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慧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山西行政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生态与经济呈正相关关系,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同一区域内的生态组成要素相互影响又相互交叉,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特殊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基于生态经济视角深入探索环境保护对策,结合生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策略,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由生物、人、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诸多的要素组成,生态经济系统以物为核心运行发展,基于生物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二者相互影响,在物质流、能量流作用下,促进生物和环境交换,长此以往形成了开放性的系统,促使自然界始终处于正常的循环的状态下。经济发展以自然界循环为基础,带动经济发展。生态经济系统中的人、自然资源等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更加鲜明地凸显生态经济特征,系统本身要遵循客观规律,将人等要素充分考虑在内,进而发挥出生态经济系统的作用。
生态和经济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关键主体,因此,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就生态经济协调性特征看,协调性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使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维持了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自然界始终是处于循环状态下的,在内外力作用下,对生态经济进行干预后,引发了恶性循环现象。生态经济发展需要按照生态学规律开展生态经济活动,因此,要加强对恶性循环的控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速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促使资源得到良性的循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更好均衡生态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中提到,生态经济还具有新的价值特征,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根本,针对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科学技术因素来看,需要考虑到自然开发能力和系统的修复能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为环境保护提供助力,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生态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1]。生态经济发展必须在自身特征基础上发展,进而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共处能力。
新经济时代下,我国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空气污染严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化石燃料燃烧等因素,增加了大气中有害物含量,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同时,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植物种类中有15%~20%中处于濒危状态,濒危物种在4 000~5 000种左右;森林资源利用率低;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另外,地下超采,导致水位下降,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华北地区超采形成的沉降漏斗达到了2.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2 cm,城市饮用水受到污染,80%的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波及到农田。在社会经济制约下,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加之,相关制度体系、政策不完善,导致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缓慢。
针对环保问题,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扩大宣传,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大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促使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播放生态保护相关的影片,倡导节能、节水理念,促使人们更加清晰化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在新媒体环境下,可充分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宣传,在微信公众号中定期推送环保知识,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影响力和感染力,起到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政府及环保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强政策倾斜,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机制,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优化产业发展模式,积极使用清洁型能源,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确保工业废水、废气要达标后排放,强化工业企业环保意识,促使工业企业快速转变传统的运营理念,树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理念,优化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政府方面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生态保护的科技投入,加强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目的在于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因此,政府要投入资金支持新技术、新设备引进,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和整体成效,结合生态保护现状构建长效机制,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同时,在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下,优化绿色税收机制,充分发挥绿色税收的作用,助推企业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提高化石燃料税收率,减少煤炭资源使用,有针对性的控制工业生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切实将生态经济建设要求落实到实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和能源消费占据的比例,积极发展风电、核电、生物质能能源,减少单位GDP资源消耗。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均以科学发展为核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强调资源再利用,主张充分利用废弃资源,鼓励工业企业引进新工艺,使用新技术,切实做到节能减排,减少生产能耗,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借助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将振兴规划切实落实到实处。同时,优化生态经济发展路径过程中,要充分整合优质的社会资源,加大污染排放力度,建立环境监测机制,有针对性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不断提高大气质量,改善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优化生态资源配置,制定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制度,大面积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充分发挥森林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作用[3]。在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建立生态保护制度,对天然林限采,对草原限牧,要求生态活动严格执行“三同时”监督管理制度。
在生态景区保护过程中,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避免原生态景区遭到破坏。制定完善的生态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生态景区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快推进法制建设,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生态景区综合治理力度,对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景区实行限期恢复和治理,切实加大生态景区的保护力度。“十四五”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在环境保护与改善、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阐明了态度,提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阐述了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清洁生产的有效路径。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十四五”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因此,在生态景区保护过程中,要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基于工业4.0时代的到来,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业产业应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均衡发展生态经济,不断探索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