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全
[摘 要] 汽车故障诊断是实现汽车修理的关键,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的重要步骤。在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践教学中,存在着理论应用程度有限,教学范式具有局限性,教学手段比较传统等劣势,导致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知识理解不足,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通过对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特点的全面分析,提出改善汽车故障诊断教学问题并实现创新发展的对策。
[关 键 词] 汽车;故障诊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106-02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由于汽车作为一种工具具有维修需求,这也使得社会对汽修人才需求量增多。汽车修理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就是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由于传统的中职汽车诊断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熟练应用于实践,这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符合。所以应根据现实需要,实施有效的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策略,使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发展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水平,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一、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在成长阶段认知能力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学生在接触汽车维修时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逐渐熟悉汽车故障诊断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有充分的把握,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进度,按照学生的個性特点开展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汽车故障诊断过程的乐趣,从而实现主动学习,课程中能够投入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但是目前的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一般为教师主导,由于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课程导入方式,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突兀,不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不能投入课堂教学当中[1]。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利用学校准备好的教具,也没有将理论与实际教学关联起来,造成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感到枯燥,只能单纯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对实际操作手法掌握程度有限。
2.教育环境影响,重理论轻实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课程知识,还要应对升学考试的压力。这种压力造成学生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中,而是将大部时间投入习题的机械性训练[2]。这种教育理念导致中职教育偏离预定轨道。汽车故障诊断课程与基础学科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基础学科主要为习题练习,而汽车故障诊断课程需要通过实践掌握相关知识,能够将课本理论应用在实践中,才可以自主进行汽车维修工作。但是由于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器材受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便也受到影响,实践教学的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二)汽车故障诊断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学一体化建设还不够完善
中职院校汽车诊断与维修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科教学一体化建设水平。从课程性质来说,汽车故障诊断本就不同于过往的文化知识教学,它直接面向于未来就业,因此更强调对学生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训练。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体系的设置方面,要兼顾汽车故障诊断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增加在实训教学环节的发力,以确保学生获得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3]。但是从中职院校教学体系的建设情况来看,不少学校在汽车维修专业的硬件环境与教学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短板。比如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差,实训设备落后,仍停留于过往的机械维修层面,对于目前比较先进的汽车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等设备与技术引入不足,使得实训环节无法同步于汽车故障诊断的理论教学。教学一体化模式需要科学的教学理论以及大量物力、财力的支撑,但是当下许多中职院校在此方面建设不足,直接制约了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高效开展。
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多,辐射的知识面也很广,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还要具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一些中职院校中负责汽车故障诊断的部分教师是直接从机械、电子等学科或专业转过来的,他们本身没有在汽车维修领域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与训练,而且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也没有在汽车行业的工作经验,因此其专业教学水平是有限的。而且汽车诊断与维修的相关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也要求教师须不断通过生产实践来保持自己教学的发展性与前瞻性,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的钻研还明显不足。
3.学生主体意识薄弱
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一定的迷茫性,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规划,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带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应付教学活动。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性需求很不明确,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自主学习主张与意识,只会按部就班地遵照教师的思维逻辑。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依赖于自身已有知识体系同外部环境的冲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来完成认知结构的不断重塑。然而很多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在汽车故障诊断的学习中自主性与能动性难以被有效调动,进而限制了其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提高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占据了较多时间,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总结,长此以往,学生的基础知识会形成严重缺陷,给未来实践能力培养埋下隐患。教师在问题讲解的过程中,只注重答案的灌输,整个讲解过程浅尝辄止,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思维习惯,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4]。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问题分析思维能力,能够自主解决汽车故障诊断问题。
例如在汽油燃料供给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并实现有效教学。学生应通过多媒体模拟方式了解汽油供给原理,通过动画对电喷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零件和工作过程进行掌握,分析相关零件故障的检修方式,对油路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总结。还应了解化油器汽油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观察混合器的形成过程。在理论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汽车实际维修过程,使学生对故障诊断流程有初步了解,从而为理论知识学习蹚平道路。一辆大众宝来1.4T乘用车,行驶里程3万公里,汽车发动机出现了故障,需要多次启动才能点火,停放时间较长以后会重复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哪里的问题呢?为了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继续开展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在掌握燃油供给系统各个零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后,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产生不打火的原因。教师可以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自主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析過程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这种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工作开展更加顺利,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发现学生的优势,鼓励学生在优势领域充分发挥自我才能,激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通常只能在课上学习,课后缺乏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持续时间较短。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年龄小思维灵活的优势,开放课后实践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进行实践探索。例如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变速箱的拆装练习,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变速箱的工作原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本教学的知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学校还可以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竞赛,使学生有动力在课后进行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汽车故障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进入车辆制造、汽车检修、汽车4S店等单位工作,所以学生需要提前适应工作状态。学校可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模式,如此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将实际教学成果应用在工作当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认识中职教育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成果。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兴趣也有较大区别。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驱动作用,应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汽车故障诊断教学应不断优化,在实践中总结先进教学经验,可以使学生阶段性认识汽车构造,不断有全新的理解方式,使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成效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应认识到汽车故障诊断教育的实践作用,积极将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应用创新的教育方法提高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实际效果。这样,学生可以在汽车故障诊断课堂中学到实践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方式探究疑难问题,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有效性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闫绍伟.关于中职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创新与实践探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9(1):83-84.
[2]陈静.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0.
[3]蒋红枫.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世界,2019(22):56-57.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