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1-12-01 04:08
时代人物 2021年33期
关键词:渭南市渭南文旅

孙 蓓

(中共蒲城县委党校 陕西渭南 71550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要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笔者通过对渭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深入调研,分析了渭南市的旅游资源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渭南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分析

渭南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独具一格。渭南地处西北,是三秦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地, 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誉。西岳华山闻名遐迩,冠绝五岳;黄河、渭河、洛河纵贯全境,壮丽辽阔;以桥陵为首的9座唐帝陵,大气恢弘;“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人文历史悠久;老腔、皮影、线戏、阿宫、同州梆子等戏曲文化民俗风味浓厚,以华阴老腔、华州皮影戏、韩城行鼓、澄城尧头陶艺等为主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居全省之首,民俗旅游前景广阔;以习仲勋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渭南红色旅游的鲜明符号;渭南还是陕西省传统的农业大市,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广袤的田野沃土、丰富的特色果业,是陕西省东部重要的的粮食和果菜基地。在这片魅力传奇的沃土上,悠久的历史、灿若星汉的文化与壮丽的山川河流交相辉映。因此,全市旅游形成了“一核一心四带十区”的旅游空间格局,山、水、城、陵、红五大特色品牌魅力彰显,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旅游百强城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著名旅游目的地。

文化“旅游+”跨界融合进一步深化,旅游城市品牌逐步提升,旅游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近年来,渭南“黄河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级黄河文化旅游廊道和黄河华夏京畿道文化极力打造,跨界融合东府民俗风情和文化“旅游+”,大力促进旅游与工业、中医药等融合发展,展现出了更加灵动的活力。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渭南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综合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经济产值占全市GDP的8%以上。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两年,渭南市着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融合发展,积极扶持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和宣传推广,成功打造了临渭桃花源、渭北葡萄产业园、大荔同州湖及水域景观、蒲城重泉古镇、富平和仙坊、洽川温泉度假村等一批新型乡村旅游项目,旅游与果业融合也是渭南旅游近年的新亮点之一,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新增长极。

当前渭南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渭南市紧抓“全域旅游、全域景区”的“大旅游”发展思路,全域旅游事业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壮大,城市和景区品味提升,形成良好效应。经过发展,旅游业正日益成为助推渭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虽然渭南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工作小有成绩,但是对照全国的形势和具体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景区创建的基本要求不达标。目前全市仅有5A级景区华山风景区1家,拥有少华山森林公园景区等 15家。而且,多数4A景区现阶段仍以景区打造升级为主,除此之外,在国家级旅游休闲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休闲区、以及中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国家级品牌称号方面仍处于缓慢创建状态,申请与评定同样需要具备相关条件和一定时间过程。

旅游产业项目的结构不平衡。近年来,渭南市文旅大项目陆续落地,文旅产业发展后劲很大,但渭南市文旅产业项目还存在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民宿、特色酒店、房车露营地等旅游配套及特色产品仍然稀缺。在景区方面,虽有华山风景区、少华山森林公园、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黄河湿地公园、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司马迁祠等知名景区,但景区等级标准不高;在乡村旅游方面,总体上缺乏特色,建设标准偏低,旅游文化要素严重缺乏;在旅游业态方面,夜间旅游经济、演艺产业仍处于空白;研学旅游、文化旅游等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融合方面,文旅与商贸、体育、农业、水利、城市品质等各方面的“+旅游”“旅游+”的发展,缺乏平台运作,同样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市域内景区景点分布较散,且缺乏沟通串联,并未形成联动发展效应,一日游、半日游游客居多,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潜力不足。

文化旅游融合深度不够。文化与旅游融合悬浮于表象表层,文化内涵挖掘的深度不够,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旅游载体的有效支撑。有文化的地方缺景观,有景观的地方少文化。一是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不深。没有将文艺表演情景剧、影视、动漫等丰富的文化因素融合到旅游开发与景区建设之中。二是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不够。旅游消费贡献率较低。各县市区文化资源特别市文物资源虽各具特色,但却没有做出品牌。三是旅游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不够融合。新兴创意文旅产品发展缓慢,没有很好的融合到旅游产业中。

