宝箴塞建立的全国第一个插桑种源基地等具有深刻时代印记的蚕桑产业发展旧址多达数十处,但均利用不足。21 世纪后兴建了新的文化旅游场所。2012 年,武胜县建立了占地面积15 000 m2的中国西部独特的丝绸文化博览馆——南方丝绸博览馆。该博览馆收藏有距今约3 500 年的半颗蚕茧和蚕形刻画、河姆渡出土蚕纹杖首、古代纺织机具、丝绸之路图等珍贵史料,展示安泰公司生产的中国驰名品牌——宝珍牌丝绸产品,可供游客体验栽桑养蚕,参观缫丝织绸,开启了广安市工业旅游的先河。2019 年,位于猛山乡敞口村、万民村、双河村的猛山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利用桑园景观,结合农事体验活动、农村农业文化及农家生活,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品尝、休闲和体验。公园内规划有优质桑园、蚕桑科普展览馆(专家大院)、桑园生态采摘果园、休闲民宿区、蚕桑体验农场、农家乐、观景台、观景长廊、蚕桑文化雕塑、乡间骑行绿道、休憩亭和停车场等,将自然生态之美、蚕桑文化之韵和产业发展之旺相融合,打造成了具有蚕桑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推动武胜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另外,飞龙镇五家岩村村史馆陈列有以蚕桑为主的展品,近年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休闲、娱乐。
为了推动蚕桑产业的优质发展,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奖代补的财政政策,但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重点倾向于上千亩的产业园区,对园区外有一定桑园规模的农户的支持不够。实践证明,养蚕不同于其他产业,虽然要讲规模经营,但规模适度犹显重要。规模适度可缓解产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部分农户最迫切的愿望是政府对他们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修建生产便道的支持。
蚕桑产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丝绸市场供求变化会引起蚕茧价格波动,影响农户收益,这也是武胜县传统蚕桑产业由辉煌走向低谷的原因之一。桑树病虫害的影响、农药污染造成的家蚕中毒、自然环境造成的桑、蚕减产和蚕茧质量降低等都是影响蚕桑产业效益的因素,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都会给蚕农造成一定的损失。
先前,全县发展蚕桑生产,因大多是四边桑,就只是注重栽桑养蚕,很少开发间种、套种的种养循环产业和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等多元发展,导致三产融合滞后,蚕业经济效益不高。特别是蚕桑旅游产业开发较为缓慢。目前,武胜县还没有打造出蚕桑丝绸旅游品牌。特色旅游景点——南方丝绸博览馆一般只对市、县大型会议人员开放,只有猛山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其他蚕桑产业发展旧址还不具备开放价值。蚕桑旅游文化与武胜县域全域旅游脱节,文创旅游产品和产业效益不高。
在20世纪50—60年代,武胜县对蚕桑文化的宣传较为重视,影响较为深远,如50年代末《人民日报》发表了武胜剪纸《养蚕》;60年代初,重庆歌舞团在武胜创作的歌曲《送茧队》唱响省内外;新华社记者在武胜拍摄的《人勤苗壮》图中四边桑倒影与秧苗相融辉映,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并获两个世界大奖;竹丝画帘(竹子和生丝产品)销往东南亚。前几年,全县对外宣传只注重宣传安泰公司生产的“宝珍”牌生丝、丝绸产品及安泰公司的房产、宾馆发展,涉及领域较为单一。蚕桑品牌宣传不足,特别是对蚕桑文化、蚕桑旅游文化对外宣传甚少,这对武胜县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县政府在出台一系列以奖代补的政策时,不仅要扶持千亩产业园区,也要扶持有一定规模的业主,还要扶持返乡承包四边桑的大户,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实做强蚕桑产业。一是县蚕桑局要加强与安泰公司的合作,深入研究“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分析产业链条上的不足,探索最适合武胜蚕桑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二是加强桑园的管理,指导安泰公司和蚕桑业主做好标准化桑园、四边桑的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三是加强政策服务,继续深入基地了解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汇总形成问题台账,研究、制定对应政策措施进行扶持。四是协调安泰公司将新建的桑园向社会招租,承包给农户经营,应做好养蚕的物质供应和各项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农民业主增产增收。五是继续以“蚕桑专家大院”为基地,联合省蚕研所专家,深化技术服务领域,为产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系列化指导。
