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荣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时代,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为了让人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抓取最有兴趣的东西,各种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都推出了快速视听的内容。
倍速“追剧”,已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文化娱乐和休闲生活方式。倍速能够改变播放的速率。一部1小时的剧,在开2.0倍速的情况下,30分钟就可以看完;扩展到一部剧,用20集的时长就能看完40集的电视剧,缩短了很多观剧时间。而比起跳着放,倍速播放并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
网上有一个关于“倍速”的调查,参与者近八成为上班族,超六成为90后。在选择倍速模式观看内容的类别中,音乐娱乐内容以68.2%居榜首,而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也占到了45.5%……还有一些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出了“5分钟看一部电影”“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等,把倍速带入经典阅读之中。诸如《一本书读通中外经典》《世界经典名著快读》《一分钟读懂×××》……这些指导阅读的图书,基本以速成、倍速为主。这些图书大多是对名著经典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情节梗概、人物角色作简明扼要的梳理,偶尔会加上编者个人的评价。这些图书透露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理念:教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名著的精华,从而不用再去啃原著这块“硬骨头”。
有学者认为,倍速阅读的流行,说明“速食”阅读的后经典时代已经到来,“过去的時代慢,所以是沉浸式阅读。后经典时代其实是在孕育一个新的审美快感,要看到迅速阅读的美学体验和这个时代相呼应”。但我们都知道,书籍所记录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要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所以,倍速阅读的流行,不能证明阅读的深度不再重要,也不能说明阅读需要去精神化。倍速阅读的弊端不仅在于这种阅读方式挤占了深阅读的时间,使我们无法形成理性化、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这种阅读方式忽视了对深刻思想的领悟和品味。
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速度”时代。对欣赏的事物,或精神对象,我们似乎已经没有了心灵的品味,没有灵魂的交流,没有精神的对话,一切以实用、消费为原则,快速见效、带来功利,一切要服务于这种追求速度的快乐,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成了我们文化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据。
今天,信息的洪流奔涌而至,我们更容易将智慧与知识、知识与信息混淆起来,更倾向于用经济学的方式来解决人生的问题,用娱乐的方式、技术的方式来对待文化的问题、精神的问题,物质力量、技术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也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彼此对立,又互相渗透,构成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所以,在这个文化“倍速”,甚至精神生活也“倍速”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回望心灵的能力,让我们的文化“慢下来”,让我们的精神“慢下来”。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化和精神的美、真、深的品质。
(摘编自袁跃兴《“倍速”时代,文化要“慢下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下生活的速度快,信息量大,所以人们的阅读方式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向“速食”转型。
B.经典时代的沉浸式阅读能让人领悟和品味深刻思想,并且形成理性化、系统的知识体系。
C.在互联网时代,音乐娱乐内容比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更加适合采用倍速模式观看。
D.文化和精神具有美、真、深的品质,它需要人们采用深度阅读的方式去感知、感受和感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几次举例,目的是论证人们在网络时代用娱乐、技术方式对待文化、精神问题的弊端。
B.文章基于对文字抽象特征的分析,作出了倍速阅读挤占深阅读的时间、忽视深刻思想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摆出事实,再分析利弊,最后联系时代背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D.文章既关注到信息奔涌,又主张文化、精神应“慢下来”,显示出作者客观而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倍速带入经典阅读中,只求速成、倍速而不去读原著,是忽视思考的杀鸡取卵之举。
B.时代的“速度化”,使快速见效、带来功利成为了人们文化乃至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据。
C.有学者从“孕育着新的审美快感”的角度认同“速食”阅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自觉。
D.倍速时代应该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和心灵的勇气和能力,这体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踏上前往火星的飞行旅程,跨越4.75亿公里后成功进行“太空刹车”,进而环绕火星飞行。近2亿公里外火星上空的这一抹“中国红”,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太空刹车”只有一次机会,“天问一号”的顺利抵达,既考验了中国航天人的技术能力,也体现了在高风险下敢于创新的志气。经历飞出地球、驻留太空和探测月球等一系列承前启后的技术积累,为火星乃至深空探测打下了技术基础;因应新问题、新挑战而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则为实现航天技术、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开辟了新路径。
