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巧提问,促进教学有效性

2021-12-01 15:42:07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郁锦裕
数学大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同类项火车思维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郁锦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某一排或某一组的首位学生当“火车头”,按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提问学生或让学生展示的方式,我们常称之为“开火车”。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开火车”的利弊浅析如下。

一、课堂中采用“开火车”式的学生展示活动的优点

1.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在教学中容易发现,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后总会积极举手,尽管老师在主观上都想着尽量关注每个学生,但实际上总会不经意地提问名字好记的、成绩优秀的或成绩很差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互动的全面性。而“开火车”的形式能兼顾全班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展示的公平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数学概念的回顾、课堂练习的板演、几何的拼图操作、一题多解的思路展示等环节,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2.节省课堂互动时间

在课堂中点名提问,从抛出问题到确定学生作答,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开火车”时,学生自主接龙作答,间隙短、花时少。

初中数学中难度不大的练习,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乘法公式的复述、命题真假的判断、事件的分类及求随机事件的概率等,采用“开火车”方式口答,快速有效。

3.激发兴趣,训练思维

课堂中常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会让学生索然无味。巧妙地穿插“开火车”,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思维速度明显提高。

例如,苏科版八上数学第6 章《一次函数》中有题如下:观察y=kx+b 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x 取何值时,kx+b=0?

(2)x 取何值时,kx+b=3?

(3)x 取哪些值时,y >0?

(4)x 取哪些值时,kx+b <3?

(5)y 取哪些值时,2.5 <x <4?

当教师要求学生“开火车”式作答时,全体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地“读”图、思考、作答。整个“开火车”过程既紧张,又有成就感,极大地提升了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4.反馈迅速调整及时

“开火车”涉及的学生面大,知识水平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的展示机会,这便于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迅速获得更全面、更精准的反馈信息,从而达到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苏科版七上数学第3 章《代数式》中的合并同类项,学生“开火车”练习出现了“7a-3a=4、4x2+2x2=6x4”之类的错误,很明显,“车厢”存在着一定的故障。教师捕获到学生的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着手探究学生存在问题的根源并进行纠错,可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同类项”,如:7 万-3 万=4 万;4 个苹果与2 个苹果“合并”得6 个苹果等等,以此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二、课堂中采用“开火车”式活动的不足

1.互动对象缺乏针对性

一般而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越后面的问题难度越大,“火车”越往后开,轮到后面学生回答的越是较难的问题。若总是让第一排学生当“火车头”,那么后面的学生会经常答错甚至完全答不上来,长此以往,会带给学生很大的挫败感,打击学生自信心。

2.形式单一导致思想松懈

若“开火车”的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就能根据“火车”行驶的固有路线,预判自己是否在“轨道”上。不够自觉的学生,若发现会轮到自己,就推算自己回答哪一个问题,然后只思考自己回答的那个问题;若发现轮不到自己参与,就感觉没有自己的任务,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思想上有松懈。好多课堂在“开火车”时,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实则效率低下。

3.缺乏及时评价学生展示

在课堂“开火车”的过程中,随着教师发出“下一个”“下一个”的指令,展示间隙时间较短,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展示学生的点评。学生出错时,教师直接安排下一位学生展示,缺少错因分析;对展示正确的学生,也缺少相应的肯定和鼓励。课堂缺乏评价,就不能启动学生情感,不能点燃学习热情,不能激励学生信心,也就实现不了有效教学。

总而言之,“开火车”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如何扬其长,避其短,让此方式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不妨适当调整“开车”策略,对传统的“开火车”实施改良措施。

三、对课堂中“开火车”方式的优化策略

1.灵活指定“车头”

打破从最前面、最边上的同学为起点的固有模式,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被选作“火车头”。可以选积极举手的学生,可以选开小差的同学,可以把上一次的“车尾”作为本次的“车头”,也可以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合理选择学生。

2.适当改变“路线”

改变“火车”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常规“路线”,可采用直线形、斜线形、“S”线形、“回”字形等多种路线。或一个接着一个,或跳过一个位置再接下一个。在设置“路线”时,应该尽量朝着这样的目标:把下一个问题连接给相应水平的学生,或连接思维处于松懈状态的学生,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被“接轨”的可能,都有自己将是下一个“车厢”的紧迫感,那就是行之有效的好“路线”。

3.改变“车厢”任务

以往 “开火车”,学生只需回答自己轮到的问题,现在把任务更改为:后面学生先对前面同学的展示作出评价,然后再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便可以利用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多听、多思、多交流,让那些只思考自己d 问题的学生、暂时还没有参与“开火车”的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关注每一节“车厢”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开”出头脑风暴

“开”出头脑风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开火车”时要求后一个学生的回答与前面同学的答案不同,让学生进入头脑风暴圈,积极思维。

例如,学习苏科版九上第1 章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方程x2+2x-8=0,后一位学生在前一位学生的解法外再选择另外的解法,这样就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各种解法,从而进一步熟练应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最后比较哪种解法最便捷。教师还可对此方程作多种改变,如:x2-2x-8=0,x2-7x-8=0,x2+7x-8=0,x2-6x+8=0,x2+6x+8=0,x2-9x+8=0,x2+9x+8=0 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四项改良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开火车”的不足,让学生的课堂展示更有深度,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叶圣陶先生讲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僵化。善栽活挪多改良,旧枝亦可萌新芽。我们若对传统的、常用的教学手段多作利弊分析,适当改进、灵活运用,将可使其焕发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同类项火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