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毓人
(信丰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林木良种分场 江西赣州 341600)
众所周知,森林资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森林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同时,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气候、平衡生态的主体,在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质量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森林培育工作,不断提升森林质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所具有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类各种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森林资源面积逐年下降,森林覆盖率不断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更阻碍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
面对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在不断加强,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落实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如生态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来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在森林培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不仅使相关地区森林资源大幅增加,而且还有效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使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这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森林质量。但是就目前森林资源培育经营现状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阻碍了森林资源整体质量的提升,还严重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加强森林培育、提升森林质量的对策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参考。
地球上大量的物种都栖息在森林当中,森林资源在全球生态系统当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确保生态系统稳定性意义重大,而且还为人类以及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不断体现出来,森林资源质量的好坏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是否能够平衡发展的主要指标。所以,为了确保森林资源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对森林资源加强培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同时,森林质量的好坏又与森林生态功能能否正常发挥息息相关。只有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才能促进森林资源生态功能更加完善。通常情况下,当单位面积森林有着较高蓄积量,林分年生长量较大,才能进一步提升森林自身的天然更新能力,保证森林质量,促进其生态功能发挥,并通过太阳能转化为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与食物或者工业原料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就必须要在充分重视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森林资源培育。特别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要结合实际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并在培育森林资源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森林培育管理理念运用在其中,开展创新性的经营,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充足的物质供应,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更为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2]。
我国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采用的理念来源于苏联。苏联地域广阔,人烟稀少,森林面积也非常大,开展一次森林经营之后,能够维持很长时间,所以森林自然恢复论符合苏联的国情。而我国森林面积广阔,但人口众多,森林资源相对较少,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还处于较低水平,但森林资源自然恢复论却被人们所认可,而且深入人心,导致森林经营过程中相应的技术流程、工作思维以及法律思想受这一理论的影响非常深刻。在实际开发森林资源过程中,往往没时间等待森林自然恢复就又开始了对森林资源的又一次开发,使得我国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森林质量每况愈下。
相较于森林自然恢复论,森林培育理论与之存在很大不同,森林培育论充分结合我国森林资源发展情况以及市场需求,重视森林培育工作,同时坚持将利用和培育有效融合。就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森林资源培育论与我国的国情非常符合,但该理论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缺乏实践证实,所以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3]。
我国虽然在基于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构建出了一套与我国森林实际相符合的森林培育论,然而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特别是比较缺乏相应的指导方法以及措施,以至于在培育森林资源的过程当中,没有严格依照森林培育理论来科学地调整森林资源种类。另外,在划分生态林与商品林的两类森林资源时,常常采用同一种经营策略,使得生态林遭受严重破坏。
科学合理的林业政策能够发挥有效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保证森林资源得到科学开发与利用。然而我国当前的林业政策在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方面,还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如森林采伐限额政策,这一政策仅仅对森林采伐树木进行限制,但是却没有明确地规定树木采伐质量,以至于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一些伐木人员在利益驱使下,对很多优质树木进行一次性的大量砍伐,致使森林质量遭受严重破坏,还严重影响到森林生态功能发挥,阻碍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发展[4]。
为了促进森林资源质量的不断提升,首先必须要打破森林自然恢复论的束缚,充分重视森林培育理论,政府部门以及林业企业和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贯彻落实该理论,积极向群众推广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培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想要获取更多森林资源,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落实森林培育义务。同时,在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要重视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这样会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依照国家有关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展林业建设,对森林培育经营给予充分重视,这不仅是借鉴国外先进国家森林资源维护经验的直接体现,更是在我国国情基础上,调整森林经营方式的重要途径,经实践检验,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育之后,能够大幅提升森林公顷蓄积量。
在培育生态林过程当中,应当认真遵守相应的原则,特别应当贯彻落实生态优先原则,提高生态林发展水平,通过培育生态林,将其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要重视生态效益长效化发展。在培育生态林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林具有的生态效益,在对培育树木进行选择时,应当首选生态效益好、寿命长的优质树种,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林的生态效益得到长效发挥。同时,认真遵守因害设防原则,生态林培育过程中,应当对该地区森林灾害发生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通过开展有效措施,提升森林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控制和减小灾害发生概率。另外,还应当充分遵守“三利”统一原则,在确保生态林生态功能及其效益发挥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生态林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
在培育河流两岸森林资源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森林资源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在管理维护过程当中运用封护的方法,使原生生态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持。而针对一些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应当选择土质条件较好、植被稀少的区域,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在培育其他生态林的过程当中可运用择优保留法,科学保留珍贵的树木品种,提高培育水平,并合理控制森林密度,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健康生长。
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森林培育工作当中,对于森林资源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科技手段在森林培育工作当中的应用,政府部门应当构建更为完善的森林培育管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普及推广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森林树木有着较长的生长期,在培育森林资源的过程当中,涉及很多技术手段,而且较为复杂。所以,在日常工作实际中还应当强化监督与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另外,林业部门应当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向广大林业从业人员普及先进的森林培育知识和技术,使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能够利用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保证森林质量。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专业技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打造现代化的森林培育人才队伍,促进森林资源培育工作高效发展[5]。
结合我国当前森林资源实际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我国的森林质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必须要利用先进的森林培育经营理论,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工作,运用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提升森林资源整体质量。然而,森林资源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这一方面还应当进一步强化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森林资源培育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为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