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负载量碳捕集新溶剂,在浙江大学青山湖能源研究基地完成了实际烟气环境下500t/a二氧化碳捕集过程评价。在二氧化碳脱除率80%~92%,烟气流量为275Nm3/h 时,捕集过程最低蒸汽能耗为2.85GJ/t的二氧化碳。相比于基础溶剂(30%单乙醇胺溶液)能耗降低28.8%,证实了该溶剂显著的节能效果。此外,该溶剂液体循环量仅为基础溶剂的50%,具有显著降低塔设备投资的潜力,并减少捕集过程泵设备的运行电耗。由于该溶剂环境友好、挥发性较小,运行过程未发现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运行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测试结果证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高负载量新溶剂具有低能耗、低液气比及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潜力。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煤电行业在“双碳”目标下持续发挥能源兜底保障作用的关键配套技术。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将CCUS列为重要的研发方向之一,在二氧化碳封存监测、捕集与利用方面持续投入,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此次高负载量捕集新溶剂的测试成功,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在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捕集核心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保德煤矿无线监测传感器系统在井下安装试验投运,有效解决了井下有线传输的弊病,标志着保德煤矿瓦斯监测迈入无线智能化的时代。
该系统由KZC24 矿用本安型信号转换器(以下简称“转换器”)、GJ100W 型矿用无线全量程甲烷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组成,转换器通过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组织和引导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传感器节点加入该转换器的网络,并建立无线传感器节点和转换器的通信链路。传感器采用低功耗MEMS 甲烷检测元件,实现高低甲烷浓度的检测,进而监测工作面的瓦斯情况。该系统中的转换器具有RS485和无线通讯、OLED 分页显示和红外遥控设置的功能,同时兼具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性能。
传感器具有红外遥控器调校、Zigbee 无线数据通讯、故障自诊断、保护载体催化元件、电量监测等功能,拥有测量准确度高、功耗极低、调试和维护方便、待机时间长、小巧轻便、防水防尘、抵抗冲击等特征,能够有效适应于井下各类环境。
该无线监测系统实现了井下甲烷探头从有线到无线的转变,解决了井下布线和电源供给的困难,以及人员不能到达、工作地点经常变换区域、存在监测盲区等困扰,具有就地显示、数据上传、超限声光报警等功能,构建了一个灵活、可靠、共享的矿井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目前,该套系统性能稳定,可拓展性强,满足掘进工作面延伸的动态要求,同时极大的减轻了监测系统维护人员的劳动量。”掘锚二队技术员李浩炜说。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调度员陶强接到井下电工王永的求助电话,便利用新配备的单兵物联网智能装备实时拍摄了现场情况,并传输到地面监测系统。地面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指挥处理故障,原本需专人最少2 个小时解决的问题,现在不到半小时就解决了。
2021 年2 月份,该矿开始应用单兵物联网智能装备。该装备集成人员定位功能,可通过矿灯读取佩戴人员的详细信息,记录行走路径、各类传感器信息、视频信息等,并将此类信息存储到本地,再上传至调度室服务器。
单兵物联网智能装备具有一键调度、组群对讲、移动广播、可视通话、远程协作、自主定位、精确定位、执法记录以及监听监视等功能,还可以通过井下5G 网络连接移动式多气体监测仪、健康手环等传感终端,实现移动环境监测以及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上传,实现人与人、人与设备及人与环境的联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