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畜牧工作站 012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羊肉以其低胆固醇、口感好等众多优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1],给肉羊养殖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传统的肉羊养殖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要,又因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各地禁止放牧,舍饲养殖模式能很好地实现生产生态双丰收。
对肉羊进行舍饲不仅能降低生产消耗,还能提升产品质量和肉羊养殖的效益。肉羊舍饲后更方便收集羊粪,将羊粪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处理,可以制作出对作物有益的有机肥。现在提倡种养结合,将这些有机肥用于作物,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作物的秸秆也能过腹还田。有研究表明,我国肉羊胴体体重仅有世界水平的79%,高档羊肉占比不足5%[2],这样的生产现状主要是由于我国养羊业总体水平很低,饲养过程的规模化程度不高,对肉羊实行舍饲,能很好地整合饲养管理资源,改变“靠天吃饭”的养羊模式。
首先,应选择背风向阳、干燥平坦的地方建设羊舍,同时要考虑羊舍供水、供电及交通的便利条件,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羊场内设有生产区、生活区和隔离区,其中生活区在上风向,隔离区在下风向。羊舍应包含暖棚和运动场,暖棚面积应根据肉羊存栏数而定,通常成年羊的养殖密度应为0.8~1.6m2/头羊,妊娠母羊舍和种公羊舍的面积应略大于育成羊舍的面积。羊舍设计多为单坡式暖棚,后墙高1.8m,坡顶的倾斜度为15°,举架2.5m左右,暖棚地面比外面略高,形成斜坡,避免雨季引起暖棚中存水。运动场要与暖棚相连,面积为暖棚的2~3倍,围墙高1.5~1.7m,运动场内有补饲架,方便补饲。运动场不仅能保证肉羊运动量,还能使其有充足的光照,促进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助于暖棚内的空气恢复。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肉羊养殖,但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适合饲养的品种也不尽相同,通常小尾寒羊、无角美利奴细毛羊、无角道赛特羊、萨福克羊和夏洛莱羊均比较适合舍饲。为了提升舍饲肉羊的养殖效益,应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气候、温度、日照情况等实际因素,选择能很好适应当地环境的肉羊品种,也可以选择国内外优良品种与本地肉羊进行杂交,从而达到周期短、质量优、性价比高的饲养目的。
肉羊是反刍动物,反刍过程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存、繁殖,还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肉羊可以很好地利用青干草、玉米秸秆等粗纤维较多的粗饲料,也能利用少量尿素来代替日粮中的蛋白质,瘤胃微生物还能帮助机体合成VB、VK等[3]。正是因为肉羊这样的消化特点,所以其饲料应以粗饲料为主,一方面可以帮助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维持瘤胃pH,另一方面还能帮助肉羊正常反刍,减少瘤胃胀气的发病率。
2.3.1 羔羊育肥
羔羊育肥首先要训练羔羊采食饲料,可以在羔羊比较饥饿的时候让其自由采食精饲料,如果羔羊不自主采食,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强行向口中塞料,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初添加的饲料要经过粉碎,选择适口性较好的玉米、豆粕等饲料,可以加入少量食盐。通常经过一周左右的开口训练羔羊就能适应饲料,主动采食。羔羊育肥过程每天要补充足量的青绿饲料,精饲料的补充量通常为300~800g,经过两个月的育肥,羔羊体重通常可以达到35kg以上,达到出栏标准。
羔羊育肥可以分为育肥前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后期3个极端,育肥前期主要是培养肉羊的采食习惯,观察肉羊状态,看是否有疾病发生。育肥中期要增加饲料饲喂量,减少蛋白质饲料的比例,提升肉羊脂肪含量,改善羊肉品质。补饲量与肉羊体重有密切管理,根据育肥时期的不同,饲料比例也有区别。通常育肥前期豆饼占比30%,麦麸占比15%,玉米占比55%,育肥中期要减少豆饼的含量,增加玉米饲喂量,同时饲喂足量的粗饲料。粗饲料可以选择苜蓿、羊草、燕麦等,饲喂前应先切断至2cm左右。
2.3.2 成年羊育肥
成年羊育肥通常是对后备母羊或种公羊育肥,育肥时要停止其生产状态,母羊不再进行配种、妊娠和哺乳,公羊停止配种和试情,公羊需要去势。成年羊育肥周期通常为40~80d,育肥周期的长度和成年杨的膘情有关,也可以分为育肥前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后期。育肥饲料的比例与羔羊基本相同,育肥前期的精粗比为1:2,育肥中期为1:1,育肥后期为2:1。
2.4.1 疾病预防
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的接种是预防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养殖场和养殖户应根据当地肉羊常发疾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安排接种次数和接种时间,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有计划地进行羊群免疫。同时应重视寄生虫病的预防,寄生虫病虽然很少引起羊只死亡,但患病肉羊通常表现为采食量正常,但羊只消瘦,也有的会影响采食,这样会延长育肥周期,甚至导致患病羊死亡,带来经济损失。所以,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对肉羊进行驱虫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每年的春秋两季各应做一次驱虫,驱虫药的种类和常发寄生虫病种类有关,驱线虫可食用左旋咪唑,驱绦虫和吸虫选用吡喹酮,驱蠕虫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躯体内线虫可用伊维菌素,驱焦虫可用血虫净等。
免疫接种和定期驱虫能保证肉羊形成较好的抵抗力,定期消毒可减少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降低肉羊患病的风险。消毒工作不仅包括羊舍、运动场的消毒,也包括人员和车辆进出厂区时的消毒、粪污消毒等。羊舍和运动场的消毒应在清扫粪污后避免粪便、分泌物等有机物质消耗化学药品的有效成分,削减消毒效果。羊舍的消毒每周至少1次,产房消毒则应在分娩前进行1次,分娩结束后再进行1次,在产羔高峰期时要增加消毒次数。当羊场内出现疫病时,应及时隔离患病羊,对其接触过的环境和用品进行彻底消毒。人员和车辆进出养殖场时应进行消毒,入口处设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内有紫外线消毒装置,消毒池内用麻袋片等浸泡4%氢氧化钠溶液,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换生产用鞋和工作服,非生产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厂区。
粪污的消毒可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反复感染,其消毒方法比较多,在实践中较多使用生物热消毒法,即在粪污处理处将羊粪堆积起来,喷洒少量水,在上面覆盖塑料等,封严。发酵30d后可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种植环节。
2.4.2 合理分群
根据不同的品种、年龄、性别和体况将羊群分群,较为科学的羊群公母比例为1:36,羔羊、育成羊、繁殖母羊的比例为2:3:5,这样的比例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繁殖力,所以每年应对羊群进行一次调整,对年老、患病的羊只进行淘汰,补充优质肉羊,加快周转。
2.4.3 做好羔羊的管理
羔羊的繁殖成活率是肉羊养殖场的重要考核指标,所以对于羔羊的管理需要格外细致,在羔羊出生后及时饲喂初乳,有一胎多羔时要采用分批哺乳、羔羊寄养等方式保证每一只羔羊的营养补充。适时补饲,尽早让羔羊采食饲料,实现羔羊的早期断奶,缩短饲养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