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方法

2021-12-01 12:03:05马丽君
教师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文本课文

马丽君

(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山东 菏泽 274000)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快速建设及应用,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开展与实施,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

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在全国得到基本普及的同时,为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一、“互联网+”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意义

(一)丰富教学资源,完善知识体系

就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它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的学科。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视野受限,教师很容易忽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往往依赖容量狭小的教材来开展教学,其使用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限制于课本之内,无法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转变依赖课程教材和教学计划的传统教学思路,通过网络将更多、更全面的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丰富学生见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不足,无法在头脑中形成课文描绘的抽象场景的画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课文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边看视频、图片,边学习课文,帮助学生感知当时的环境,使其清晰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帮助学生记住课文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书本的教育和指导,在学生对课文尚存疑惑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易考的知识点。在这种枯燥的课堂上,学生难以真正地感受到课文的意境,缺乏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学习能力还不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形式的转变,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引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将图片、文本、音频、视频融为一体,通过动态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对于需要学生背诵的课文或诗词,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应的视频和音频,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聆听音频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含义。这样一来,在学生背诵课文或诗词的时候,相应的视频和音频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促进其对课文或诗词的记忆。

(三)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无法让学生及时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同时手写板书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微课和慕课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补充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使语文教师获得更信息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教学工具。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大大地节约备课、教学、批改作业、教学设计等的时间,帮助教师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二、“互联网+”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小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过程。受“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课件或微课,将这些制作好的内容发送给学生,让他们提前学习,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正式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录制小兴安岭美丽风景的视频,让学生提前感受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景色,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进而为正式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加强学生与文本的联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验文本描绘的场景,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能力,很难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枯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通过阅读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文所描写的场景,深刻地建立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堂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真正地让学生享受课堂,进而学有所得。

(三)开展课后延伸教学

1.课后巩固,加强学习。课堂的时间和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新课改强调,教师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扩大教学范围,将广阔的语文知识世界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下课后,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故事、视频进行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通过网络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将问卷发送给学生。在学生完成问卷后,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较难准确把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问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而在课堂上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渐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依赖课程教材和教学计划的传统教学思路,将在信息化时代接触到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等形式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课前、课中、课后全方面地实现信息化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