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晶,周佩如
1.暨南大学护理学院,广东510632;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近年来,全球人口呈现老龄化发展趋势,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共有5 600万人死亡,其中因患慢性病死亡人数达3 800万人,比例高达近68%[1]。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2]显示,我国目前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由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因此,疾病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对改变慢性病患病现状而言尤为重要,而在慢性病形成过程中,社会因素占10%,环境因素占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条件占8%,生活行为方式所占比例高达60%[3],可见,生活行为方式与慢性病的发病率关系尤为密切。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技巧模型)是1992年由Fisher等[4]提出,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病病人建立良好的健康信念和改善其健康行为,以及减轻慢性病病人及其照顾者负担。该理论发展成熟、应用广泛但少见相关综述,因此,本研究对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进行概述,并基于国内外文献回顾,探讨在慢性病病人疾病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慢性病病人护理的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迅速蔓延,亟须实现快速、自愿、持续的行为改变,以保护个人和公众健康[5];艾滋病流行早期,已有社会心理学家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了解、预测和预防艾滋病的风险行为做出了贡献[6-7]。健康信念模型(HBM)被认为是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基础模型,但Fisher等[5]发现与早期大多数艾滋病预防行为模型一样,此模型有3个局限性,模型结构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很少为干预措施的制定和评价提供明确的概念和方法指导,也没有明确反映艾滋病预防信息和行为技巧的需求。为有效预防艾滋病提供概念和方法论基础,完善现有艾滋病预防行为模型,Fisher等[4]首次在1992年研究提出预防艾滋病的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型,而基于此模型的干预研究已被证明在促进不同人群中艾滋病风险降低、行为改变和减少危险性行为方面是有效的[8]。近年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健康教育领域中[9]。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将所有可能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3个组成部分,而模型中的每个要素都是健康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10];在该模型中,信息是实施健康行为的重要基础条件,动机包括个人动机(对个人实施健康促进行为的态度)和社会动机(对制定健康促进行为的社会支持的感知),行为技巧则由实施行为的个人客观技能和完成行为的自我效能感组成[11];该模型明确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行为技巧可直接影响行为改变,而信息和动机则作为中介因素通过行为技巧间接影响目标行为改变。此外,当不需要复杂的行为技能来执行健康促进行为时,健康促进信息和动机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促进行为改变[12]。
2.1.1 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治疗期间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病人依从性、改善血压控制水平有良好作用[13]。李捷等[14-15]将9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随机分组,干预组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电话短信教育干预方案,对照组实施普通电话短信教育干预方案,其中,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中的动机干预采取动机性访谈的方法。结果发现,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电话短信教育可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且明显优于单纯的电话短信教育。尚小巧[16]将基于常规护理的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研究发现可显著调控血压水平,提高阴道分娩率。综上所述,在研究设计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方案时,可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与其他相关的理论和工具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2.1.2 脑卒中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脑卒中研究领域中主要应用于脑卒中后康复期的行为干预,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对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加速康复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17]。因此,提高病人依从性对脑卒中后病人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纪玉桂等[18]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可以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赵宏宇等[19]对脑卒中病人采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能提高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为开展延续护理提供了参考依据。袁俊等[20]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应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改善病人吞咽功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其中,在纪玉桂等[18-19]的研究中,均利用相关问卷收集病人对疾病信息的需求,从而进行个性化的信息干预,而袁俊的研究中并未进行详细的描述,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方案中,定向性的信息干预是否会对干预效果造成差异影响,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探讨。
2.1.3 冠心病
冠心病病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病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治疗依从性低导致疗效较差甚至导致病人死亡[21]。Zqrani等[22]评估了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干预措施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中促进依从性的效果,并评估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各变量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比较,接受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的病人在信息和动机方面改善显著,而在行为技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分配给行为技能的时间不足有关。陈丽萍等[23]将80例用药不依从的住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病人实施为期6个月的干预,干预后试验组的用药知识、用药依从意愿、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主要运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肺康复的行为干预中。姚晶等[24]研究表明,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对 COPD 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病人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叶瑞英等[25]将120例COPD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采用自行编制的COPD 知信行调查问卷对知识、信念与行为水平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知识、信念与行为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在信息干预方面,叶瑞英等[25]采取了COPD健康问题卡和健康手册相结合,让病人完成自我解答以学习相关知识,相比于给病人发放健康手册更具有主动性;在动机干预方面,姚晶等[24]采取了动机性访谈,叶瑞英等[25]采取了同伴支持诱导;而在行为技巧干预方面,姚晶等[24]主要是通过院内指导培训和出院后的网络宣教和随访评估,叶瑞英等[25]则采用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教育进行指导。可见,不同的研究在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干预方面所采用的方案不全相同,在未来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进行护理干预时,可采取最适合的方法或尝试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国内外现有较多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应用于糖尿病病人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血糖控制[26]、糖尿病足护理[27]、用药依从性[28]、自我管理[29]、饮食干预[30]。高岩等[31]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指导,将200 例住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分为观察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出院随访,观察组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实施院内外的护理干预,包括定向性的信息干预、动机性访谈,以及通过图文、视频、微信、家庭随访、门诊复诊等多种形式提高病人行为技巧;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高。Nelson 等[32]对糖尿病用药依从性障碍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回顾,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构建了糖尿病用药依从性障碍的评估模型,对237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性研究,结果分析得出较低的健康素养与较高的依从性障碍得分相关,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服药依从性障碍模型解释了糖尿病药物依从性潜在结构中44%的变异,因此,可采用此模型来识别和解决病人坚持用药的障碍,从而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已经被证明在糖尿病多个领域的应用是有效的,但导致健康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仍然不清楚,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癌症病人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谢军等[33]以喉癌行全喉切除术的11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喉癌病人全喉切除术后食管发音的疗效,促进言语康复,降低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董蓓等[34]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联合聚焦解决模式为理论框架,选取123例原发性大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2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联合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5 d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为评估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病人的影响,李淑民等[35]将200例鼻咽癌放疗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00例,研究表明,干预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锻炼依从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降低。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作为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工具,可以为慢性病做好预防、保健,提高健康行为的依从性。虽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受到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研究大多仅采用基于该理论的健康教育作为干预方式探究慢性病病人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或有针对性的信息、动机和行为干预,所研究的干预方案和内容不够深入,未能对干预过程中导致健康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进行探究和评价。建议应用该理论于慢性病预防保健时,分析干预过程中导致健康行为改变主要因素之间的差别,对特定人群形成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避免对时间和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可经过有效评价后构建科学完整的临床应用方案;此外,在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设计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方案的同时,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者与其他相关的理论和工具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