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介绍了集团上半年生产经营以及重点工作情况。
上半年,集团公司完成煤炭产量2.8 亿t、发电量5214 亿kWh、铁路运量2.4 亿t、含主要中间产品的化工品产量1440 万t,实现营业收入3125 亿元,位居央企前列,获国资委2020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 级。
2021 年以来,集团公司保供稳价彰显责任担当,构建一流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国资委世界一流企业试评价中位列前三;坚持战略规划引领,响应落实国家“双碳”目标,高质量完成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编制;强化科技创新创效,上半年获授权发明专利338 件,认定首批集团公司级研发平台3家,启动建设6家;加快实施化石能源清洁化,强化煤电节能改造,推进综合能源开发利用;聚力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上半年新能源核准664万kW;积极布局氢能、储能产业,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安全环保实现总体平稳,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四不两直”检查及涉稳风险排查,集中消除一批问题隐患;有力维护安全稳定形势,上半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认真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开展深入学习;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落地,7 月22 日向河南灾区捐款2000 万元,支援河南省战胜特大降雨带来的重大灾情。
下半年,集团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5 个方面的工作:以完成全年“保A争先”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实施好“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健全工作机制加快规划落地,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规划落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规划落地;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优化清洁能源发展方式,抓实重大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完成改革三年行动阶段性目标,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进一步巩固提升改革重组融合效能,进一步激发内部活力效率;筑牢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严抓安全生产,严格环保减排,严控各类风险。
近日,在冀中股份邢东矿变电站现场,一台拥有“360°旋转手臂”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缓缓沿着开关柜上方的导轨“走”到每个机柜前,不停地转动着头上具有测温、采集表计数据、观测设备状态的“眼睛”,对各类设备仪表数据和设备温度进行探测。这是河北省首家煤矿变电站投入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变电站是煤矿运行的“能量站”,为煤矿所有用电设备设施提供电能。以往值班人员需人工对设备巡检,保障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人工巡检大多时候需要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为进一步提升巡检效率及精准度,提高变电站监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该矿决定在变电站启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在保障变电站持续稳定供电的基础上,提升巡检质量。
“这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工业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局部放电检测仪、温湿度检测仪、噪声测试仪等精密仪器,对站内设备和环境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若发现数据有异常,实时报警提醒,及时处理隐患。”动力科技术员杜晓明介绍。
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智能视觉识别和视频功能,对配电柜保护压板、指示灯、刀闸位置、旋钮等状态进行有效核对;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对开关柜刀闸位置温度的进行红外检测,可伸缩的局放传感器可对开关柜进行局放检测。另外,与开关柜综合保护装置触发联动巡检,实现配电室内设备全自动巡检以及事故联动巡检功能。机器人还可以多角度旋转上下伸缩,最长伸缩可达到1.6m,确保巡视点位多方位覆盖,实现故障预警,提升巡检效率。机器人能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供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当前和历史的巡视数据。在集控中心,现场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电脑显示屏观看机器人的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及时有效确保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据悉,该矿对智能巡检机器人每日00:00、8:00、15:00下发3次例巡任务,对配电室所有开关柜进行例行巡检,每次巡检时间约3 个小时。同时也可根据情况对智能巡检机器人下发特巡任务,对重点开关柜进行特殊巡检。
“这台河北省首家煤矿变电站投入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今年5 月份进行安装,7 月份测试完成。运行前期我们对‘机器人’进行了300多个点位的‘点对点测试’,使它能精确识别各类仪表读数、设备的外观、温度状态,及时发现设备的内部缺陷。”副矿长王宏奇说。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全面替代人工实现远程巡检,在事故和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特巡和定制性巡检任务,实现远程在线监测;在减少人工的同时,大大提升运维的内容和频率,改变传统运维方式。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的事故隐患和故障先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全面实现矿井高压供电系统的检测、监控、安防、管理,全面实现了煤矿变电站无人值守。
2021年7月29日,开滦集团召开推进矿井智能化、促进减人提效现场会议,开滦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刘宝珠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分观摩和交流两个环节。与会人员分两组观摩了红树梁矿6102 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和串草圪旦矿6102智能化综放工作面,详细了解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减人提效等方面工作情况。在交流中,红树梁矿、内蒙古公司、东欢坨矿业公司、开滦股份分别作了经验介绍。
