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 袁玮劼
摘要: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艺术都以山水风景为创作主题,基于不同的视野与思想创造出不同的美。本文分别对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学进行阐述,比较其存在的差异,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形式美学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中国山水画蕴含十分丰富的古典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形式。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思想与审美,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活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兴趣,一些学者还深入研究了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形式,并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1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联系,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具体如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主题都是山水风景,且作品都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入研究可发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这两种艺术实际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保持自身个性的同时又表现出许多共性。具体如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思想具有共性,都秉承师法自然的思想;宗教美学具有共性,都追求阴阳对称;创作主旨具有共性,都强调以情观景[1]。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这两种独特的艺术。作为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艺术,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都秉承师法自然的创作思想,注重通过艺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自身对时代、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认知与感悟。
原始社会由于科技水平低下,生产力有限,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疏远,人们认为自然是神秘的,自然中蕴藏着神秘的能量,其引导人生活,为人带来福音。因此这时期的人对自然怀有崇拜与畏惧的心理,他们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祭祀表达自身对自然的尊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的认知不断加深,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比德”的自然審美观,庄子、老子等提倡“山水悟道”的思想,这些哲学思想都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被不断拉近,山水风景也开始成为人们欣赏的对象与艺术创作的素材、灵感来源[2]。计成在《园治》中提出园林建筑的最高境界是“虽人作,宛自天开”,这表明中国古典园林同样是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与材料,师法自然。
1.1 师法自然思想的来源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秉承的师法自然的创作思想主要源于道家哲学。老子曾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自然是非精神世界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自然是一切的基础,最美的是自然。这一哲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及发展,成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指导思想[3]。
1.2 师法自然思想的体现
师法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体现在三个地方。
一是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都蕴含天人合一的观念,遵循天人合一的创作宗旨。天人合一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一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塑造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天人合一思想表达的是自然与人类精神的合一性。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创作者开始观察自然、欣赏自然与感悟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赏析中国经典山水画就可发现,大量的山水画作品都是从自然中取材,效法自然,并从自然中悟出道理与境界[4]。
二是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都坚持法天象地的美学主张。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或建造古典园林时,其不仅师法自然,而且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自然素材进行提炼、筛选、整理,“废物象而取其真”“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最终创作出或建造出具有独特美感与深远意境的山水画与园林。赏析中国经典山水画作品或是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就能发现,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都非常重视“山水传神”,优秀的创作者、建园大师将实现“山水传神”作为一种理想追求。
三是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都高度重视自然美,将自然美作为衡量作品的一个标准。计成曾提出园林建筑的最高境界是“虽人作,宛自天开”,可见自然美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而言非常重要。我国各地的古典园林虽因自然气候、风土人情不同而在布局、风格等方面有所差异,但几乎所有的古典园林都无一例外地追求自然美。园林中的假山、人工瀑布等都尽可能效法自然,根据自然山水的颜色、形态等进行设计与制作,让最终呈现出的作品足够自然,给人以自然、和谐的美[5]。细细观察就可发现,园林中不仅假山、花木等效法自然,园林中的墙壁、门窗等也具有自然形态,整个园林与自然相互映衬、相互交融,极其和谐。
2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阴阳对称的宗教美学
2.1 中国山水画的阴阳对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观占据重要地位,阴阳观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思想智慧,其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与人类行为。阴阳对称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在构图、布局时运用的主要思想,这一思想使中国山水画具有一种宗教美。在中国山水画中,画作的思想、灵魂等在对称的画面布局、形象中皆有所体现。如果从绘画技巧、绘画形式等角度看,中国山水画中的阴阳对称主要在笔墨、线条、构图等方面有所体现[6]。阴阳对称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创作思想,也是山水画的美学形式。深入研究可发现,一些优秀的山水画创作者为创作出富有阴阳和谐意味的作品,会充分运用各种手法描摹画面、营造意境、表现主题,如在一些山水画作品中,会以植物遮挡景物,植物与景物一外一内、一明一暗、一深一浅,产生阴阳和谐之感。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阴阳对称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阴阳对称的宗教美学也有十分充分的体现。园林中的建筑数量、建筑布局等都有奇偶相对的节奏美感,园林中的喷泉假山、楼台亭榭等共同营造出一种阴阳协调的美感。除了在建筑个数上追求奇偶相对,在布局上追求阴阳对立外,中国古典园林还会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表现阴阳对称之美。一些设计者为了让园林体现出阴阳对立的宗教美学思想,会将自然环境与园林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将自然环境与园林建筑建设为一虚一实的样子,通过虚实的对比、映衬,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体现出一种对称之美。
