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李军
(桐城市青草镇农经站 安徽桐城 231490)
水稻种植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只有切实保证水稻种植的高质量和高产量,才能真正使我国的粮食储备得到扩充和保障。而且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质量水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水稻种植得到了创新和提高,各类高产、高质量的品种得到开发和种植,但是在每年的水稻种植中,都会出现由于病虫害使得水稻产量降低的现象,直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水稻栽培技术的优化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
高品质水稻种子的选择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基础。如果品种不适合当地的种植环境或者没有做好相应的前期处理工作,那么无论后期水稻植株的生长状况多么良好,都无法保证最终的产量。因此,在实际的水稻种植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稻种的选择,耐寒、发芽快、抗病能力强的稻种一定是最优选择,这样有利于水稻植株更加健康地成长,对于抵御各类病虫害也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在选择完稻种之后,还要完成种植前的处理工作,这就需要种植人员根据选择的栽培方法来完成操作。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模式已经呈现出大规模种植的趋势,单靠传统的人力劳作已经很难满足种植需求,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越来越必要,这就使得种子的处理需要按照机械种植的要求来完成。大部分情况下,水稻种子在种植前需要经过清水的充分浸泡,为种子发芽积累足够的水分,然后进行搅拌、包装等,根据不同种类的种子选择合适的种子剂进行二次浸泡,大约20 h后开始进行最后的催芽操作。这样经过处理的种子就有了健康生长的保障[1]。
在进行水稻种植之前,还需要对水稻种植的地点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水稻更加健康地成长,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种植地点的选择要以水稻的品种和生长性质为基础,首先需要选择有充足水源的地方,这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条件,然后需要充足的阳光,保证水稻可以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也有利于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经研究,充足的阳光对于水稻产量的提高有着很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是种植土壤的选择,养分充足以及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是种植水稻的最佳选择。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方都分布着水稻种植区域,这就使得水稻种植区域的环境和温度差异非常明显,这也是南北方水稻种植情况不同的重要原因。种植人员对于种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温度条件等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水稻生长的时间内各个因素都可以满足其需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水稻产量[2]。例如,温度变化明显的北方地区,水稻种植通常是一年一收,而四季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则大多是一年两到三收,种植人员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种植时间,以获得最大收益。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稻种植的大部分区域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开展机械化种植作业,水稻进行播种前,首先需要将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整平操作,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如果有些角落不好开展机械化种植,需要人工进行手工播种,这样能更好地控制水稻幼苗芽的长度。无论是机械种植还是人工种植,种植人员都需要合理安排植株之间的距离以及深度,为水稻植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3]。
我国人口众多,对于粮食的需求也大,虽然这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动力,但是种植人员不能因为需求的不断上升而忽略了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密植的重要性。要通过改良品种来提高产量,而不是加大水稻种植密度,否则很可能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4]。因此,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密植,充分保证土地利用率,提供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水稻植株才能健康成长。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施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当然,施肥也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满足水稻生长的正常需求,而不会导致烧苗情况的出现。水稻在有着充足营养物质的土壤中可以更加快速和健康地生长,但是天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很难满足水稻的需求,影响水稻的发育成熟,严重的甚至会减弱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造成减产,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水稻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水稻的施肥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水稻施加肥料大多是有机肥,可以通过将动物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后,人为添加各类微量元素来完成肥料的制作,这样可以使水稻在生长初期就拥有足够发达的根系,通过根系可以加强水稻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运输,但是施肥过程需要科学规划,施肥过多只会造成不利于水稻生长的情况[5]。
农作物在生长期间避免不了杂草的出现。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跟水稻植株争夺土壤中的养分以及阳光、水分等资源,如果不及时清理,对水稻生长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无论是水稻产量还是质量都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尤其是在水稻的结果期间,杂草的生长使得根系养分的输送出现障碍,导致水稻结穗出现不饱满的情况。因此,种植人员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密切注意水稻田的杂草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清理,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是目前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机械或者人工的方式进行。相较于化学防治方法,物理防治能够减少药品对水稻植株的伤害,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果实的质量,而且不容易留下后患,防治结果和质量都很好,但是这种防治方法也有很多缺点,如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无论是人工费用还是机械设备的购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水稻种植成本偏高[6]。
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就是通过向植株施加化学药剂实现的。虽然这种方法成本较低,而且防治效果好,但是在施加化学药品的同时,对于植株和周围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对植株的生长通常是有害的,而且随着化学药品施加次数的增加,病虫害会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化学药剂的作用效果越来越差,不能及时消除病虫害影响。因此,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开发工作始终不能停止,需要不断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来研发新的技术,避免由于抗药性而导致防治效果变差。在进行药剂施加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药剂的剂量进行合理配比,尽量减少药剂对水稻植株产生的不利影响。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是近几年的一类新型防治方法,与以上两类防治方法不同,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在水稻种植区域引入害虫的天敌来减小病虫害的威胁,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水稻种植过程中害虫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害虫天敌来制约害虫的生长繁殖。这种方法,不但能保证水稻免受病虫害影响,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7]。
稻纹枯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在进行治理时,种植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该病出现的时间,当该病发生到大概三成水稻植株已经受到感染时,则需要在天气良好的时候,使用井冈霉素施加在水稻植株根部,该药的比例大概是每亩(1 亩≈0.066 7 公顷)用5%水剂100 mL~150 mL,兑水50 kg~75 kg喷雾。
水稻瘟疫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种植过程中施肥不科学,一旦氮肥施加过量,水稻植株就很容易感染这一病害。因此,在水稻施肥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科学的施肥流程完成操作[8],同时要保证对于水稻田的浇灌要合理,避免出现浇灌过量的情况。为避免出现水稻瘟疫病,可以使用20%的三环唑可湿粉浸泡水稻种子来进行防治,如果在水稻成长过程中出现该病,需要立即使用合理的药物进行防治。
粉虱虫是最常见的一类虫害,这种虫害的爆发往往会对水稻的接穗过程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得水稻的接穗出现干瘪的情况,导致水稻产量的大幅度下降。针对这种虫害,可以使用25%的叶蝉散乳油进行防治,配置成合理的比例后,可以通过由内而外喷洒的方式来消除害虫的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稻种植已成为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课题,如何种植出高质量和高产量的水稻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焦点。首先需要完成优良稻种的培养和选择,然后选择合适的栽种地点、时间以及合理密植、施加肥料等,这样才能保证水稻植株的健康成长。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病虫害问题,这就需要种植人员多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对于出现的病虫害及时使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保证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