针对蚕桑产业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一是对栽桑养蚕专业大户、合作社的养蚕职业农民,要加强现代栽桑养蚕科学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各种病虫害损失,取得丰产高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二是针对当年气候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指导力度,采取应对措施,如提早或推迟蚕种出库,避开恶劣气候环境,使业主和蚕农把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增产增收;三是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制定蚕茧收购保护价格;与保险公司继续合作,扩大蚕桑养殖投入保险,使蚕农与公司共御风险。
立足新业态,加快一二三产多元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做响“中国蚕桑之乡”。一是大力发展规模桑园作物套种、林下养殖、种养循环产业模式,推动发展在桑树间套种蔬菜、沙参、黄精等经济作物,在桑林下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在桑园附近养殖生猪,桑叶渣可用于喂猪,生猪粪又可用于桑树施肥,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促进蚕农经济增收。二是继续扩大桑枝综合利用、推动农业清洁生产。近年来,武胜县实施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既解决了桑枝的清洁处理,又为蚕农增加了可观的收入,实现产业融合、生态循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充分挖掘园区桑叶、桑椹及桑蚕文化等资源实现多元化发展,开发的桑叶茶、桑椹膏、桑椹口服液、桑椹酒,投放市场很受欢迎,精心打造武胜蚕桑特色文化,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努力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武胜县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旅游强县。依托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宝箴塞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点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武胜县加快开发蚕桑丝绸旅游业,打造蚕桑、丝绸旅游品牌,推动全县旅游全域发展。一是抓住安泰南方丝绸博览馆、猛山蚕桑公园紧临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旅游+”“生态+”等模式,融入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统筹规划,打造蚕桑产业品牌,促进传统蚕桑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宝箴塞乡曾是南充地区蚕桑先进乡,民国时期栽桑养蚕、缫丝较为兴盛,是插桑品种发源地,蚕桑文化厚重,八十年代四边桑将全乡装点得秀美如画。鉴于此,可将宝箴塞乡的堡塞文化与桑田美景相融,延伸景区产业链,把宝箴塞土炕育蚕基点旧址、全国第一个插桑种源基地、桑树品保园等旧址与宝箴塞景区协调融合规划,精心开发,倾力打造蚕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观堡塞、赏桑田,拓展丰富宝箴塞景区内涵,让凭借插桑扦插技术项目获得国内多项奖励的武胜插桑种源地宝箴塞乡,再次享誉全国[3-5]。
武胜县蚕桑丝绸产业在九十年代已享誉全国,全国有80多个县市的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取经,有60多个县市的人员来县引种插桑品种。为了做大做强武胜“中国蚕桑之乡”,必须加大蚕桑、丝绸产业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安泰集团公司旗下拥有的广西蚕业公司、成都外贸销售公司、浙江嘉兴销售公司等12 家子公司在国内外开发、销售丝绸产品的优势,大力宣传武胜蚕桑丝绸产业及蚕桑丝绸旅游文化,并通过县内举办的中国·四川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国际自盟自由式小轮车一级赛(中国武胜站)暨中国BMX(自行车越野)自由式联赛、全国BMX 自由式锦标赛暨全国青年BMX 自由式锦标赛、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各类大型文化节、比赛,全面宣传、展示武胜独特的蚕桑丝绸工业文化、农旅文化,让国内外游客真正享受到蚕桑丝绸旅游文化的魅力,利用武胜非遗剪纸、竹丝画帘(竹子和生丝产品)打造蚕桑丝绸文创品牌产品销往国内外,将蚕桑丝绸旅游文化打造成特色品牌,使武胜县“中国蚕桑之乡”真正名扬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