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军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乌鞘岭自然保护站 甘肃武威 733299)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一般生长高度为1 m~2 m,呈簇生状,有着较为发达的根系,根瘤固氮,生长速度较快,耐干旱、耐贫瘠、耐风沙、耐盐碱,栽植之后能够快速成林,不但防风固沙作用突出,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沙棘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如西北、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均有分布,尤其是一些干旱地带种植广泛,时常和落叶松、侧柏、油松等树种营建混交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荒坡绿化以及生态林营造的最佳模式。为了有效提高沙棘造林绿化水平,文章主要探讨分析沙棘育苗与造林技术要点,以供有关人士借鉴和参考[1]。高腐殖质含量、地势相对较高、具有良好排水条件的中性土壤进行栽植。良好的土壤环境,不仅有利于保证沙棘健康生长,还能提高其产量与品质。幼龄阶段的沙棘抵抗强光、高温和积水能力较弱,当苗木根系伸展之后,适应能力与抵抗能力会逐步增强[4]。
沙棘属于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果树,为阳性树种,对温度方面没有严格要求,喜光、耐干旱、恶积水,对土壤有着很强的适应力,防风沙能力突出,无论是阳坡、阴坡、沟谷与山顶都可以栽种。
(1)温度。沙棘属于阳性树种,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超过2 500 ℃积温的地区,都能良好生长。沙棘不仅可以耐受-50 ℃的寒冷天气,同时也能耐受50 ℃的高温,年平均气温处于0 ℃以下依然可以发育良好。24 ℃~27 ℃是沙棘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条件;开花阶段,12 ℃~14 ℃温度条件利于沙棘开花;沙棘枝条生长适宜的温度条件为17 ℃~20 ℃;果实成熟期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为22 ℃~25 ℃[2]。
(2)光照。沙棘喜光照,年日照时数应当达到1 600 h~3 200 h,充足光照条件下沙棘生长良好,可种植在疏林下,但在较大郁闭度的林区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
(3)水分。沙棘有着很强的耐旱特性,不喜积水,在年降雨量在400 mm以上的区域均能健康生长,同时也可种植在丘陵沟谷、河漫滩地。然而由于沙棘不喜积水,应避免出现积水情况[3]。
(4)土壤。沙棘对土壤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对pH小于9的碱性条件依然可以耐受,所以无论是阳坡、阴坡还是沟谷、山顶等,很多地带均能够栽植沙棘,并健康生长。但种植地土壤黏重的不适宜种植沙棘。种植沙棘过程中,还应当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土壤中有着较
沙棘种子成熟有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之分,生理成熟是指历经相应生长期后,种子达到一定大小,并积累丰富的干物质,种胚成熟,这时种子具有较高的含水量,但种皮不是很饱满,还需要继续成熟。形态成熟是指沙棘种子生长发育过程全部完成,果实表皮软化,并具有鲜亮的色泽,含水量降低,果实当中的物质转化成无法溶解的状态,并有着饱满的种仁,种皮较为坚硬,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进入休眠阶段,这时种子具有很好的质量,并具有很高的发芽率。所以对沙棘种子采收过程当中,应当首选形态成熟的种子[5]。
由于沙棘品种的不同,又在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所以在成熟期上也存在很大不同。沙质土壤条件下,相较于潮湿、黏重的土壤条件,种子成熟时间相对较早。在同一株沙棘树上的种子,由于生长在不同的部位,成熟时间上也存在很大不同。为了有效确保种子采收的数量与质量,沙棘种子形态成熟时便应当及时采收。沙棘枝条上生长着很多锐刺,果柄较短,容易刺破果皮,导致果汁溢出,这给果实采收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采收一般在冬季进行,气温下降至-15 ℃~-8 ℃时果实逐渐变硬,会增加其耐挤压性,果柄此时也变得脆弱,易于采收。果实采收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第一,选择早晨天气寒冷时段进行采收,将帐子铺到沙棘树下,使用木棒轻轻敲打枝条,此时便可将果实震落下来;第二,将铁丝设计成长度为1 m,端部弯曲成半圆环,轻轻接触枝条上的果实,果实便可通过接果工具进行采收;第三,使用化学药剂对果实表面进行喷洒,促进果实自然脱落。果实采集之后,使用石滚子进行碾压,用清水浸泡24 h,将果皮揉去,再用清水淘洗,去处其中的杂质,充分晒干后进行贮藏;而寒冬阶段冻结条件下采集果实,可打落果实进行收集,并将果皮捣碎,加水搅拌清洗,过滤之后晒干[6]。
2.2.1 苗圃地的选择
选择育苗地的过程中,应当首选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力条件较好、水源充足、具有较好排水条件的沙壤土,黏重土壤不适宜做育苗地。选择好育苗地之后进行精耕细作,使用硫酸亚铁225 kg/hm2~300 kg/hm2进行土壤消毒,并结合土壤肥力与粪肥质量,合理控制施肥量,通常施入有机肥450 kg/hm2,并施入磷肥300 kg/hm2与碳酸铵225 kg/hm2当作底肥。
2.2.2 种子处理
