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研究

2021-11-30 18:26刘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4期
关键词:工匠劳动精神

刘萌

[摘           要]  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但在开展过程中却受到了很多的阻力,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误解和轻视,片面地否定其教育意义和价值,这都在无形中曲解了劳动价值观念。因此,中职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积极以工匠精神为价值指向,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体系。就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關    键   词]  工匠精神;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186-02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还可以促进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中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实践性较强,且学生毕业后大多会选择直接就业,因此动手能力会关系到就业情况。为了让中职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就业生存,成为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在劳动教育中应适当融入工匠精神,并创新教学手段。

一、中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劳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可以推动个人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但劳动教育在落实过程中,受到了各种阻挠。从中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来看,这种阻力多是来自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对劳动教育理解不足,存在一定的偏差

虽然国家提倡劳动教育的开展,但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甚至出现了误读,这也会间接导致体力劳动被轻视。另外,大部分学生从小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信奉“智慧比体力更重要”这一理念,在学习中也是重视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动手实践,使劳动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从目前两种劳动教育形式就可以看出来,第一种被称为“形式化劳动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劳动课程逐渐被形式化,课程时间被其他科目教师随意挤占和瓜分,可能一个学期也不会开展一次劳动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虚拟课程”。第二种被称为“变异的劳动教育”,部分学校将劳动教育演变为一种惩罚方式,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犯错误等情况时,就会被教师惩罚清扫校园、打扫班级卫生等,这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抵触心理。

(二)学生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和劳动呈对立关系,并片面地认为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不再从事“不体面”的劳动工作,渴求未来能够从事轻松且报酬丰厚的“好”职业。中职生的这种心理和观念也加大了劳动教育实施的困难。另外,部分学校忽视了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设置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多是利用实践活动来代替教育,这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但无法在过程中培养劳动素养,最终只能导致劳动教育的内容陈旧、滞后,无法满足现今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且,由于学生尚不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很难形成双向互动,多是教师单向对学生灌输知识点。当然,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认识不到位外,还缘于中职院校自身定位不清晰,盲目照搬高校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使劳动教育变成了单纯的说教。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一)对劳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针对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理解上有偏差这一问题,学校要及时对其进行纠正。首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积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中职学校的定位,将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摒弃以往教学中只重视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对个人品质培养的教学方法,而是坚持落实素质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来教育学生,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且个人品质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就目前社会发展来看,企业招聘员工不再将高学历或是丰富经验作为录取的关键因素,反而更重视其综合能力和个人品质,如是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愿意吃苦耐劳等。其次,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还要加强宣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劳动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让其明白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并从心底接受并配合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不再将其作为一种负担,而是成长中的乐趣。

(二)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能力和意识的形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更需要教师不断的教育和引导。同样,想要让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及劳动意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逐步引导并培养。首先,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劳动教育内容,并将劳动教育的重点放在塑造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等多个方面。其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最好可以先根据其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一年级的新生在入学后,多会将重心放在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中,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将重点放在培养其劳动意识和习惯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目前的学习节奏,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探索和能力培养上,这时教师可以将培养重心放在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上,并引导学生将劳动技能与其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三年级的学生临近毕业,马上就要进入社会就业,主要烦恼如何应对职场和社会的挑战,教师在这一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时,就不能再一味地让学生参加劳动活动,而是要引导其了解工作中如何“善于劳动”,并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最后,教师要把握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内,还要在课内的基础上合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三)利用工匠精神弥补中职学校劳动缺失

正确且科学的劳动观念,正是中职生所欠缺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先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再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宣扬工匠精神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先从文化教育层面对学生展开教育,与学校联合营造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并激发个人劳动意识。教师也应结合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将社会文化和职业需求融入劳动教育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提高。举例来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校园劳动文化,学校应重新对校园进行规划,在走廊或展示厅中多挂一些与劳动相关的名言、事迹或是具有工匠精神人物的画像,并在学生经常经过的地方设计一些劳动标语。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劳动教育相关的标语或是名言警句,让绘制板报的学生写在上面并定期更换,这样学生在阅读板报时也会阅读到与劳动相关的标语。

(四)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是中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倡导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实际教学中,中职院校劳动教育中仍存在体系不完整、教学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学校需要组织教学讨论并制定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教育内容。首先,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色,应先将劳动教育纳入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并保證其顺利开展,不要被其他科目的教师随意挤占。而且要深度挖掘不同专业中蕴涵的劳动因素,开展更具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在课堂中多与其互动,促进思维发散,并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其次,劳动教育的开展不能仅凭语言教导,还要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与生活实际相关,但不能局限于打扫班级、清理垃圾等内容,还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对自身的意义;也可以与企业联合举办劳动活动,让学生到岗位体验实习,唤醒其劳动情感。最后,完善评价体系,教师需要丰富原本单一的评价方式,以“成长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进步和实际活动中的表现,并将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之一。

总的来说,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积极响应工匠精神的号召,并将二者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思维.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39-40.

[2]刘玮.劳动教育 观念先行: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41-42.

[3]荀大勇.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学生劳动教育:以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6):15.

[4]陆文忠.浅议把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8):199-20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工匠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