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永昌县东河灌区用水管理

2021-12-01 14:00:58刘有成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东河节水用水

刘有成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东河水利管理处 甘肃金昌 737200)

永昌县东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永昌县东南,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生活、环境供水的大型井河混灌区。灌区地表水水源为永昌县皇城水库,地下水为机井取水。经永昌县水务局东河水利管理处统计分析,前十年灌区年平均引水量13 922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3 138万立方米,占94.37%,生态用水561万立方米,占4.03%,生活用水223万立方米,占1.6%。

1 灌区概况及水资源现状

灌区总土地面积597.6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290.1平方千米,有效灌溉面积283平方千米。2012年之前,灌区种植农作物主要以大麦、小麦、玉米为主,占灌区农作物播种面积90%以上。近年来,随着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持续发展和土地流转不断推进,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明显。据2020年统计,高效节水面积(以蔬菜为主)占播种面积的29%;苜蓿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4%;其他作物(大小麦、玉米等)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7%。

2001年以来,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和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用水效率逐步提高,为灌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但由于永昌县水资源极为紧缺,每年5月—7月农业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2 灌区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11.8 mm,2020年降水量227.3 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4月—6月占25%,1、2、3、11、12月为枯水期,降水量占全年的15%。在灌区农业生产需水量最大的是在5月—7月,灌区天气持续晴热,各类作物急需灌溉,而上游皇城水库不仅要向东河灌区供水,还要向金川峡水库输水,以满足金昌市市区用水需求。遇到干旱年份,水库上游供水不及的情况下,灌区农业用水水量和灌溉流量均难以满足,严重时造成农作物产量低下,部分蔬菜品质受损。

2.2 灌区水利工程配套还不完善

2.2.1 灌区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一是东河灌区信息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还不达标;二是灌区总干渠及干渠水闸大多为手摇式启闭设施,操作困难且费时,不利于灌区防汛和灌溉分水;三是灌区现有量测水设施主要是水尺,依靠率定的水位流量关系表人工进行测流分水,精准程度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灌区大部分村社河灌仍然利用“公平闸”分水(所谓“公平闸”就是以一个社队或者一个组的农户为单位在一个斗口下在沟道合适横断面上设置一道或两道水平横坎,按照各户人口多少或土地面积大小竖向分割成宽窄不一的小闸口,水流同时进入各户小沟道的小型建筑物,当地群众认为这样分水很公平,故称公平闸)。在灌溉期间,利用“公平闸”分水的村社对流量需求比较高,达不到历年习惯流量就无法正常灌水,造成灌区在夏灌高峰期调度过程中水流量调配困难,难以分出流量给高效节水蓄水池进行供水。

2.2.2 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灌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东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石羊河重点治理项目、永昌县高效节水项目等工程项目,灌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经过多年运行,又缺乏维修养护资金,灌区渠道及建筑物老化破损严重。一是灌区部分渠道还未衬砌。据2020年东河水利管理处统计上报数据为灌区干渠总长184.16 km,已衬砌183.25 km,剩余0.91 km未衬砌,衬砌率为99.5%;支渠总长341.5 km,已衬砌260 km,剩余81.5 km未衬砌,衬砌率为76.1%;田间渠道总长1 711.7 km,已衬砌475.33 km,剩余1 236.37 km未衬砌,衬砌率为27.8%。二是已衬砌渠道破损严重。灌区部分干渠、支渠和斗渠大多为20世纪90年代建设,现已破损严重。据东河水利管理处统计上报数据为2020年灌区干渠衬砌长度183.25 km,完好131.94 km,完好程度为72%;支渠衬砌长度260 km,完好长度145.6 km,完好程度仅为56%;田间工程渠道衬砌长度475.33 km,完好长度101.64 km,完好程度仅为21.4%。

2.2.3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经费不足

灌区落实的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经费与实际需要相差较大,严重影响了灌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维护和可持续发展。部分基层所站管理用房破旧,办公设施简陋,并且缺乏必要的管理设备。

2.3 群众节水意识较差

灌区部分土地流转经营者和种植大户管理粗放,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引进高附加值、市场价格稳定的农作物,难以适应发展高效节水项目带来的新形势,使得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有一定的困难和阻力。部分高效节水项目区尚未形成完善的灌溉制度,灌水定额相对较高,没有达到高效节水定额标准,灌水轮期间隔时间较短,高效节水灌溉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1]。灌区传统灌溉区大部分耕地仍然采用大水漫灌、串灌的灌水方法。