会上,刘宝珠系统总结了开滦集团智能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他指出,2020 年以来,开滦集团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学习和交流研讨,倒逼思想解放,示范矿井建设稳步推进,智能开采实现提档升级,各大系统建设步伐加快,科技保安作用有效发挥,减人提效工作成效显著。但在思想意识、装备投入、推进力度等方面,距离智能化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发展水平不均衡、日常管理不到位、减人提效不坚决、人员素质不匹配等一系列的差距和不足。
刘宝珠深刻分析了加快矿井智能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他强调,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破解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突出矛盾、实现减人提效的现实需要,对于我们煤炭企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增进员工福祉都迫切需要加快智能化建设。
刘宝珠对下一步如何推进矿井智能化建设促进减人提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开滦集团上下要锚定2025 年底大中型矿井实现智能化开采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克难攻坚,确保智能化建设、减人提效目标高效达成、尽早实现。在推进矿井智能化建设进程中,要坚持以思想解放推动企业转型,主动破除封闭保守思想,增强开放创新意识,加快推动煤炭生产技术变革。要以装备升级实现智能生产,科学摆布投资预算,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配套资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有限的资金办大事、办成事。要坚持以更大决心推进减人提效,对标同类先进矿井、“四化”建设、减人提效三年规划,提高定岗定员的先进性,同时加大低效无效用工清理力度,确保减人提效阶段性目标的全面兑现。要坚持以人才队伍保障行稳致远,把智能化建设作为锤炼干部、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主战场,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满足智能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团队。要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提升,注重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和管理经验,通过现场交流、培训学习等形式,促进开滦集团智能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要坚持以担责尽责促进工作落实,把智能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尤其是矿长要亲自抓,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促进减人提效。
2021 年7 月29 日,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宫黎明一行来到陕煤集团,就煤炭、铁矿石物流布局进行座谈交流。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出席座谈会,总经济师杜平主持座谈会。集团公司企业管理部、运销集团、陕钢集团负责人参加座谈。
宫黎明表示,2021年5月17日,浙江海港集团与陕煤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进口铁矿石、煤炭接卸中转业务开展全面合作,并与陕煤集团投资的湖北煤投荆州煤港开展资产合作。目前,陕钢集团在浙江海港集团所属的宁波舟山港铁矿石中转发运业务正常推进,与江陵煤港的资产合作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下一步,希望陕煤集团在物流布局方面优先考虑与宁波舟山港业务合作,共同推动浩吉铁路和长江航线煤炭、铁矿石双重运输。
杨照乾表示,陕煤集团非常重视与浙江海港集团的合作,对江陵煤港项目充满信心。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两湖一江”及川渝地区是全国煤炭需求量最大的地区,也是煤炭调入量最大的地区;陕煤集团陕北矿区亿吨优质资源和浩吉铁路北煤南运大通道及长江便捷经济的水运条件,为江陵煤港煤炭中转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浙江海港集团的铁矿石业务,是陕钢集团及西部钢铁企业重要的原料支撑,荆州煤港必将成为主要的物流节点。以上大宗原材料的双向运输,为荆州煤港双向中转和浩吉铁路重去重回运输提供必要条件。下一步,陕煤集团的相关部门和企业,要紧密衔接湖北能源集团,各方股东共同发力,加快推动江陵煤港一期尾留工程和二期前期工作,尽快引入浙江海港集团等港口管理运营专业机构,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实现各类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实现长江水路和浩吉铁路的双重运输,打造绿色、高效的物流体系,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陕煤力量。
从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综掘三区获悉,该区队单日掘进进尺最高达到13.6m,创历史新高。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综掘三区对标掘进学习的结果……”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苏小卫在调度会上表扬道。
综掘三区是一个重组单位,掘进进尺相对较慢,为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快速掘进目标,2021 年3 月份以来,公司围绕进尺、质量、安全3 个方面,组织综掘3个区的队伍开展“掘进创水平对标学习”活动,并向工作作风硬、战斗力强,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综掘一区进行了对标学习。
针对综掘三区存在的问题,公司安排专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完善了各类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划分,各级人员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细化了各类奖罚制度,所有奖罚有根有据,做到人人信服;规范了班前会秩序及班前会内容,增加了班中工程质量点评环境,点评上班存在问题强度本班需注意事项。逐步规范了施工工序、强化了劳动组织,明确了班组交接班规定,逐渐养成了正规循环、正规移交的习惯;针对设备管理薄弱问题,区队进行了设备包保划分,完善了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制度,将责任落到个人,极大地降低了设备事故发生率。同时,该区队将每月任务进行逐一分解,落实到班组,并开展了劳动竞赛,出台了奖励机制,每超额完成计划的10%,奖励就会上一个台阶,杜绝了“干多干少都一个样”的现象,大大激发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通过几个月的对标学习,综掘三区职工整体素质和掘进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日单产进尺从原来的8.8m 达到最高进尺13.6m,且月进尺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
“经过对标先进找差距,整改落实补短板,大大提升了区队管理,职工素质和施工工艺。”该区队负责人汪可峰说,下一步,他们还将从劳动组织模式、创新增效、节支降耗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全年任务,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