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探讨

2021-12-01 15:37常华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评估制度

常华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安工务段,陕西 渭南 715500)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强制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部分国企内部控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当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通常,国企中股权属于几个大股东,如果出现权力高于制度,就易出现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问题,从而导致国企内部控制无法起到作用。如今,国企迅速发展,但制度建设却跟不上国企发展的步伐,有的国企内控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甚至出现财务造假的现象。这就需要提升国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国企内部控制问题

(一)控制环境问题

虽然在国企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在一些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运行有效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国企管理者及内部人员缺乏高度重视,组织结构设置不利于经营效率提高,人力资源政策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现代管理理念不成熟等。进而影响了内部管理的效率,使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有的国企存在审计制度不完善、在职人员较少以及企业人员不能及时调整等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国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国企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内控问题,例如对接执行的连续性不够以及到年底总结时财务报表出现严重的失误问题[1]。

(二)风险评估的问题

国企内部所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与其他优秀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优秀企业拥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而国企中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却不是特别完备,部分国企不仅没有设立与企业社会关系相符合的风险评估管理部门,更没有将日常工作所出现的风险归入其中。其中人力资源风险在每家企业中都是存在的,人力资源风险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常常出现缺陷的一个环节。人力资源风险可能会给国企带来健康运行风险,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内部员工出现慵懒散,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内部员工能力上的欠缺。由于人力资源的特性,国企通常无法及时对其中的风险做出评估。与此同时,国企的日常经营也存在风险,部分的管理者以令治企,制定一些自以为符合市场规则的规章制度,然而有时并不符合国企的生产实际,从而导致了国企不能较为灵敏地探知内部风险,更无法做出合适评估。

(三)内部控制问题

有的国企在控制活动中措施不得当,对业务和事项控制失效。如在预算控制中,编制和审定预算过程对生产实际了解不够深入,对未来的增长点考虑不全面,预算弹性管理较死板,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有的预算与执行结果总能完美的契合,这是为控制而控制,失去预算控制的意义。再有的采购计划越级提报,造成库存超限抑或积压严重,这些问题都与内部控制要求失之偏颇。

(四)内部沟通问题

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一些国企信息系统更新的速度较慢,信息平台众多,管理难度大,耗时耗力,还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企业部门之间缺乏交流,整体信息沟通渠道部畅通,从而导致基本的工作难以完成,企业管理层无法及时得到企业的相关动态信息,员工反映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最终导致企业管理者因为内部沟通问题难以对企业的现实定位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其他部门情况的了解出现偏差。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可能影响到国企内部工作环境。

二、国企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国企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应注意结合企业的实际,一方面要确保各部门的人员工作安排合理有序,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国企内部制度体系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不断的完善。国企在进行制度优化时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发展阶段,保证制度的实行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各个部门业务范围及其工作流程,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企业内部的业务活动。在完善国企内部控制制度中不仅需要完善财会制度,还要完善采购制度、仓储制度等。国企内部还要对员工开展相关的内控知识培训,让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使得企业职员更好地融入国企的日常工作中,同时根据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工作的热情和工作的效率[2]。

(二)落实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在国企日常管理中需要制定符合国企实际的风险管理与评估体系。国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仅需要结合国企内部,还要把握好国家政治、经济的宏观环境,根据大环境确定企业内控目标从而建立较为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需要建立与健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等方面的机制,并要保证得到有效运行;还要成立对应的国企风险评估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国企内控风险进行评估,以方便国企落实风险评估工作并对风险控制责任进行具体追究。

在开展风险评估时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强风险的识别意识,国企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运行的项目风险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让一部分具有相关风险控制经验的员工对企业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相关风险控制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增加工作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当工作人员察觉出项目具有风险时,应及时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找寻风险存在于哪些方面,之后向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汇报,管理人员在通过对风险评估表的数据对相关项目进行核对之后,得出规避风险的有效策略,从而将项目的风险最小化。但是,管理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能放松警惕,还是要对风险评估上所显示的风险阶段进行特别的关注,方便在风险出现后及时地给出处理风险的策略。可见,国企应根据自身真实的需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内部文化建设、优化组织架构以及管理体系等,让每一位在国企内部的工作人员都能清楚自己的职责及岗位的重要性,不断增高国企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尽量减少内部控制的风险性,从而将国企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规范内部控制活动

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国企要认真梳理企业层面、业务层面的主要风险,关键控制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需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原则。然而按照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国企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错,以保证国企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管理都能够纳入企业内控活动之中。国企为了规范会计核算的行为,需要根据国企现实情况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此保障国企会计记录单准确性与真实性。例如,其中要重点对国企资产减值进行评估以及对于应付未付的款项进行暂估与预提等。

同时,会计管理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对外提供投资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会计工作要对自身合规性的风险进行预测并依法依规履行相应的会计职责。国企在内部控制中应依规定设立会计机构,并为会计部门分配优秀的工作人员,创设会计岗位的责任机制,会计部门的人员可以采取相互监督、互助进步的策略在相互学习中进步。在会计工作人员离职时,必须依法办理相关的交接工作,若没有申请,离职的员工不允许私自调离工作岗位。国企内部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出台的会计准则制定本企业会计部门的相关条例,将会计部门的会计凭证、绩效考评、预算运营以及运营分析等工作进行精准分解,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企业资金、提高国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

(四)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国企要想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良好的信息沟通必不可少,可以更好收集相关的信息。信息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整个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国企需大力整合各类信息平台,减少低效平台使用[4]。并将信息进行分类,对信息各个方面的属性进行详细的了解与界定,其中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通过恰当途径及时汇报到国企高层,以帮助国企高层对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与实时处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是国企管理的重要环节,国企需要高度重视其有效性与时效性。因此,国企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政策的大趋势以及国企内部真正的需要,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国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评估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评估依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