3 加强灌区用水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推行水权转让和节水奖励机制

成立水权转让和交易机构,搭建水权交易平台,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转让细则和合同(或协议)范本,对用水户节约的水量进行转让。对小麦、土豆等粮食作物用水通过水价进行补贴,对农业节水达到目标的用水户或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励。

3.2 充分发挥灌区高效节水设施作用

针对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效节水项目区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制度。一是实行高效节水项目区水管员的岗位责任制,由各村农民用水户协会指派专人对蓄水池及附属设施进行管理。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用水管理办法,完善灌水技术,对高效节水项目区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进行严格管理。三是严格控制播种面积,做到“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3.3 做好田间节水

通过召开灌区、乡镇、村社各级用水会议和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向灌区群众大力宣传水情形势,加强节水意识。充分利用春播后的空闲时间及各轮次间隙时间,积极组织各用水单位和受益群众对灌区各级渠道进行维修清淤,对田间沟道进行开挖疏通,对各类启闭设施进行加油保养、除锈刷漆,对部分渠堤进行加固,减少输水损失。改变传统大田串灌、漫灌的灌水方法,积极推广大田改小田,大畦改小畦,垄作沟灌、地膜覆盖等节水灌溉方式。

3.4 进一步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

通过“十四五”项目规划编制,积极申报现代化灌区建设项目,争取将灌区智慧水利建设项目纳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规划中。通过灌区水网建设,采取“通”“蓄”“连”“控”具体措施,补齐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其中,“通”是对灌区末级渠道进行改造,打通灌区输水“最后一公里”。积极争取资金项目,通过对灌区末级渠系进行改建和配水到户的办法,打破灌区传统“公平闸”分水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强末级渠道维修养护,东河灌区2020年开始以0.01元/立方米为标准计征末级渠系水费,要利用该项费用做好末级渠道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

“蓄”是在灌区建设半挖半填式蓄水池4座,其中东寨镇范围内2座,六坝镇范围内2座,蓄水总容积1 000万立方米(引自《全国大型灌区东河灌区骨干工程改造与灌区现代化建设》项目规划报告,已申报水利部)。因皇城水库还要向金川峡水库供水,东河灌区在5月—7月用水高峰期水量和流量不能满足灌溉要求,因此,建设较大容积蓄水池可有效缓解高峰期用水矛盾。

“连”是在“蓄”的基础上,将灌区现有蓄水池与大容积蓄水池实施管道连通,可有效缓解用水高峰期高效节水蓄水池蓄水流量压力。

“控”是补齐灌区自动化、信息化短板。按照“一张图、一个库、一门户、一平台、一张网”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求,建设满足东河灌区需求的智慧水利管理体系。对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求和《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把东河灌区计量设施改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任务。在2022年前完成灌区东大河渠首、北总干渠及各干渠329个引水口、分水口329套水位流量监测站点建设安装;在2025年前完成各支渠1 083个分水口542套水位流量监测站点建设安装(引自《全国大型灌区东河灌区骨干工程改造与灌区现代化建设》项目规划报告,已申报水利部)。

4 灌区用水管理的经验

4.1 价格杠杆促节水

目前灌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较为完善,从2020年开始执行分类水价,按照用水类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用水等执行不同价格,高耗水或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及养殖业用水价格高于粮食作物用水价格[2]。在执行分类水价的同时,实施分档水价,以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水务局下达的计划水量为基准,执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计加价制度,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计划用水。

4.2 高效节水效益好

目前,灌区高效节水项目区面积已达到灌区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一是有效地提高了基地灌溉用水保证率,为灌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了良好的灌溉基础设施,为种植高产、优质作物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明显;二是减少了末级渠道输水损失,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效益明显;三是避免了大水漫灌的水肥流失,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并将节约水量用于防风固沙、封滩育林等项目,生态效益明显;四是与当地农民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种养大户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为当地农民增加了就业、创业机会,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平台,社会效益明显;五是通过发展浅埋滴灌灌水技术,为灌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与当地苜蓿种植高耗水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4.3 精准灌溉促管理

通过详细落实灌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充分利用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在对近年来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用水定额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将灌区各乡镇、村、社及用水单位供需水量进行详细预算,为灌区用水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5 结语

解决东河灌区用水供需矛盾的唯一出路是节约用水。面对新形势下灌区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应从灌区管理体制、用水观念、节水方法上下功夫。目前,东河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顺利,农业灌溉水价已达到成本水价,为建设节水型灌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灌区应抓住机遇,尽快争取实施现代化灌区建设,以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东河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4:50
节水公益广告
东河
扬子江(2021年4期)2021-08-09 18:37:31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苏东河·书法作品欣赏
美丽东河
小学生时代(2016年6期)2016-12-10 02:23:12
美丽东河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