沙棘的种子非常小,而且皮硬厚,有油脂,并具有棕色胶膜,不利于吸水,影响发芽率,播种工作实施之前需要有效落实浸种催芽。催芽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先使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时间为2 h,之后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方式主要有:
(1)雪藏催芽。对于当年采收的沙棘种子,在精心挑选并消毒之后,在背阴、含水量适宜的区域进行挖坑,并把种子与积雪一起堆放于坑内,第二年春季雪融化之后,按照1∶3的比例和湿沙混合在一起,在温暖条件下进行催芽,并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有效延缓发芽时间,当种子裂口率达到30%左右时,便可开展播种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日晒风吹带来的不利影响。沙棘种子通过雪藏方式,在低温条件下保持了种子的水分及其养分,具有较好的催芽效果,还能保证出苗整齐,增加幼苗抗性。
(2)温水浸种催芽。通常于播种之前两个星期左右,将种子置于50 ℃温水条件下进行24 h浸种,之后捞出种子与湿沙混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每日翻动种子堆2 次~3 次,缺水时及时补水,保持室温处于13 ℃~18 ℃,通常4 d后便可见芽,当达到50%出苗时便可开展播种工作。
2.2.3 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春季进行播种时,应当提前进行早播,当土层5 cm深度处温度为9 ℃~10 ℃时,沙棘种子便能够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为14 ℃~15 ℃。所以播种时间在4月为最佳。在播种工作实施之前,应浇足底水,当土壤湿度合适时,进行浅翻耙平,按照15 cm~20 cm的间距控制条播行距,并按照5 cm~8 cm控制播幅,下种量按照75 kg/hm2~150 kg/hm2进行控制,并覆盖1 cm~2 cm厚的细土。出苗之后,及时开展喷灌工作,并进行遮阳,避免发生灼伤。秋季播种时,应在土壤尚未封冻之时进行播种,9月—10月进行种子消毒之后便可开展播种工作。第二年春季幼苗生长整齐,扎根深,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大幅提高苗木质量。
2.2.4 苗期管理
结合沙棘的生长规律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出苗期在4月—5月,即沙棘种子播种之后到长出全苗20 d左右,这时要促进苗木扎根、拱土,保证其出苗整齐,并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蹲苗期在5月—6月,此时幼苗生长速度相对缓慢,这一阶段也是幼苗扎根的重要阶段,必须要充分做好松土、除草、间苗与灌水工作,若遭遇高温天气,及时喷水降温,保证幼苗健康生长;苗木生长阶段,其生长速度不断加快,此时应当及时灌水与施肥,并进行松土、除草;苗木生长后期,即7月—9月,在松土的同时,将大草、杂草拔除,促进苗木木质化,以及越冬腋芽的形成。
在干旱地区进行沙棘造林,整地过程当中可运用鱼鳞坑整地法,同时重视原生植被的保留,避免出现新的水土流失,通常在雨季或雨季前开展整地工作,增强土壤保墒、保肥、保水能力,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整地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应当对小地形进行合理应用。通常按照60 cm×50 cm×30 cm的规格,在集水线上呈现“品”字形排列,确保周围降水集中至定植穴内。同时要将石块、草根拣净,垒砌硬堰,在种植穴内回填熟土、表土,设置成反坡,坡度为15°,进行雨水截流,增加定植穴土壤含水量与活土层的厚度,避免出现水土流失。运用鱼鳞坑整地法,施工较为灵活,可以结合小地形特点进行定位、挖坑,动土量相对较少,够大量减少用工投入,降低成本。
在沙棘造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可以运用植苗造林法,也可运用直播造林法,还可选择插条造林法、分根造林法等,但植苗造林法应用较为普遍。造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春秋两季均可实施,尤其是以春季造林为主。沙棘发育时间相对较早,春季造林时应当早栽,当地表土壤30 cm解冻时便可开展栽植工作,选择1年~2年生、高度50 cm~80 cm的苗木栽植效果最佳,并注意保留根长20 cm~30 cm。为使造林成活率有效提升,可选择半阴坡、阴坡、梁峁等区域进行栽植。栽植过程当中苗木根系蘸泥浆,也可使用保水剂与ABT生根粉进行蘸根处理,能够有效确保苗木成活。营造沙棘纯林可按照4 900株/hm2~5 400 株/hm2控制初植密度,沙棘油松混交林营造过程中,通常按照2 250 株/hm2~3 300株/hm2栽植沙棘和1 050 株/hm2~1 650 株/hm2栽植油松。
沙棘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病虫害发生相对较少。但为了更有效地防治沙棘病虫害,应当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并加强防治结合手段,科学营造混交林,并应用平茬更新技术,及时运用药物防治等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保证沙棘苗木健康生长,提高造林效果。
为了有效保证育苗造林成效,在沙棘育苗造林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把握沙棘育苗和造林技术要点,通过科学有效的育苗栽培管理技术,为沙棘生长提供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造林成效,推动沙棘树种广泛栽植,为沙棘造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