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凌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越来越重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杨振宁教授说:“中国学生很优秀,但最大的缺点是他们不问问题,缺乏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提问能力。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新发布的《普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数学课上得到提高(简称四能)。中国教育界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倾向于对已经出现的课题进行研究,比如研究“数学情境和问题的提出”教学模式的吕传汉和汪秉彝,以及研究如何用波利亚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杨毅。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我国应试教育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教师在课堂上以考试为目的,向学生灌输信息,导致教师更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虽然一些学校已经实施了一些教学改革,反过来让学生在讲台上讲,教师和其他学生听的方式,但许多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数学课仍然有以下现象: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重点解决问题,忽视学生提问等。学生没有很强的提问能力,不敢问问题,甚至问问题不知道从哪里问起。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问能力存在很大的障碍,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便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学深度教学仍然依赖于低层次目标、过度先入为主、不够开放,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积极体验,强烈的质疑意识,对提问的热情,注重单一的知识评估;不会问或不敢问问题,提问水平不高。目前学生水平有限,提问能力也有限;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方法有问题,学生不积极提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很少关注学情,忽视学生的主观要求,学校教育目标不确定,忽视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些都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大多数教师教学的现状。对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一些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育策略。根据形势分析,通过培养学生提高数学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能力,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根据实践,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创造情境,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探索如何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造情境,以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增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提问和创新技能。
一、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按照新课标的主导思想,教师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关系,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愿意提问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心理障碍。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起身提问,但问题还没说完,其他学生就开始讨论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会停止对学生提问进行倾听,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不愿提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让学生表达内心的疑问。即使学生的问题有错误,教师也必须耐心解释学生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教其他学生提问时请举手,养成尊重其他同学的习惯。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轻松的氛围中安全地提问。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二、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发问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主体。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使用柔和、中性、非极端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问题意识。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胆量较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引导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摆脱胆怯,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此外,学生的个性也决定了问题意识的发展。毕竟高中生还年轻,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不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按照课标要求,把教育变成顺势而为。
三、构建良好的问题背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构建问题背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启发式原则。在教育问题的引导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致学生思维的碰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些提示信息,以便学生更好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其次,问题原则。要想创新和成熟,学生必须敢于质疑权威。在向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仔细思考,帮助学生发展问题的认识。第三,趣味性原则。由于高中生相对年轻,他们往往会密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在“随机事件概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创造有趣的情景,教师可以在教授知识之前,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讲“狄青与侬智高之战”的故事,重点讲述狄青抛铜钱鼓舞士气的部分,然后提问:“狄青抛了一百枚铜币,都是面朝上,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将关注的对象引入到学习内容中。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问题的認识。
四、积极扭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善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僵化,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从高中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应该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如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其运用到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进而让学生养成求知、问好问题的好习惯。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策略,在数学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