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芳
(甘肃省庄浪县通化镇畜牧兽医站 744614)
畜牧兽医中动物检疫工作不仅与民生安全相关,而且其还会对民生安全产生影响。目前,人们愈发重视畜牧业的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措施以便促进畜牧业相标准化方向发展。动物检疫工作是提升食品质量,减少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动物检疫工作。
很多个体养殖户都会将圈舍修建在自家庭院中。由于人们的居住场所和圈舍较近,再加上很多个体养殖户会混合饲养牛、猪、羊及家禽类牲畜,这会增大传播传染病几率。除此之外,体经营户在建造圈舍时通常都会建的较为矮小、光线和通风条件较差,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牲畜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降低其抗病能力[1]。
很多个体养殖户在养殖牲畜时常常不会及时清理其尿液、粪便,寄生虫及病原微生物会在这种情况中大量繁殖。苍蝇、蚊子也会被粪便吸引,从而使病原传播更加便捷化。
首先,个体养殖户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批管理。通常情况下,牲畜们不论公母、大小都生活在同一间圈舍中。其次,个体养殖户在引进牲畜时没有对其进行隔离观察,直接放入圈舍中与其他牲畜一同圈养。再次,个体养殖户通常会饲养一些容易感染疫病的宠物。第四,个体养殖户在发现患有疫病的牲畜后并不会采取隔离措施,让其与健康的牲畜生活在一起,导致疫病蔓延。最后,没有合理使用药物。大部分个体养殖户都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对患病牲畜进行用药,牲畜可能会因此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中毒。
首先,免疫程序不当。这主要是防疫人员及个体养殖户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及需要接种疫苗的牲畜品种,仅凭借多年经验对牲畜进行免疫程序。这和疫苗科学性、针对性的特点相悖,不仅浪费疫苗,而且降低了牲畜抵抗力[2]。其次,接种免疫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当。很多个体养殖户都存在怕麻烦的心理,常出现不按免疫疫苗规定的时间对牲畜进行免疫接种,从而未能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再次,没有得当的管理疫苗。由于条件限制,所以在保管疫苗时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保管,疫苗存在乱存乱放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疫苗药效。除此之外,可能还会出现不按技术规范进行免疫注射的情况,从而出现注射剂量不准、疫苗对机体没有足够保护力的现象。
随着牲畜交易的增多与流通范围扩大,引进外来牲畜导致疫病发生的事件也在逐渐增多,这会对个体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科学选择牲畜圈舍建设的地址。圈舍要和居住房屋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不与其他家畜混养,最后保证圈舍的通风性。
预防各项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经常消毒,个体养殖户要重视卫生消毒工作。首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消毒程序;其次牲畜出栏后要对空圈舍进行打扫、消毒。再次,在没有疫病期间要对圈舍进行定期通风及消毒工作,如果发生疫病需要每天进行通风消毒。
在饲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病死牲畜情况。病死牲畜是禁止使用并应对其做好无害化处理,如深埋或焚烧。为避免病原菌扩散,禁止乱扔或倒卖病死牲畜。
引进牲畜时要进行严格把控,只有隔离30d以上并接种疫苗的牲畜才能混养。其次需要对牲畜做好日常保健工作,对牲畜适当的使用药物防范疫病,如说抗生素、驱虫药[3]。
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疫病。因此,个体经营户应根据牲畜生长阶段,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牲畜进行免疫接种。首先,个体养殖户应在正规的兽医站购买疫苗,并认真核对疫苗的有效期、产品期号等信息。其次,按照免疫操作规程对牲畜进行免疫接种,针头使用后需要消毒并不能重复使用。最后,疫苗要现配现用,且孕、弱、病的牲畜不能接种免疫疫苗。
目前,个体养殖户是牲畜产品销售的主要来源,但个体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及系统性,会对正常检疫工作产生影响,降低动物检疫的效率及质量。
很多个体养殖户都缺乏相应的检疫意识,这会对正常检疫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大部分养殖户都集中在农村,养殖技术及设备较为薄弱,从而影响检测效率。除此之外,相关部门没有对养殖户做好动物检疫宣传工作,导致很多养殖户在牲畜出栏时忽略检疫这一环节,这也会对正常的动物检疫工作产生影响。
较为薄弱的监督环节也会导致逃避检验的现象。相关部门缺乏明确的制度,没有将责任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从而出现部分工作人员走漏洞的情况。再加上各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使动物检疫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4]。
动物检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兽医技术水平。但部分乡镇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操作技能都较为薄弱,再加上部分兽医偏向于按照个人经验办事,从而使动物检疫工作受到一定阻碍。
针对动物检疫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领导,设置专门的监管小组,制定明确的检疫计划。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需完善动物检疫体系,以便动物检疫工作能顺利进行。
相关部门需要通过电视、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宣传动物检疫工作及相关法律法规,以便个体养殖户能正确认识动物检疫,拒绝违法屠宰及非正规渠道的牲畜出售行为。除此之外,各部门需要加大合作力度,从而将动物检疫落到实处[5]。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动物检疫工作的宣传,强化养殖户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动物检疫意识,规范检验检疫工作。对逃避动物检疫工作的养殖户给予惩罚,从而使养殖户具有检验检疫的意识。
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定期为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举办相关讲座,同时还要完善相关检验设备,以便更好地进行检验工作。除此之外,检验人员还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
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将会有效控制疾病蔓延,符合新时期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动物检疫工作,提升食品安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