文旅整合体制创新无缝对接有待加强。文旅整合体制创新无缝对接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职能调整还没完全到位。当前文化旅游局职责调整、转隶组建等工作还在有序推进中。旅游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乡镇、规划、住建、水务、宗教、林业等多头管理、统筹协调不够的问题。二是总体规划较为滞后。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置建设项目没有凸显地域特色,难以形成旅游消费亮点和热点。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有些政策缺乏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地。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受惯性思维制约,新思想新理念运用能力不强,没有很好的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现象仍然存在。

积聚发展效应不强。从调研情况看,现有“龙头”整合带动能力不强,文化企业普遍缺少涉足旅游产业的投资能力,旅游企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精力不多,以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推进项目建设的意识还不强。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够庞大、实力不强、科技水平较低、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创意和创新,同质竞争等现象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文化与旅游产业总量小、集约化程度低。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渭南市文化与旅游产业存在专业人才紧缺、专业水平层次总体偏低、培训工作滞后、人员流动频繁、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旅游产业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由于行业收入不高等因素,旅游业就业吸引力不强,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文化旅游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与文化旅游企业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文化管理和经营人才以及文化领军人才稀缺更是普遍现象。持证导游人数严重不足;文化旅游研究人才严重不足,动漫游戏、广告创意、大型演艺等文化创新人才少之又少,这些都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渭南市的旅游交通方面,通达性上总体可以满足进出需求,但离“快进慢游”的预期仍有差距,310国道作为陕西东部交通大动脉,大型车辆来往频繁,每逢节假日或华山、少华山旅游旺季,会造成车辆积压,影响游客体验;景区之间的风景廊道尚不完善;各景区、重要通道等尚未安置全域旅游全景图;部分旅游厕所标准不高;尚未建成区域性的旅游咨询中心,智慧旅游系统处于起步阶段。

加快渭南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改革力度,做大做强文旅品牌。渭南处在黄河“金三角”的核心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群之一。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做实党政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把渭南的文旅品牌打造成为代表陕西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名片。创新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宣传营销上围绕城市核心特点,开展城市形象系统设计,实施国际、国内整体营销方式,实现城市、景区、产业品牌联动,推动多部门多领域合作的宣传推广机制,将创新理念应用于文化旅游市场营销中。

加强文化旅游与全产业的深入融合。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提高吃、住、行、游、娱、购等具体活动的品质服务、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质量,提高总体布局,做好产品设计,凸现地域特色,规范管理模式,把旅游景区从产品(观光游)提升到品牌(情感游)和名牌(心智游),从整体上提升渭南旅游的形象。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意识,实行产业纵向鱼骨结构式延伸,加强横向圈层结构式拓展,努力提升服务业的附加值,在全市推广乡村游、节庆游、文体游、工业游、教育研学游、康体健身游等新业态,使渭南旅游实现由“过境游”向“过夜游”、由“团队游”向“自助游”、由“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由“门票经济”向“休闲消费经济”的四大转变。

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品牌项目。一是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节庆活动。实施名城、名家、名作工程。着力打造特色突出、极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二是打造高品质、高质量、高文化旅游演艺品牌。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演出节目。三是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做到“无中生有、有中拉长、融合发展”,利用好“山水人文”四大资源,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积极搭建城市文化发展平台,构建要素资源转换、科技金融融通、文化品牌推介,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绿色发展崛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综合性幸福产业。

积极培养文化旅游人才。制定文化旅游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将国学、历史、艺术、哲学、文学等课程纳入培训课程退休,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以文化基础和内涵培养为主,辅助培养其文旅产业运营、经营等技能,使其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文旅行业。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运用新媒体、大数据和创意策划等手段,构建全域化、全方位、全智能宣传营销体系。做好“文化+人脑+电脑”,结合3D、网游、大数据等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创造出适应年轻一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积极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信息技术企业龙头,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总之,必须坚持全域发展的理念,把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精品开发,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通过实施“旅游+”战略,促进与生态、文化、体育、城镇化等融合协调发展,提升旅游城市品牌,不断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渭南市渭南文旅
抢球大战
致敬聂海胜伯伯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市妇联、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感恩母亲 红心向党”诗歌诵读会活动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生态疤痕”能否修复——渭南为矿山创面“疗伤”
像办企业一样搞扶贫——国企合力在渭南脱贫上的公司化手法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