由“天问一号”来看科技创新,从“嫦娥五号”月球取样归来,到中国空间站建设成功首飞……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突破,记录着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都说明,只要保持创新的决心和勇气,矢志走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能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用科技的自立自强支撑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天问一号激扬创新豪情》,《人民日报》2021年2月12日)
材料二
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24日完成第三次制动,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该集团说,该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开展科学探测,并计划在5月至6月之间着陆火星。
报道介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215天,距离地球2.12亿千米。
报道称,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包括一枚轨道飞行器和一辆火星车,将在着陆后在火星表面进行探测工作。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首批结果将在2021年内传回地球。
报道指出,“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独立的火星探测任务。
(摘编自《外媒:“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参考消息》2021年2月25日)
材料三
成功被火星捕获并完成“绕、着、巡”的第一步后,天问一号还有多项新任务———既要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更要为下一步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探测器经过几次轨道的调整,就是为了让天问一号“考察”之前选中的着陆点。天问一号的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为了给火星车和着陆平台“打前站”,环绕器将用携带的中分和高分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等设备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包括对预定着陆区进行详细的地形、地貌探测,对着陆区附近大幅宽、大面积的区域进行沙尘暴探测,为火星探测任务第二步的“着”提供预报,并择机实施火星着陆。
着陆巡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后,火星车将在科学任务轨道上进行探测,最终将形成火星全球图。火星车配备了能避开障碍、实施前行实时探测的全景相机,识别矿物质成分的多光谱相机。同时,火星车还装有4个“翅膀”———太阳能电池板。除此之外,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可以对火星进行全方位探测。装在火星车上的次表层探测雷达将对火星地表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内部结构进行“透视”,探测巡视区表面土壤厚度、冰层结构,获取火星地表和次表层超宽带全极化回波数据,并探测巡视区次表层结构,获取次表层地质结构数据。
由于地火远距离数据传输的时延,要求火星车必须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同时,火星光照强度小,再加上火星大气对阳光的削减作用,火星车能源供给比月球车更为困难———这些因素都使得火星探测任务更具难度和复杂性。
(摘编自刘峣《天问一号:为登上火星做好准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2月25日)
4.下列对“火星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星车在着陆巡视器成功軟着陆后,将在科学任务轨道上进行探测,其探测结果最终将形成火星全球图,首批结果有望在年内传回地球。
B.火星车配备先进,功能强大,全景相机能避开障碍,实施前行实时探测,而多光谱相机以及矿物光谱分析仪等设备则能识别矿物质成分。
C.火星车尽管装有四个“翅膀”形太阳能电池板,但由于火星光照强度小,加之火星大气对阳光有削减作用,其能源供给仍面临很大困难。
D.火星车配有探测雷达,它可以在火星表面对地表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内部结构进行探测,获取火星地表和次表层的相关数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问一号”探测坚持一次实现“绕、着、巡”三步走的战略,太空刹车,进而环绕火星飞行,几个关键环节的成功让火星探测有了坚实的基础。
B.尽管“太空刹车”只有一次机会,但是中国航天人凭借着敢于创新的志气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天问一号”在跨越亿万公里后成功被火星捕获。
C.由于星地距离远达2.12亿千米,地面无法对卫星制动过程进行监控,近火制动的难度加大,这对于环绕器的自主导航与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D.中国首次独立进行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还面临着超远距离通信延时等诸多难题,需要航天人激扬创新豪情,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加以破解。
6.我国攻克火星探测的难关具有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梅痴
薛培政
没人知道长岭爷为何经年画梅,常常一画就是半天,一幅接着一幅地画。听老辈的人说,钟情于梅花的长岭爷,早年曾在队伍上打过日本鬼子。复员回乡后,乡邻们就发现他脾性古怪,看上去有些疯癫,且尤喜梅花,常常在村南梅岭上一呆就是半天,乡邻们便猜想他可能在战场上被炮弹震残了大脑,落下了这般症候。因他极少与人来往,加之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姐妹操心,婚事也就耽搁下来。过了花甲之年,仍孑然一身,便入了“五保”。
入了“五保”的长岭爷生活无忧了,便开始练习画梅,也许是性格使然,这一画便不可收拾,且终日画梅不辍,画过的草图或墨稿摞了又摞,堆满了斗室。懂行的人看过他画的梅花后,称其画作虽算不得上乘,但下笔不俗,他笔下的梅树枝干坚硬,苍劲有力;错落的梅枝,虬曲灵动,肆意狂放;尤其是那幅残梅,虽主干断裂,枝条残缺,却傲然挺立,显现出坚毅的风格和不屈的灵魂,透出一股拙朴撼人的力量。
