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猪养殖与屠宰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2-01 10:45冷劲松周承高
贵州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全州屠宰

冷劲松,周承高,陈 敏,葛 军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贵州 凯里 556000;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 凯里 556000;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兽医屠宰管理科,贵州 凯里 556000)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历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近年来,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蔬菜、精品水果、生猪、中药材等为主的12大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其中生猪养殖已成为黔东南州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围绕黔东南州生猪养殖与屠宰行业现状,针对生猪产业存在产业链不强、屠宰加工设施设备不完善、市场经营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开展分析研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生猪养殖与屠宰加工行业良性循环发展。

1 生猪养殖与屠宰现状

1.1 生猪养殖情况黔东南州辖16个县(市)、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据行业统计,2020年全州生猪存栏142.45万头;建有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7个;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猪场13个,生猪改良点389个,生猪人工授精点188个,存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428个;出栏生猪100.5万头,其中规模场生猪出栏占比60.54%。

1.2 屠宰行业现状全州现有县级生猪定点屠宰场16个,家禽定点屠宰场2个。2020全州生猪定点屠宰场共屠宰生猪41.42万头,其中州内猪源22.77万头,州外及省外猪源18.65万头,向市场供应鲜肉品4.74万t。

2 生猪养殖与屠宰行业的优势和不足

2.1 发展优势

2.1.1 养殖势头较好2020年,黔东南州深入贯彻落实调整畜禽禁养区政策(全州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前面积为8 469.01 km2,占全州总面积的27.97%;调整后面积为5 962.44 km2,占全州总面积的19.04%,调整后禁养区面积减少2 506.57 km2),为生猪产业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推动了生猪产业恢复性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光明集团、德康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黄平七环集团、黄平农博翔公司、天柱联合润农公司、从江凤和祥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推动全州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规模化生猪养殖得到可持续发展。

2.1.2 屠宰潜力较大全州畜产品种类较多,但市场需求仍然以猪肉为主。2020年全州猪肉销售总量4.74万t,人均消费51.6 kg。由于屠宰加工能力不足,外销生猪及产品仅占屠宰总量的26.8%,加工产品主要通过分割加工,经速冻、保鲜处理后销往华南、华东地区的目标市场。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黔东南州年需加工外销猪肉5 000 t,屠宰加工市场看好,发展潜力大。

2.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2.1 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目前黔东南州生猪养殖虽然有数量较多的规模养殖企业,但生猪生产的现代化装备和工艺、集约化生产水平还没有全面普及,企业的畜禽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繁殖育种技术、产业化经营水平等基础尤为薄弱,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猪产品培育和生猪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技术明显不足。

2.2.2 生猪养殖环境污染压力大由于大部分生猪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总量较小,部分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简易,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少,污染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不相匹配,存在一定的环境安全隐患。

2.2.3 屠宰加工设施设备落后从全州情况看,还有7个县级屠宰加工场设施设备落后,面临设备老化、生产能力低、需要更新或重置等问题;场址布局不够合理,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大部分屠宰企业是原食品公司企业改制并由个体私营业主收购,厂房简陋,设备不全,管理松懈,企业效益较差;企业以代宰为主,自宰率低。

2.2.4 屠宰行业流通体系不完善全州16个县级生猪定点屠宰场除凯里市年均屠宰量达10万头以上外,其余15个县级屠宰场年均屠宰量均低于5万头,屠宰企业基本上不具备白条肉的配送条件,绝大部分靠商贩承运,从而导致县级定点屠宰场白条肉配送范围未实现全覆盖,加之地方政策性原因,阻碍了白条肉的大流通,对企业的自主更新换代、效益与效率的提升影响较大。

3 发展对策

3.1 完善生猪产业化经营体系(1)扩大龙头企业生猪养殖规模,提高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及生产总量,形成生猪产业优势产业带。(2)依托贵州大学、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在本地生猪资源保护、提纯复壮、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全面推进香猪、白洗猪、黔东花猪等特色生猪产业发展,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在加强保种的同时进行开发,提升特色产业和产品价值。(3)抓好生猪养殖治污设施建设,探索“养治分离、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在生猪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3.2 完善疫病防控与生态循环农业体系(1)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对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目录中的猪口蹄疫、猪瘟及地方流行性疫病开展免疫接种,定期进行生猪免疫抗体监测,建立健全应急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提高生猪疫病的预警与控制能力。(2)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垫料等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农作物的优质肥料,无害化处理后施用于稻田、果园和菜地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肥力,减少化肥投入品施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真正做到“种植养殖两互促、节本增效两不误”,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发展。

3.3 完善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屠宰领域机制(1)完善民间资本有序进入肉类经营领域和屠宰加工企业机制,解决屠宰企业设备更新换代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标准化屠宰加工。(2)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区域内的生猪养殖、加工企业,按统一标准组织产品生产,统一品牌进行销售,实现生猪白条肉快速、低成本配送,使高品质生猪白条肉在高效配送中获得高收益,同时也可保障肉食品的卫生安全。

3.4 完善生猪屠宰监管体系(1)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贵州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执法程序,加大生猪屠宰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按照“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检验、分散经营”的原则,做到有猪必检、有宰必验、有售必查,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严厉打击加工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确保生猪产品安全流通和“放心肉”安全投入市场。(2)积极与财政、公安、卫生、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制定当地生猪屠宰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屠宰加工管理制度,建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品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监管的协同机制。(3)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加强对屠宰行业从业人员、屠宰管理人员和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屠宰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监督管理人员的执法水平,保障屠宰行业健康发展[4]。

4 小结

生猪产业作为黔东南州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州委、州政府经济工作年终考核、“菜篮子”州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编印了《黔东南州农村产业革命振兴生猪产业实施方案(2020—2022年)》《黔东南州重点行业环境保护服务指南》《黔东南州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工作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从政策、环境治理、产业体系培育等方面给予明确界定和支持。黔东南州生猪养殖与屠宰行业要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以推进节本增效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以规范屠宰经营、肉品加工为重点,充分发挥定点屠宰企业对养殖业的带领作用;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发展道路,持续推动生猪和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发展。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全州屠宰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补妆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2016年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