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曼梅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下,我在习作指导课上实践“自改互评”课堂教学模式,收效颇丰。
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改互评三三制” 模式。三次的自我修改习作分别有三次不同层次的要求。
第一改:文通字顺,切合题意
“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达意”。在学生完成习作的初稿后,我都会在黑板上板书修改要求。第一次的修改,要求不高,紧扣文通字顺,切合题意而提出。教科书上,每个单元都有习作的训练重点,以统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为例,第四单元是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习作要求是“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我给学生提出的修改要求有三点:1. 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2.习作是否围绕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或与它发生有趣的事来表现特点;3.习作是否融入了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写得快的同学借助老师的板书要求,运用掌握的修改符号,有的放矢地修改自己的习作。有的小声朗读,有的逐句默读,考究篇章结构,推敲语句。老师游走其中,相机点拨,并从中甄选出典型不足的习作为范例。
第二改,取长补短,改出精彩
修改行为与修改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引导与示范。当全班同学完成初稿,绝大部分同学完成第一改后,老师挑选出一篇典型不足的习作,投影出来,对照修改要求,全体师生一起修改。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以《我的动物朋友》为例,有同学提出:这篇习作的语言不够生动,可以模仿老舍先生的《猫》,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说它贪吃吧”、“这个小可爱呀!”有同学指出:“文章的描写手法不明显,可运用明贬实褒、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你如何不喜欢这个小动物,到后来因为一、两件事而产生喜爱之情。”“没有写出小狗活泼可爱的特点,可运用一系列连续动词来表现”。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这群小老师汲取了课文中老舍、丰子恺等大作家的创作风格去要求同学修改,那位同学听得频频点头。
修改习作的热情被这篇文章点燃了,课堂气氛无比活跃,思维火花在碰撞着。师生共同努力下,一篇平平无奇的文章,大家一齐把它润色出彩。丑小鸭逐渐蜕变成白天鹅了。
趁着这股热情,我安排了互评环节。每位同学把稿子放在课桌上,并为修改的同学提供铅笔。每位同学均可以自由离开座位,任意挑选同学的习作进行阅读,并作出修改和评价。老师此时已在黑板板书出评价习作的标准。这次的评价要求比第一次稍高,紧扣审题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而制订。还以《我的动物朋友》为例,以星级作评价。语言通顺得一星;标点正确,无错别字得一星;运用明贬实褒、欲扬先抑、语言口语化等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得一星;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得一星;书写工整、版面整洁也得一星。最优秀的就是五星习作了。此时,同学们有序而忙碌,专心致志地阅读、修改,作出评价,还不忘署名。看着同学们时而低头修改,时而摇头晃脑地默读着,时而忍俊不禁。在这和谐的课堂,同学们如小蜜蜂一样,在花丛中采酿百花蜜。
第三改:扬起个性,改出亮点
习作在一次次加工后才可能成为作品。第三次的自改安排在老师批阅,整体讲评习作后进行。同学们综合了老师的点评意见以及课上优秀习作的分享,再给自己的习作来一次完善。有了前两次自改的铺垫,这一次同学们注重发挥写作特色,个人风格,改出亮点,一篇“杰作”诞生了。学生如同培养着一颗种子,浇灌着它发芽、长叶、开出绚丽的花朵。如遇个别学生写作能力弱,习作与题目要求差距大,老师就要进行个别面批。
三次自我修改,中间夹杂了全班修改和一次生生互评。四年级习作涉及写景、状物、应用文、想象作文等内容,一个学年下来,班上每个学生都历经16次这样训练,每个学生的写作水修改能力都大有提高。
責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