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1-12-01 11:23:47李景芝代豪庆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乳汁病原菌乳房

李景芝 代豪庆

(1,山东省平度市东阁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 266700;2,山东省平度市云山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 266700)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该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致病菌多样性及环境多变,包括营养、遗传、应激、环境等。患乳房炎的奶牛泌乳量、牛奶品质及繁殖能力受到损害。

据有效统计,全世界约有1/3的奶牛患有乳房炎。在欧洲,乳房炎的发病率在20%以上,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0%以上。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另外,乳房炎还可延长奶牛发情及妊娠时间。因此,本文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症状及治疗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发病原因

造成奶牛乳房炎的原因众多,由于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支原体等病原菌入侵导致。当病原菌入侵奶牛乳房后,可导致乳房细胞产生耐药性,致使治愈难度增加,且复发率较高。另外,由于损伤诱发乳房炎症,如运动场等环境较差,可导致细菌感染,奶牛乳房引发乳房炎。另外,挤奶技术不标准,也可导致乳房发生损伤或造成外部乳房炎症。由外因造成的乳房炎症容易治愈[1]。

奶牛乳房炎的产生也与环境因素及饲养管理因素有关。日常饲喂的饲料营养单一、不规律,营养不均衡不全面,可导致奶牛患乳房炎的概率大大增加。另外,日常中饲喂过多的精料也可影响对饲料中粗纤维的利用,诱发乳房炎。饲养环境未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或挤奶操作不当,未能科学、及时对奶牛进行干乳。牛床潮湿、牛体不清洁等饲养管理因素也可诱发奶牛出现乳房炎。其次,夏季温度、湿度过高,环境变化较大,也可导致乳房炎的发生。

遗传因素也可导致奶牛出现乳房炎。乳房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发病母牛后代也有较高的发病率。高产奶牛患乳房炎的概率远高于低产奶牛。另外,年龄大的奶牛发病率高。

2 发病机制

乳房炎的发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微生物入侵阶段、感染阶段和发病阶段。奶牛在挤奶后2h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牛床、污水、粪便等内的病原菌造成感染,此时病原菌可通过乳头管进入乳腺内。病菌进入乳腺后,乳腺中的免疫细胞启动防御模式,消灭病原菌。由于此时乳房较为敏感,可造成乳房出现炎症。

3 临床症状

由于造成乳房炎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种类也较多。不同的乳房炎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皆不同,常见的可分为临床型、隐形型和无菌型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乳房炎临床症状,主要为乳房出现发热、肿胀、炎症症状,此时奶牛的泌乳量下降,严重的甚至无乳。另外,乳汁中伴有血水,奶牛乳房严重疼痛。亚急性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不如急性乳房炎的症状明显,但乳汁中含有凝结块。慢性乳房炎较急性和亚急性临床症状最轻,乳汁中含有少量的凝结块,泌乳量下降。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导致乳房萎缩[2]。

隐形型乳房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进行检测后可发现乳汁中生物细胞数量增加,化学特性改变,乳汁偏碱性,严重降低牛奶品质。

无菌型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乳汁中也无微生物感染。该类型主要是由于机械性损伤造成的,另外,夏季发生率较高,乳汁酸败,降低牛奶品质。

4 诊断治疗

4.1 诊断

奶牛乳房炎可通过对乳汁颜色、凝块及奶牛全身和局部现象进行诊断。若无临床症状,可采用实验室方法进行检测。

乳汁体细胞检查:通过体细胞计数可以有效评价奶牛健康状况。患乳房炎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中脂类物质会发生乳化,乳汁细胞破坏。

乳汁pH检验法:感染乳房炎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为弱碱性,测定乳汁pH可判断是否患有乳房炎。

乳汁导电性检测法:感染乳房炎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中钠、氯离子含量增高,导致乳汁导电性增强。利用相关电子仪器可进行健康乳、可疑乳和感染乳的区分。目前我国使用的电子诊断仪主要为SX-1型乳牛乳房炎诊断仪、ZRD型乳牛乳腺炎电子检测仪及便携式XND-A型奶检仪。

PCR检测法:通过多重PCR检测法对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通过16s-rDNA间隔区,可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该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精准度较高,目前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其他诊断方法:通过牛乳清电泳的变化可诊断乳房炎。另外,可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大肠杆菌快速鉴别诊断药敏试验方法及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可确定致病病原菌。

4.2 治疗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以消灭病原菌和临床症状为原则,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常用药物。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等或通过联合抗菌药物起到抗菌效果。抗生素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发挥巨大作用,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病原菌出现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四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低。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降低奶牛免疫力,引起二次感染。另外,耐药细菌和残留的抗生素可通过乳汁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利用纳米技术研制的新型复方抗菌药物和替抗产品可减少抗生素造成的危害[3]。

微生态制剂治疗:采用微生态制剂、细胞因子治疗奶牛乳房炎。其中包括有效微生物群、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集落刺激因子。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管理

对挤奶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了解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提高挤奶操作。日常饲养工作中要加强乳房清洁工作,减少病原菌的感染,进而降低乳房炎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乳汁质量。对牛舍运动场等环境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干燥,适当通风,降低病原菌繁殖。工作人员在挤奶前需对挤奶台进行清洗消毒,挤奶员自身在挤奶前后需消毒[4]。清洗乳房时需用消毒后的毛巾进行擦拭,一头奶牛一块毛巾,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挤奶前后需对乳头进行药浴。出现乳房炎的病牛是主要的传染原,因此,需要对病牛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病牛需进行隔离饲养,各类用具需专用,用后需彻底的杀菌消毒。另外,对长期无法治愈的病牛需进行淘汰处理,在奶牛乳房炎高发季节需对奶牛隐形乳房炎进行严格监测。

5.2 干奶期预防

泌乳奶牛在干奶期需向乳房内注入抗菌药物来预防病原菌的入侵,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5.3 疫苗预防

可通过食用链球菌疫苗、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大肠埃希菌疫苗及多联苗进行疫苗接种,针对各类病原菌引起的乳房炎,可使用相应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6 结语

综上所述,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接触性传染病,可造成大规模传播,对我国养牛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奶牛乳房炎的原因众多,在对待奶牛乳房炎时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日常饲养需加强养殖管理,及时做好运动场、牛舍、挤奶台等场地的杀菌消毒工作,提供充足的营养。科学进行疫苗注射,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减少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乳汁病原菌乳房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 08:25:24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乳汁点目需谨慎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健康博览(2018年12期)2018-01-03 09:18:28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牛奶是从哪里来的?
大灰狼(2015年1期)2015-06-10 21:17:00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应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