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吴凤霞
习作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多年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习作批改又是当前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常规的习作批改已暴露出教师“高耗”、学生“低能”的问题。怎样才能走出“教师忙得焦头烂额(精批细改),学生轻松看分了事”的怪圈呢?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使用赞赏式评语评价习作,努力探索新的习作评价方式。
小学生刚开始习作,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特别关注教师对习作的评价。从评价中他们或得到鼓励而充满自信,或找到不足而重拾信心。因此,科学性的评价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传统的习作教学评价模式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习作评价起点高、达标难,评价模式单一。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习作内容的思想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其对习作的兴趣。显然,这种“我教你写,你写我改”的单方面注入式习作评价,背离了习作教学规律,也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传统的评价活动中,教师是“法官”、是“权威”,从每学期8篇的练习习作,到每周至少一篇的练笔,均由教师一人批阅、评价。这就容易造成因工作量大而批改不细致的缺陷,久而久之,还会形成评价体系中的“晕轮效应”,产生“爱屋及乌”的情感和不切实际的评价。笔者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太高,在习作评价环节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这与新课程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背道而驰。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据了解,目前每个班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很一般,一写习作就犯愁,怕习作。喻旭初先生在其撰写的《在兴趣和积累中学语文》一文中提道:最近四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平均分有三年不及格,及格的那年也就96分多一点,其余三年都没有超过93分。高考作文平均分始终在45~46分之间,相当于百分制的65分左右。学了12年的语文,竟是这样一个结果,真令人心痛!笔者认为,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性问题,中国人的母语水平令人担忧。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及个人教学实践,笔者着重谈一谈“接力日记”及“主题作文”的评价改革。
过去许多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学生的日记内容空洞单调、抄袭照搬、套话假话、胡编乱造等现象十分普遍。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笔者尝试让学生写接力日记,相信许多语文教师也是这样做的。接力日记合并了小练笔、读书笔记和日记,内容可以是自由日记、好书推荐、话题日记等。那么,如何对“接力日记”进行评价呢?
1.科学分组,有利竞争
在评改学生日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学校、班级及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人和事写得真实生动、感情真挚。于是,笔者让全班同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新鲜事。笔者把全班学生按习作水平分成5~6个小组,每组7~8人(每组高中低习作水平的学生均有,分别编号:1、2、3、4、5……),力求小组间水平相当,这有利于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展开组间竞争。其中1号学生担任小组长(也可轮流担任),每个小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名组员。如此周而复始,周末轮流保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循环顺序。
2.写前评改,取长补短
笔者要求每名学生在写日记前,一定要先认真读一读前面同学写的日记,然后就语言、书写格式、创新性、真实性等对前面同学写的日记进行得星指数的评价。日记传到自己手上的同学,还得把日记交给家长看,由家长对感兴趣的部分作点评。同时,家长也能从班级成长日记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还能发现自己孩子在习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日记最后交由教师再次赏评,教师在赏评过程中不仅要看学生的习作写得如何,还要看其他同学的“赏语”是否恰当。
3.每日赏评,畅所欲言
为了调动学生坚持写作的积极性,让写日记成为习惯,教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笔者采用的是每日课堂5分钟赏评法,即将每天一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作为赏评时间,由学生轮流主持(每周一轮或两天一轮)。采用毛遂自荐或现场抽取两种方法,确定上台宣读的同学,每次2~3人。全部读完后,同学们畅所欲言,自由评价,主持人负责调控课堂日记赏评活动。
1.围绕主题,抒发真情实感
统编版语文教材是按主题编排的。每个主题的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习作训练也是要求学生围绕同一单元主题,结合阅读与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感受进行的习作。由于学生在之前的课内外阅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所以他们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而且有别于以往习作中常常出现假话、套话、空话的情况,这些围绕主题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充满了真情实感,且观点鲜明、辨析透彻。
2.自主互动,融合欣赏品评
对于主题习作,笔者采用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评价方法,共分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1)互相“赏读”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认真地读一遍同学交换过来的习作,用着重号标出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在小组内欣赏后评出优胜者。在此基础上,班内举行“小小诵读会”或者“小小演讲会”,将标出的优美段落在班内交流。这个方法是通过诵读优美的词句和段落来体现对同伴习作的欣赏,读和写达到了有机统一。同时,学生之间也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提高的目的。朱欣奕同学在习作中写道:妹妹入睡后很安静,好像进入了美丽的梦乡。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可以加上一些细节描写,如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修改之后是这样写的:妹妹入睡后很安静,她的睫毛躺在漂亮的脸上,好像进入了美丽的梦乡。学生们的语言学习能力有时真的是超出想象。
(2)共同“赏议”
学生互相赏读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同伴的习作好在哪里?读了同伴的习作,你有什么想法?其中,要重点解决“好在哪里”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第二次合作学习,从习作技巧和习作主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之后在班内举行“小小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意在有效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心灵的放飞,加深学生对同伴习作的理解,也学到了同伴的写作技巧。
(3)书写“赏语”
学生通过组内、班内两轮讨论交流,对同伴的习作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给同伴的习作写评语,我们称之为“同伴赏语”。首先,提出“赏评”要求,让学生了解“赏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赏评时,应以肯定长处为主,要求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成绩,要针对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写出眉批和总批。评语要写得中肯、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同时,要指出同伴习作的不足之处。要求学生批改后写上自己的姓名,以增强赏评修改者的责任心。学生“赏评”时,教师巡视检查和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赏评”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书写“赏语”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的文章鉴赏评判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
(4)交流“赏语”
学生给同伴写好“赏语”后,两名学生交换习作,并用“悄悄话”的方式告诉对方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如错别字,标点符号有误,用词不当,内容、情节不妥,等等。同伴之间各抒已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学生在读“同伴赏语”时,可能有满意的和不满意的地方,也可能有争执不下的时候,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破解争议。
(5)修改“赏语”
在修改“赏语”环节,两名同学就习作再一次征求同伴的意见,进一步修改“赏语”,直到达成共识为止。学生思考和采纳同伴的意见,重新阅读同伴的文章,这既是对“赏语”修正的过程,又是自身鉴赏评判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更是双方共同进步的过程。
学生赏评、自改后,并不等于本次习作就此结束了,最后还要交到教师手中,由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和评价给予等级评判。
习作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改革亦无现成的路可走,我们将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在摸索中前进和完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永不放弃,定会撑起适合习作教学评价改革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