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林
近日杭州一小学发起了一倡议,为响应双减政策,减轻小学生“背包负担”,提出减负不背包倡议,书本整齐地放在课桌里,尽量在学校内完成书面作业,不用再背着书上下学,放学后主要安排体育锻炼、阅读、劳动等方面的活动。(9月1日中国教育在线)
上下学不背书包这场“书包改革”,背后是“双减”减下来,教育质量提上去的问题。书包不背回家,意味着老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增加与家长点对点的交流反馈;学生要提高学习效率,随堂完成作业;家长责任不能缺位,需要将以往磨作業的时间换成亲子锻炼、课外阅读。该减的要减掉,该增的要补上去,才是“双减”政策的初衷。
按“双减”规定的作业量,一般来看,学生即便不能随堂完成作业,利用2小时的延后服务时间,也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学困生”完成作业有难度,如果落实教育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答疑的要求,也完全可以在学校把作业写完。学生上下学不背书包,是符合“双减”改革取向的,但倡导“不背书包”,并非是一概不许背书包,如果学生因特殊原因未能在校完成作业,还是可以背书包回家的。
决定一个孩子的成绩优劣,并非题海战术,也不完全在于作业的数量,而取决于质量。学习效率,才是成绩的核心因素。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把功夫下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激活孩子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而不应该舍本逐末,整天盯着做了多少作业。
“减负不背包”的另一面是教学改革。“双减”落地,必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作业和课后服务管理质量,更加关注学生安全和健康、课后服务效率、特长和兴趣的培养,以及教师的身心健康。整体上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教育倾注更多的资源。就拿学校方面来说,不搞“地毯覆盖式训练”,教学就需要多些个性化设计,布置作业就需要更精准。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孩子,就需要因材施教,既要抓实基础,又要兼顾拓展训练。这样一来,教师的压力就更大了,但压力也能变成动力,教师如果能以研究者的心态对待日常教育教学,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必定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