有人要收藏他的画作,任凭人家出价不菲好说歹说,他却死活不肯出手。每逢画累了的时候,他便泡上一壶闲茶,边自斟自饮,边摩挲着画作端详自赏:“唉,都是有灵性的生命啊,咋能说卖就卖呢!”随之拈起那幅刚画成的黄梅轻轻嗅了起来,就觉得屋子里溢满了清香。顿时,沉寂的思绪,又像长了翅膀一样飞扬起来。
那是7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发了疯的日军向国民革命军守备的某高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战斗已经打了三天三夜,双方仍处于胶着状态。
战斗间隙,坐在战壕里的士兵长岭,疲惫的身子斜靠在壕边的土墙上。由于阵地上已断粮断水,焦渴的他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下意识地环视四周,眼前一亮:战壕边那株被炮火摧残的腊梅,剩下的半截枝干依然挺立,仅存的几朵梅花仍绽放着绚丽。见此情景,他那被炮火浸淫的麻木已久的心灵萌动了。
“多么坚强的生命啊———”他顿时忘却了疲惫,呼地起身走向那株腊梅。也许求生的欲望太强烈了,他贪婪地将鼻子凑近梅朵嗅了又嗅,那股幽幽的清香,冲淡了连日刺鼻的硝烟。从此,这株残梅便走进了这个频临死亡的士兵心房。
落日凄艳,如血的残阳染红了西边天际。日军更加猛烈的攻击又开始了,眼见着身边的弟兄一个个倒下,再望着将被蚕食殆尽的阵地和窜上阵地的鬼子,他奋力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又望了一眼那株残梅,便纵身跳下了背面的悬崖。
所幸被悬崖下一棵柿树挂住,他幸免于难。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外打了多年仗的长岭爷,才背着一个黄布包裹回到了阔别的家乡。从此,他喜欢上了家乡的梅岭,梅花就成了心头挥之不去的情结。
每到隆冬,一簇簇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破蕊怒放之时,长岭爷就会喜不自禁地出现在梅丛中,反复欣赏着那朵朵傲雪斗霜的梅花,也许受其倔强不屈的生命气息浸染,恍惚中,战壕边那株残梅又浮现在眼前。
从此,他爱梅爱得如痴如醉,尤为钦佩梅花那傲寒不屈的风骨。往后的日子里,宣纸上那些造型独特、古朴典雅、花色多样、形态各异的梅花,便成了他终日的精神寄托。
日出复日落,花开复花谢,抗击倭寇的枪炮声早已远去,一幅幅画作消融着岁月的悠长。也许是上了年纪容易怀旧的缘故,长岭爷在作画之余,经常不时地念起战壕边那株残梅:“唉,那可是俺打鬼子的见证啊,俺那会可是拼了性命保家卫国的,若能在有生之年,政府承认俺打过鬼子,俺就心满意足了。”每每此时,凝眸墙上悬挂的那幅残梅,老人的目光里流露出渴望与期盼。
癸巳年初秋,长岭爷终于盼来了国家民政部将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喜讯。听说可与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老战士享受同等待遇时,他埋藏已久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不由得喜极而泣:“我现在啥也不图,只要国家给我发枚功勋章,我就死而无憾了!”
不久,长岭爷就变卖了所有的画作,并将获得的酬金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两年后,村里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取名为“梅岭小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抗战老兵长岭将抵御外侮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他在内心深处把国家认可其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功勋章看得比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更为重要。
B.小说对战地如血残阳的描写,既高度凝练,给人以凄艳恢宏的厚重感,又注入丰富意蕴,烘托了战争的血腥惨烈,寓示了人物以身许国、九死一生的命运。
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将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与和平安宁的生活画卷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讴歌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表达了永保和平的美好心愿。
D.小说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梅”这一重要意象,主人公画笔下的梅不仅是其眼中之梅,而且是其心中之梅,他与梅已经融为一体,梅品即人品,人品即梅品。
8.小说中的长岭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柯灵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本小说中的“战地残梅”正是这“一着棋”。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节选自《宋史·李伯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試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改校书郎/奏言/台评迎合上意/论罢三人忠邪/不辨/乞同罢/帝不允/监察御史陈垓连劾罢之/
B.召试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改校书郎/奏言/台评迎合上意/论罢三人忠邪/不辨/乞同罢/帝不允/监察御史陈垓连劾罢之/
C.召试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改校书郎/奏言/台评迎合上意/论罢三人/忠邪不辨/乞同罢/帝不允/监察御史陈垓连劾罢之/
D.召试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改校书郎/奏言/台评迎合上意/论罢三人/忠邪不辨/乞同罢/帝不允/监察御史陈垓连劾罢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指对君主、尊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犯理宗潜讳则指冒犯宋理宗不为人知的名讳。
B.太学,即国学,是古代官办的大学,宋代兼置国子、太学,为传授历代经典的最高学府。
C.经筵,指帝王为研读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尚,为执掌之意,尚书即掌管天子文书,由于理事日繁,后分部掌管,各部长官为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伯玉恪尽职守,不计个人得失。无论贵戚还是大臣,他都按律行事,直言指责,虽然后来遭到陈垓、何梦然、黄万石等人的告发、弹劾,但他在所不惜。
