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

2021-12-01 10:46胡晓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学体验式跨文化

杨 易,胡晓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提升我国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诸多途径中,主要集中在校园和教材改革的讨论和实践上,而真实跨文化体验的缺乏,极大限制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随着2016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发布,多地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期将校内知识学习和校外实践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式学习”中更深刻、更有效地进行相关科目的学习。研学旅行重视真实体验的特点给中小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一、提升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遵循语言对环境和关系的适应性原则,使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含3 个要素,即认知、感情(态度)和行为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与普通英语、特殊用途英语并列的大学英语学习课程,说明了国家对未来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1]。罗颖德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2]。付纯,肖利蓉论述了初中阶段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相关策略,他们认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提升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3]。童颖颖也强调了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途径,为后期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做好铺垫[4]。张向阳在对近20 年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总结到:“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5]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国文化传播和国际互助中的重要性

除了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进行国际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条件[6]。在国际交流中,各级工作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力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中小学开始就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对于大中小学生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中小学阶段的升学压力,导致这些学段的师生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重视。而在国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比例较少(1.11%)[7],且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对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则更为稀少,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难以得到较好实现。

二、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体验式”学习

(一)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途径

从现有文献调查分析,自20 世纪80 年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引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涉及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途径的论文主要从教材、教师、测试、作业、课后活动实践和信息化手段方向提出建议。

陈思涵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应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开阔视野和提升综合素质着手,鼓励大学生在文化交流活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付纯,肖利蓉在提升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上,强调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和教材选取,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参与教育局文化活动和出国深造等提升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耿晓红和张道新均认为提升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转变观念并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其中,张道新老师还提出以文化为背景组织活动的建议[8][9]。苏岚科提出通过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的方式提高高中生跨文化意识[10]。王佳敏提出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创设英语学习情景的方式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11]。李璐通过对比外国语学校和普通中学,发现这两类学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并提出从教材、教师素质、课外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升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12]。丁宇旦从高中英语教材出发,提出要重视跨文化交际的真实性、思想性和情景体验,以此提升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13]。李琳提出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学习风格,采用任务型教学,提供多种英语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14]。陈泽源、康艳平和廖晨羽提出通过英语课外作业内容、数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提升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15]。刘倩提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初中生核心素养之一,建议学校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平台,作为提升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途径[16]。余洲洲通过定量研究,提出改革考试内容,组织课后活动,选用合适的教材等方式提升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17]。

可以看出,这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教师素养提升,教材内容选取,测试和作业内容方面。然而,中小学教学模式改革牵涉面广,教师自主权利有限,以上措施实施开展的程度也受限制。少数有远见的教师也提出了通过课后活动,建设跨文化交际平台等注重行为实践的途径提升中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具体到如何建设这样的平台,设置怎样的活动上,却鲜有成效。

总的来说,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途径多落脚于跨文化意识的提升,在真正跨文化能力提升上,受限于升学、实施环境和有效的举措。

(二)“体验式”学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英国学者Michael Byram 的ICC(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模型突出了将交际式语言学习作为基础,即要学习和比较不同的文化。他同时强调要实地参与,使学习者与目标文化使用者之间有一定时间长度的实际相互接触,以获得真实跨文化体验[18]。学者Kramsch 和Patrick 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19][20]。高永晨也指出了文化体验对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21]。吴菊芳对高校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进行了小结,她支持创设真实活动情景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2]。谢苑苑支持英国学者Michael Byram的“文化体验”的观点,提出在实践中可采用中外学生混编的教学模式,用多元文化课堂给学生提供真实文化语境以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23]。武会芳和李彩霞等人也提出将知识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24][25]。王焕芳和胡梦蝶都探讨了体验式英语教学在中学的应用,但他们的阐述主要局限于课堂和校内情境的创设及实践运用[26][27]。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文化体验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真实文化接触交流对于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他们的这一提议为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另一种走出校园的新方向。

三、研学旅行在提供“体验式学习”上的优势

(一)研学旅行的内涵

旅游界对研学旅行的定义是广义上的研学旅行,是指任何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需求在任一时段到异地开展的文化考察活动。而狭义的研学旅行主要指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区域、学生、学科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在校外进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从而实现综合实践育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所谈及的研学旅行主要指狭义的研学旅行。

张加欣论述了开展研学旅行的3 个重要原则:第一,重视通过体验获得学习和成长;第二,必须有明确的以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教学设计;第三,保证活动的公益性。他特别指出研学旅行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实践活动,获得“参与式体验”,由此可见体验式的学习在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地位[28]。

当前国内外的研学旅行主要遵循以下模式进行:第一,自然教育模式,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锻炼孩子,磨砺性情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关键知识、技能和素养,通常以野外教育探险、自然古迹游学,动植物观赏等活动组成;第二,生活体验模式,主旨在于“做中学”,通过整体的、特定的生活体验教育课程使学生能直接接触社会生活环境,获得更加具体生动的知识体验,可以通过职业体验、生存挑战等模式开展;第三,文化考察模式,这是非常合适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模式,出国游学、冬令营、夏令营是其常用模式;第四,交换学习模式,这一模式旨在通过城市互访和学校交流,使学生获得不同地区的综合体验,这一教育形式现已经包括了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29]。

(二)研学旅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提供了新途径

1.研学旅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持

我国的研学旅行萌芽于春秋时期,到21世纪进入全面探索阶段,2008 年广东省首先明确了研学旅行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012年,全国8省市开展试点,2016 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我国的研学旅行已进入飞速发展的全面推进阶段,有了校外实践促进学科学习的政策支持,作为英语科目的终极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有了具体的政策指导和保障。

2.研学旅行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实践的具体路径

研学旅行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而“体验式”学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研学旅行中的活动设计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落实在实践上,可利用研学旅行常用开展模式中的文化考察和交换学习模式。比如,研学旅行开展方式中的文化考察模式,常以夏令营、冬令营的方式进行,如果对这些活动的学员进行调整,使得中外中小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混合教学,让我国的中小学生与国外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进行互助交流,以此来感受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跨文化交际不仅包括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也包括同一国家内部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因此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在不同国家进行,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比如年级较小的学生),在不同省、不同文化群体(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专业体育学校学生,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等)之间通过上述类似的方式开展。

四、小结

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实践数量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学校内部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上,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对校内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体验中习得。让我国的中小学走出校园,走出国门,在与不同文化群体进行真实接触、真实交流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以“体验式学习”为特点的研学旅行高度契合。各教育单位应充分利用研学旅行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改良和调整研学旅行中常见的“冬令营”“夏令营”等文化考察模式,设置短期、相对频繁的交换学习制度,为跨文化交际体验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践平台和路径,以此真正提升我国中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研学体验式跨文化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研学之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体验式教学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的实践探讨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