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霞
(平凉市林业和草原局 甘肃平凉 744600)
近年来,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当前各行各业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较为严重,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果能够在环保方面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再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完成相应的林业工程建设,就可以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的步伐,推动我国的绿色化发展。因而我国当前非常重视林业工程的进步与发展,积极探索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建设对于当前我国生态建设非常关键,当前我国绿植覆盖面积相对较小,绿植的环境净化能力也相对较弱,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甚至会出现雾霾等极端天气,这给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以及人居生活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而开展林业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生态系统自身的环境净化能力非常强,在面对一定程度的污染气体排放以及废水排出时,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能力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有效保证空气和水资源的质量。但是我国当前生态系统由于在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人为破坏,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很难再发挥其净化能力改善环境质量。开展林业工程建设可以通过抗旱造林等多种造林技术建设多个林区,林区数量的增加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绿植覆盖面积,使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强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更好地保证环境质量[1-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在我国当前的生态系统中,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很多野生物种濒临灭绝。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树种进行种植,可以增加物种的丰富度,逐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国的自然环境也会慢慢恢复到原有状态[3]。
林业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可以推动我国当前的生态建设进程,因此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重视,当前各地区也正在广泛开展林业工程建设工作。但是要想真正地保证林业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了解当前制约林业工程发展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推动我国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水资源。根据长期的经验累积以及相关调查,我国很多林区在建设过程中受到水资源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树木不能及时获得需要的水分,很难健康地生长发育,甚至会出现树木枯死等现象。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量就相对较少,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因缺少水资源造成树木枯死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4]。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树种选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的树种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选育过程中,要尽可能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树种,这样树木才能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生存,从而实现健康生长,提升品质。反之如果地区生态环境不太适合树种生存,那么树种的成活率是相对较低的,不利于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林技术对于树木的成活率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聘请专业的种植人员来开展工作指导,操作流程将更加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林业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指导,就很有可能会出现由于造林技术应用不当而导致树木大量死亡的情况,影响最终的造林效果,造成经济损失。因而造林技术也是当前林业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引起重视[5]。
干旱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尽可能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才能达到相对较理想的林业工程建设效果。
植物幼苗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通常比较高,如果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那么幼苗就很难成活。因此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幼苗抚育管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苗抚育管理技术首先要对幼苗的移栽进行科学的管护,从栽种成功再到后续的相应管理,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而且不同树种的幼苗对于生产条件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异,因而在实际的幼苗管护工作中,要尽可能根据不同的幼苗对生产环境进行有效调整,保证幼苗科学化、规范化地生长。在干旱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区,树苗在自然林间的种植是很难成活的,因而在幼苗移栽前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人工管护,等到幼苗生长到可以适应相应的环境时,再移栽到相应的林地里,这样幼苗的成活率会大大增加,林业工程建设也会取得比较好的成果[6]。
干旱的环境中幼苗的成活率很难得到保证,因而在干旱地区进行幼苗培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除了通过人工养护再进行移栽来完成幼苗抚育,容器苗造林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容器苗造林技术指的是在造林时放置一个合适的容器在树木根系处,并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液,该营养液能够满足树苗的生长需求,将其与栽种的树苗一同移入林地中,等到树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可以不再使用容器,这样幼苗的成活率会大大增加,树苗种植会收获比较理想的效果。
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这也是制约幼苗成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覆膜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分含量维持在一定水平,提升幼苗的成活率,且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方面的管理,节省人力、物力。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对于当前我国干旱地区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真正达到林业工程建设的理想效果,提高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
水资源是影响干旱地区幼苗成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的地区,可以兴建水利存储工程,并应用一定的节水设备,尽可能保证树木的最低用水量,这样树木的成活率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不同的树种对环境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干旱地区开展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选择树种时要考虑树种的抗旱能力。比如在当前我国水资源较为稀缺的地区,就应选择灌木类的树种,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使林业工程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
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环境对于树木的生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土壤环境较差,不能给树种提供所需的营养,那么树种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因而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土壤环境的肥力和水分含量,有效保证树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和水分供应。
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具体的种植流程对于树种幼苗的成活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要尽可能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指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有效操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树苗的成活率,最终使得我国当前林业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有保障。
林业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干旱地区开展林业工程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相信随着抗旱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一定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并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