B.李伯玉忠心可鉴,临危而受君命。在贾似道独揽朝政大权之际,皇帝把他请进卧室交心密谈,准备让他参与朝政,以扭转时局,但因他不久病逝而未能实现。
C.李伯玉仗义执言,敢于指摘时弊。他认为童子科考试只重视对奇异童子的选拔,这样做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能促进风气习俗的淳厚,请求将之废除。
D.李伯玉不避权势,气节风骨远扬。权臣贾似道议事时扬言百官升迁都仰仗其提拔,但他坚称自己靠的是真才实学,因刚正不阿,被朝野誉为“铜山铁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引故事弹台臣萧隶来,迁著作郎。帝怒,降两官罢叙。(5分)
(2)既退,即治归。以显文阁待制知隆兴府,右正言黄万石论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宛陵①送李明府②罢任归江州③
来鹄④
菊花村晚雁来天,共把离觞向水边。
官满便寻垂钓侣,家贫已用卖琴钱。
浪生湓浦⑤千层雪,云起炉峰⑥一炷烟。
倘见吾乡旧知己,为言憔悴过年年。
【注】①宛陵:古县名,治所在今安徽宣州市。②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③江州:今江西九江。④来鹄:家贫,工诗,隐居山泽,举进士,屡试落第。⑤湓浦:湓水,今名龙开河,流经九江,北入长江。⑥炉峰:指庐山香炉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与友人都有着高洁品行,所以在友人任满还乡后结伴到秋水边把酒赏菊。
B.颈联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江浪汹涌雪白、庐山烟云笼罩的景象,如幽深的画境。
C.尾联由实写转入虚写,以请友人向老乡故旧带话口吻表露诗人安贫乐道心迹。
D.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生活困顿愁苦和友人生计难以维系,给人以浑厚沉雄之感。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两句,以雕刻器物作比,从正面强调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的道理。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两句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3)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农耕民族推崇的自然经济,手工业随之发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面朝黄土耕作,利用工暇之时制作生活工作所需,凡用具、工具、农具、家具以及衣帽鞋袜都自己动手制作,久而久之,手工成为了手艺。较之工业文明,手工业文明更能寄托人类的情感。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打开幸福之门。()。中国手艺的积累大都以实物诉说。中华文明硕果累累,仰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先秦的青铜、汉代的漆器、唐之金银、宋之陶瓷,元明清,中国古人的手艺不经意间将生活艺术化,让后人仰而视之,。而劳作之中,工具成为帮手,让手工业趋于便利,然后得以长足发展。中国传统手工业在生活与工作两大领域:生活上,中国人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将手工艺术化;工作上,工具的发明及使用成就了几千年的中华灿烂文明。手艺具有思想,思想能放出光芒。对中国人来说,手艺是古代中国的命根子,我们曾长久地攥着这命根子,让民族长寿至今。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食其力 目不暇接 肃然起敬 各显神通
B.自食其力 不胜枚举 诚惶诚恐 大显身手
C.自给自足 不胜枚举 肃然起敬 大显身手
D.自给自足 目不暇接 诚惶诚恐 各显神通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用思想和双手在生活中提高质量,在工作中提高效率,编制生活景象,制造工作便利
B.人们用思想和双手制造工作便利,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同时,编制生活景象,在生活中提高质量
C.人们用思想和双手制造生活便利,在生活中提高质量,同时,编制工作景象,在工作中提高效率
D.人们用思想和双手编制生活景象,制造工作便利,在生活中提高质量,在工作中提高效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打开幸福之门。
B.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使之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通向幸福之门。
C.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使之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打开幸福之门。
D.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通向幸福之门。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句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目前,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加入了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明确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今日埃及人報》报道说,阿中疫苗合作将有效地增强阿拉伯国家的抗疫能力。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刊文称,中国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落到实处,把疫苗提供给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疫苗“在全球舞台发挥关键作用”。
21.下面是“共和国勋章”的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也被称之为“红船精神”。“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其征途上砥砺前行,推动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学史沉思,可以知来路;悟史力行,可以开新局。
校团委响应团中央的号召,组织全校学生学习党史,并举行“追寻·铭记·传承”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