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鑫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广东 深圳 518100)
环境监测的主要步骤就是质量控制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数据处理、采样和布点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在不断降低各项环境因素的各方面影响,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规范性,为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打下基础。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步骤重点落在实验室中,对于采样收集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环境监测过程中,采样是首要步骤也是基础环节,必须依靠专业技术做好质量把关。
环境监测体系复杂多变,程序繁琐,步骤之间相互影响。实际操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采样是目前环境监测最核心的步骤,它独立于其他环节,是一个特殊的整体。采样质量保证是后期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者选取的是随机抽取(过抽样、欠抽样)的方法进行采样。后期实验室环境监测分析工作即使注重规范细节,严格操作,仍然很难保证结果完全真实,相较于采样存在诸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规范采样步骤,尽力从源头消除不确定性因素,保证实验结果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现场采样监测过程中,采样人员必须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样品采集和使用监测仪器设备,而且在采样监测过程中要实时记录所有步骤、结果数据和问题元素。采样结束后,立即对所有采样样品进行特定标记,对于需要固定剂保存的样品必须特殊化处理[1]。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样员工的入职门槛较低,多数采样人员没有意识到采样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对现场布点和工具使用规范也没有充分认识。在没有充分了解采样标准的情况下投入工作,导致采样工作极不规范且效率不足。
采样过程复杂多变,单纯靠人脑记忆是完全不能满足的,必须详细记录在文档或者相关文稿里。目前实验中采样记录主要为采样现场的描述和现场项目的测定两大方面。采样记录写作要求必须反映现场和测定的真实情况,内容具体真实,具有实际参考价值。但是由于环境实验多是探测未知,导致采样现场一般都是比较艰苦和复杂的,采样人员很难在记录时放平心态。艰苦环境时常会打乱采样人员的原计划,导致其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完整。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开设了个别监测站,线上实时监测采样过程,对采样记录进行后期加工补充,但还是没有实际考察随笔记录准确。
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时常会采用密码样品、空白样品和现场加标回收操作,可视化水样采集和运输采集的差异,达到质量控制的良好效果。但由于该类采集的特殊性,需要现场采集,很多环境监测部门由于长期在实验室内开展工作,缺乏现场采集的经验,采集人员对现场环境没有全局掌控意识,对现场分析重点把握不明确,导致容易被突发状况影响。
在环境监测采样前,需要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并多次模拟实验,保证可行性再投入实行。合理的采样计划,必须能够为采样工作人员提供详细的指导,对突发状况有合理的推测和解决措施,并详实记录。制定良好的采样计划,需要研究人员实地考察采样现场,根据现场情况需求和环境监测的目的制定采样计划。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环境监测部门的采样计划中对质量保证、安全应急措施、采样具体器具等相关条目缺乏或者表达模糊,导致实际采样结果远远达不到预期。
为了保证环境采样工作的质量,必须为采样人员制定专业化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可以包括采样的规范、基本操作技术、应急处理措施和采样计划制定方案等。务必确保每一位采样人员完整学习培训课程,通过考核者才能参加正式采样工作[2]。如此才能保证每一位采样人员都能准确掌握相关采样知识,做好质量把关,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企业高层对下属进行采样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质量控制意识的培养,多次开展组会,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整体环境监测水平。
实际采样环节前,监测人员必须对采样现场进行详细监测,详细记录周围污染点分布情况和具体样式,还需要专业勘测学家对采样现场的气候因素、地理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进行调研,一并上传。环境监测采样样品质量可能受到天气、现场布局、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采样前必须充分掌握考察地点的具体布局和环境质量情况,设置合适的监测点,实时汇报现场情况。天气地理因素相对简单,目前卫星技术就能满足其精度需求,但是对于污染源的监测,需要专业水质或者地质专家从本质上探索污染源的产生和排放规律,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污染位置,精确布点监测,减少采样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效保证了采样数据的代表性。
对于监测频次的控制,要严格按照采样需求,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定期采样,充分掌握相同地点和环境状态下采样数据的差异,避免偶然性误差干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采样对技术要求很高,采样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实验样品的操作规范、条目、方法、工具使用、适应环境、项目需求等信息知识。实际操作中,不同样品必须配套不同的方法、工具和容器。尤其是比较特殊的样品,对于现场适应性需求度很高。因此在实验中,需要详细记录每一次采样数据,检查运输条件,遵守采样规范,将误差最小化。而且在一切工作结束后,还要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检查,做好善后处理,防止信息泄漏。并和相关工作人员做好交接,将借用仪器归档入库。监测人员还需要有排查仪器故障的能力,一旦发现仪器故障,需要详细记录并上交查修。同时对于库内仪器要合理摆放,细致管理并定期保养,务必保证在采样工作开始之前,一切需求仪器准备就绪。
在环境监测采样所有工序 开始之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实验,务必确保采样前的定点布局状态和污染情况均在掌控范围内,才能进行有规律的频次检查,按原定计划依次完成实验。目前我国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平行样品和空白样品的监测和审核,从根源上杜绝误差样品带入后期实验。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优化监测和防控手段,制定准确具体的监测工作计划,保证样品质量。而且在监测点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把重心放在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上,还要从操作人员的能力技术上进行把关。针对上级传达的不同监测项目,需要根据需求制定详细的计划,从科学布点、抽样次数、危机防范等方面多重分析,严格控制采样质量,保证实验结果的高效准确。
在进行环境监测采样的时候,应对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来,而且需要经过专门的模拟实验,从而确保其可行性。不过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上做得还不够好,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首先需要加强采样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的质量,其次需要安排有效监测频次规范采样操作标准,保证采样质量,不断提高环境检测采样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