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锡义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我国旧城街道市政景观的改造设计发展起步时间相对来说会比较滞后,所以其会受到西方国家以及传统文化制约等影响,并不能构成更适合自身城市发展符合城市特色的设计理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推进,旧城区街道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功能的发展需求,同时城市和人之间的矛盾问题也会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深化。对此,需要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时期城市的现状,找出影响城市街道景观改造的问题及因素,要遵守城市的发展规律,将优秀的科研成果引入其中,开创出旧城街道市政景观提升设计的可持续化发展路径,找出改造设计的新方式,给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性依据。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且人们开始趋向探究新生的事物,完全忽视了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以及风格特色,这就使现代的建筑设施和传统的文化无法保持和谐共生的发展状态,甚至一些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直接破坏原本和谐的街道景观。街道构建的目的就是达到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诉求,在建设街道时,需要给人们创建出更高效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的建设往往会以“重车轻人”的方式为主,车行通道所占据的面积较大,一些城市为了能够缓解自身的交通压力,会直接将人行道拓宽为机动车道,城市慢行系统的人性化问题严重,城市绿地绿地面积也在持续不断减小,而就使人们的户外活动空间变得越发狭隘,这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形成威胁,甚至还会让其空间秩序完全处于一种杂乱不堪的状态。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递增,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整体市民结构趋于复杂,城市内部人口素质水平良莠不齐,生活垃圾的排放量较大,这就使城市以及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还有一些较大的工业城市会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等,这就使环境破坏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还有一部分城市的循环系统并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无法合理地规划街道景观绿化,导致部分街道景观绿化破坏严重、无法保障城市的自净化功能、随意在沿街的建筑设施中张贴广告、没有精心地设计交通标识等,街道设施的设计缺少标准化、系列化。
城市街道是城市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这些设施及设备,共同完善城市空间。但是在历史原因及条件的影响下,旧城区街道交通功能的慢行系统以及残障系统并不是十分完善,同时缺少相应的标识,街道照明系统老化问题严重,一些娱乐设施配置不够齐全,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大文化艺术设备的管控力度。除此之外,一些旧城区的街道面积较小,并不会在建筑设施和车行道的位置中构建缓冲区,社会活动及交流空间不足会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形成不良的影响。
在推进城市化发展时期,城市需要重新调整自身的建设及发展方向,但是大部分城市在开展改造项目时,会急于求成,并不会系统的分析城市发展的现状,无法整体进行布局的规划。通常会采取推倒重建或者大拆大建的方式,毫无人性化可言,这和现代城市发展的切合度较差。在新材料工艺等的影响下,现代风格和传统风格始终处于一种激烈的碰撞状态,一些街道改造会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景观设计理念过于浮躁,没有深度以及内涵,其在设计时只会注重强调局部的结果,完全割裂街道景观的整体性,无法从实际出发去整体规划街道景观,这就使其所构建的街道景观和城市整体风格处于一种割据的状态,不能延续历史文化底蕴。
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的范围较广,涉及的专业也较多,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其还会受到人文、自然等多类因素的干扰及影响,所以改造设计是一类极具系统性的工程项目。在设计时,需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对其内容进行统一化的思考和分析,要遵守改造的整体设计原则,设计人员自身需要具有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同时保障其自身业务的娴熟度,分析城市的发展轨迹,对城市发展的动态及文化进行深度的探究,使得其设计出的街道市政景观能够达到当前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探索出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路径,以城市发展现状为主,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提出更科学化的设计猜想。让其和城市其他组成部分保持协调一致的状态,不可千篇一律,要赋予其一定的特色以及个性,区别对待不同的区域以及节点,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在一起,凸显整体空间的特有内涵。
人是街道景观环境的设计者、实施者,同时也是其环境的受益体以及体验者。在设计旧城街道市政景观时,需要坚持人本至上的原则,在设计的阶段,分析人的尺度,满足人体工学的要求标准,其设计的景观要能够切合当前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调整建筑设施以及构建设备的位置关系等,结合不同群体以及年龄段等的特征,注重特殊群体的生活需求,要改善街道的空间环境,尽可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一些中心城区的位置,要注重发展城市慢行系统,构建完善的城市公交系统等,这样可以较好地调节并缓解人车的矛盾问题,降低城市公共环境污染程度,给人们创建更舒适体健康的空间环境,提高并保障户外活动的环境质量,增设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这样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并给其生活提供便捷化的条件,扩大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物理空间,提升街道景观文化品位,达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要进行科学化的布局,人性化的管理,让人和环境能够维持良性的互动状态。以人们所需为主,改造景观设计的标识,使其契合人们的生理特点以及视觉感悟等,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善其功能,对其精神及人文关怀进行创新,给其创建出更适合其发展的空间环境。
追加以及盘活是以原本旧城区街道景观为基础,追加新的构成要素,让原本的要素之间保持和谐的状态,持续性地发酵新的景观形式,这样可以较好地满足当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盘活旧城区景观系统,给其系统注入新的生命力,这会使其景观成为人们生活的兴奋点,明确街道景观设计提升的切入点,决定内容的形式,把控景观的功能,要充分使用原有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这样才会使盘活的街道景观生命力更加旺盛,扎实地推进新的景观元素,让其能够由表至里不断地发展,综合分析缺点及优势,同时结合街道景观的现代特征及运行规律,因势利导,注重其方案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防止其产生新的问题,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同时把新旧景观元素整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达到盘活总体景观系统的目的。
所谓街道景观改造就是有保留的修改,利用原来的空间、尺度,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和新的构成要素对原有景观元素的修改与置换;而创新则是推倒重建,大刀阔斧的进行拆解,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创造活动。积极主动完成改造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当然创新也并不是完全摈弃历史,而是利用景观的重建来重现历史的辉煌,达到历史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设计,将传统文化融于现代景观设计。改造与创新和新建还是存在较大的区别,新建是从无到有,而创新是从旧到新。对原有街道建筑立面、道路路面、绿化景观和各种构筑设施设备全面提质,利用现代设计理念,站在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从新布局,但不改变城市的整体风格和定位,使街道景观各个组成部分更加合理优化,更加协调地发展。
旧城街道市政景观改造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会比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集中人类的智慧,勇于尝试,分析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特征等,不断积累旧城改造经验,在实践中修正,在设计中创新。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化的分析,使其旧城市政景观提升设计的成果以及理论更加完善,创建和谐共生的街道环境,激发旧城街道市政景观的生机及活力,让城市空间能够朝两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使城市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从根源上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