仔细分析就可发现,我国许多古典园林的建筑在布局上都采用阴阳对称的方式,如北京颐和园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主的这一片区域,整体呈南北走向,在南北走向的两条纵线上对称排列着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对称的布局十分明显,而这一片区域也因这种对称的布局显得整齐和谐,十分宏伟[7]。
3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图艺术
3.1 中国山水画构图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灵魂蕴含在意境中。中国山水画不只由单纯的花草树木组成,关键在于山水画的意境。我国很多山水画家都研究过古代的山水画,山水画中不仅包含客观事物的精髓,还体现出人类的思想感情,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对眼前看到的事物进行加工,从而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绘画或园林艺术相比,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讲求意境。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追求。于简单的画面中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这是每一位创作者极力追求的。我国古代许多文士都先后提出了“象外之象”的艺术追求,如谢赫(魏晋南北朝)、刘禹锡(唐代)、司空图(唐代)等都十分重视对艺术意境的营造,并就如何营造出深远意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观点,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指出,诗词艺术品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8]。
山水画的创作者会在作画的过程中利用笔墨、线条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有些创作者在运笔过程中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营造一种虚虚实实之感,让画作具有虚实美,如在勾勒花瓣时,起笔较粗而收笔较细,画面上的线条呈现一种渐变的效果,花瓣更加灵动逼真,画面的意境也更加深远。中国山水画从自然中取材,描画自然中的山石、树木、天空、湖水,然后通过巧妙的构图让简单的画面具备思想情感,赋予自然象征意义,让本无情感、无思想的自然景物成为思想与情感的载体。
3.2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也十分重视布局及意境,重视审美意境。宗白华曾对中国古典园林作过如下评价:“中国园林艺术这方面的表现比较特殊,而意境也是理解中国民族美学特点的重要因素。”中国古典園林不仅有意境,而且意境还非常特殊。深入调查与分析就可发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习惯借助自然景物、人造景观以及建筑表达自己丰富饱满的情感及思想,也善于转变多种手法营造深远意境,实现自身的意境追求。如某些设计者会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本无生命、无情感的草木、山石等情感,让景观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让园林景观更富神韵,更具意境之美。一些设计者会将园林的入口、道路、台阶等隐于自然风景中,使其与自然风景相互掩映,同时又蜿蜒曲折。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委婉的思想,也让园林的意境更加深远。再如一些古典园林内部树木葱郁、溪谷蜿蜒、大大小小的山石自然矗立,整个园林景观极具思想意境与艺术感染力。一些园林设计者会将中国山水画的水墨风格、笔墨技法等运用在园林设计中,使最终的园林景观更有诗意,更有韵味,更具意境[9]。还有一些优秀的园林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会将园林中景、物、情等与中国山水画意境营造手法有机融合,如在设计园林道路时,设计人员会利用轴线道路两侧的构筑物、建筑立面进深关系、轴线上节点的形式设计、轴线构筑物穿插、地势、植物搭配等的变化来延长或缩短人的游览时间,从而让场地在原本顺畅的线性流线中产生不规则顿挫感。在曲折的多视角的空间序列中,这样的顿挫感能更深层次地叠加、交融整个场地富有的情感,使园林景观与情感更加丰富,让园林意境更加深远有趣。苏州的多个古典园林都是根据当地已有的道路、设施、构筑物等进行造型与布局的,并在设计时结合场地氛围、场地重点强调的内容、植物的高低色彩、植物与空间的关系等营造山水画意境,营造出游客能够深入感知的意境。
3.3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布局
在艺术创作中,主次分明是一条最基本的创作规则,也是体现审美规律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可知,中国山水画及古典园林的布局都具有主次分明的特点。具体如在山水画中,山水是整个画作的主体,画面中的水有干、支流之分,山同样有主、次峰之别,这些主次分明的构图让整个作品更具和谐之美。
4 结语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文化艺术殿堂中的两颗明星,其蕴含的文化思想、具有的美学形式值得我们投入巨大精力欣赏与研究。本文仅结合相关资料对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思想、美学表现等作了简单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学文,郭一丹.“身所盘桓目所绸缪”——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观念与美学思想[J].国画家,2021(4):56-57.
[2] 杨盟.中国山水画的装饰性意味之美[J].艺术大观,2021(19):28-29.
[3] 于婷.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应用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20.
[4] 宋玲.浅析东方美学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式美与意境美[J].大众文艺,2017(17):86-87.
[5] 张志惠.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形式美学比较研究[J].艺海,2016(4):67-68.
[6] 汪秀南.试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学对比[J].艺术品鉴,2015(10):163.
[7] 张译文.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学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8] 章晓岗,王长富.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漏窗营造的形式美[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2(12):135-137.
[9] 樊丽.从苏州园林探求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理论),2009(3):86.
作者简介:周妍(199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设计美学。
袁玮劼(1996—),男,湖北十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