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兴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0)
城市园林建设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事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的基础和重点,要保证园林建设的有效性,必须把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会给园林植物带来一定的伤害,还有可能造成环境的污染问题,在具体应用当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生物技术则有着较强的安全性,不会给植物和人体带来较大的危害,所以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要进一步推广生物技术的应用,实现园林工程建设的有效性。
生物技术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基础上产生的,其进步发展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生物技术以应用现代化的生命科学技术为主要理论依据,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广义的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一切自然生物手段加以防治各种病虫害。狭义指的是利用有害微生物的免疫机制或抗免疫作用,杀死或抑制患有病虫害的个体生长发育,对其个体进行虫害防治。应用生物技术预防园林植物病虫害,其作用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竞争者的作用、抗生素类物质的光合作用、寄生虫的作用、捕食者的作用及交互接触保护化学反应等[1]。
在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生物技术,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生物防治技术简单容易理解,就是用一种有害生物对付另一种有害生物,主要方法包括以蝇杀虫、驱鸟治虫、以蝇驱鸟、以蝇治虫、以虫杀菌、以草治虫。通过研究生物体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用一种生物来抑制另一种生物,从而可以起到有效保护环境和减少使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污染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1)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对可能造成植物病虫害的有害生物个体进行有效的生物控制。生物防治技术有助于增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性控制。利用各种病虫害的天敌,从病虫害的源头进行有效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利用城市生态系统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学物理现象和某些自然生物学上的特性,来防治城市园林中的病虫害。
(2)生物防治方法相较于传统的防治方法有着较大的技术优越性。传统的防治方法通过运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或者通过科学分析植物病虫害的具体生活习性后,在土壤中加入某些化学性物质,进行具体的植物病虫害防治。这种防治病虫害方法的应用,尽管能够有效防治园林病虫害,但是大量地使用各类化学品及药品,改变了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等,对园林环境品质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会给许多园林植物的动态生长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园林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也会导致新一轮园林病虫害的出现,最终形成恶性循环[2]。
在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以虫治虫”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防治害虫方法。在深入应用该方法时,首先要认真做好实地调研、考察工作,了解园林植物中病虫害的各种情况,熟练掌握园林食物链的生态分布情况,然后依据致病害虫在园林食物链的不同层级对天敌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利于针对性地引入各种相应的病虫害天敌,防止各类病虫害的进一步恶化扩散,抑制住致病害虫的持续繁殖生长速度。使用天敌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保护好病虫害的主要天敌,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在整个繁育体系过程中,虫害数量的绝对可控性,使病虫害天敌的数量相较于病虫害处于优势状态,这样天敌才能真正地充分发挥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如果天敌害虫数量不足,则难以真正发挥相应的防治作用。
(2)通过增加原有天敌的雌性繁殖体数量,扩大新的天敌繁殖数量。
(3)在新的天敌体系中,品种选择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要谨慎理性对待,需要引入之前基本没有的病虫天敌,增加具有天敌的植物品种,丰富天敌食物链,保证植物生态系统的平衡。
所谓的菌类防治病虫害方法,是在园林植物害虫生长的区域引入能够迅速让病虫害致命的病原菌和微生物,减小病虫害生长规模和害虫数量。在实际应用该方法时,需要对当前林区园林植物各类病虫害主要种类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研究,并及时结合实际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当前整个园区内不同生长季节里容易出现的各类病虫害,引发这类病虫害的主要病原生物种类有哪些,分析会对这些主要病虫害种类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种类是什么,观察整个园区是否还存在这类病原微生物,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充分发挥这些主要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管理作用。目前,防治病虫害感染最常用的病原菌是真菌与各种松蛀虫、松毛虫等伴生杀灭杆菌。真菌的正确应用和防治方法多种多样,如杀菌喷雾法、诱捕法、土壤杀菌剂等。在正确防治真菌病虫害时,可以充分结合真菌和害虫的实际存在情况,科学、正确地选择防治真菌的方法。当然在正确应用该防治方法时,调查防治步骤也不可忽略,只有基本确定了一个园区内的菌类病虫害基本存在情况,才能正确应用相应的防治方法,比如说,防治时要先认真征询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还应当尽量前往正规专业药店购买各种相关菌类药物,有效保证园区植物免疫体系的使用安全性,发挥菌类作为病虫害生物防治剂的作用,进一步有效推广和规范使用该虫害防治药物的方法。
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人工诱杀技术进行相关的防治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数量,为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诱杀病虫害的过程中,有两种主要的诱杀方式,即人工信息素诱杀和植物诱杀。其中,植物诱杀是利用具有捕杀能力的植物,如捕蝇草、诱饵树等对害虫进行捕杀,达到控制园林病虫害数量的目的。而人工信息素诱杀,是指人工释放一些动物能够识别的信号或是某种特殊物质,引诱害虫,使其雌雄交尾或是召集同伴,进而进行集中性的捕杀。人工信息素诱杀需要对雌、雄害虫产生的信息素进行相关的分析,通过人工介入,制作出相似的信息素,诱导雌、雄害虫,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但目前对于雌、雄害虫信息素的分析不到位,相关的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该技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园林植物在正常生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各种病害情况。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要求,通过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子技术等,对植物的部分基因进行改造,使植物能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在培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时,同样可以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根据病虫害的相关特性及不断进化的基因,在原有的病虫害天敌中,注入新的基因片段或是使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如使用加强基因功能的饲料进行饲养等,培育新的抗病虫害品种,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在过去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通常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的方法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杀灭病菌和害虫,但是同时也会造成较重的农药残留,危害和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到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农药与之相比显现出环保性,因为药物当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来自动植物、菌类,等等。生物农药对园林病虫害污染防治的积极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使用多种生物农药成分进行综合应用处理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与园林生态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也不会直接危害到害虫天敌,不会破坏园林植物的正常发育生长及生存环境。生物农药的杀虫杀菌效果较好,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残留物没有附着性,清洗容易,特异性优势明显,在具体应用当中不会影响益虫生存,也能够避免害虫出现较强耐药性[3]。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在我国园林植物各种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园林工作者对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对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细菌进行生物抗性的全面分析了解,研究研制出更好的防治技术,通过不断创新改良园林病虫害的各种防治技术来不断提升我国园林植物生长的环境质量,将园林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促进我国园林生物技术的绿色发展,保证我国园林植物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