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彪
九江市中医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颈椎病是由颈椎退行性病变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早期病变时,临床症状多以头颈肩部疼痛、肌肉酸痛为主,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至严重病变,导致患者上肢放射性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1]。药物是颈椎早期病变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痹祺胶囊属于中药制剂,内含马钱子粉、地龙、党参、茯苓等多种中药材,具有益气养血、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颈部气血运行,加快血液循环,以清除瘀阻之物,缓解颈椎肌肉酸痛、疲劳,改善颈椎病变[2-3]。而临床早期治疗多提倡综合疗法,以快速缓解颈椎不适症状。颈部红外线治疗仪属于物理治疗仪器,利用红外线的温热效应,可升高颈部组织温度,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强局部物质代谢,改善局部组织活力和再生能力,从而可发挥减轻颈椎病变程度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痹祺胶囊联合颈部红外线治疗仪理疗对颈椎早期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即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颈椎早期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7~45岁,平均(36.89±4.27)岁;体质量指数19~24 kg/m2,平均(22.03±1.12)kg/m2;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94±0.23)年;文化程度,大专10例,高中22例,初中11例。试验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26~47岁,平均(36.92±4.29)岁;体质量指数19~24 kg/m2,平均(22.06±1.14)kg/m2;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96±0.25)年;文化程度,大专11例,高中21例,初中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4]中颈椎早期病变相关诊断标准;伴随不同程度的颈肌酸痛、僵硬等症状;X 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伴随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等;颈椎退变严重,存在手术指征;存在精神障碍;对本研究用药过敏。
两组均口服洛芬待因缓释片(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16,规格布洛芬0.2 g,磷酸可待因13 mg)治疗,1片/次,1次/d。
对照组加用痹祺胶囊(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10026,规格每粒装0.3 g)治疗,4粒/次,3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部红外线治疗仪理疗,选取飞利浦HP3643型红外线治疗仪,设置频率为50 Hz,功率为350 W 照射颈项部,灯距30~40 cm,30 min/次,1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28 d。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时间、颈部肌肉僵硬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和治疗28 d 后,采用McGill 简化量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价两组颈部酸痛症状,量表包含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3个部分,其中PRI 包含11个感觉项和4个情感项,每项0~3分,评分0~45分;VAS 评分0~10分,由患者主观判断,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PPI 评分0~5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2)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时间及颈部肌肉僵硬消失时间:记录两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时间及颈部肌肉僵硬消失时间。(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头晕、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RI、VAS、PP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PRI 为疼痛分级指数,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PPI 为现时疼痛强度
组别 例数 PR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3 12.03±2.12 3.22±0.64对照组 43 11.89±2.07 4.89±1.02 t 0.310 9.094 P 0.758 0.000组别 例数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3 6.49±1.13 1.35±0.28对照组 43 6.52±1.15 2.11±0.36 t 0.122 10.927 P 0.903 0.000组别 例数 PP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3 3.46±0.55 1.13±0.22对照组 43 3.49±0.58 1.59±0.24 t 0.246 9.265 P 0.806 0.000
试验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时间及颈部肌肉僵硬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时间及颈部肌肉僵硬消失时间比较(d, ±s)
表2 两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时间及颈部肌肉僵硬消失时间比较(d, ±s)
组别 例数 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时间 颈部肌肉僵硬消失时间试验组 43 15.42±2.13 9.15±1.47对照组 43 18.63±2.45 12.36±2.09 t 6.484 8.238 P 0.000 0.000
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1/43);试验组出现1例胃肠不适、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颈椎病发病复杂,临床认为慢性劳损是诱发早期病变的主要原因,受长期不良睡眠体位、工作姿势、过量颈部运动等因素影响,颈部可产生累积性损伤,颈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可逐渐劳损,增加椎间盘负荷,出现退行性变化,引起颈部酸痛等症状[5-6]。而中医将该病归属于“骨痹”等范畴,认为其多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或久坐不动耗伤气血,筋骨失于濡养;或因外伤致使气血瘀滞,卫外不固,加之风寒湿邪客于经脉,以致经脉挛急,故而发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益气止痛为主。
痹祺胶囊内含多味中药材,其中党参可生津养血、补中益气,丹参可活血祛瘀、养血安神,两者可活血不伤正,补血而不留瘀;茯苓、白术可补气健脾、益气养血,气血旺则可濡养筋骨;马钱子粉可通络散结、消肿止痛;地龙、牛膝、川芎能活血通络、舒经止痛;甘草可调和诸药,降低马钱子粉毒性,增加用药安全性。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解肌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痹祺胶囊能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充血,加快内部炎症介质吸收,解除神经根刺激,以缓解临床症状[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PRI、VAS、PP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时间及颈部肌肉僵硬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痹祺胶囊联合颈部红外线治疗仪可加快颈椎早期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分析原因如下,颈部红外线治疗仪以温热效应为作用基础,通过红外线照射患者颈部组织,可升高组织温度,扩张毛细血管,以加快局部血液流动,提高局部代谢能力,为组织细胞恢复活力提供良好营养物质,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同时,红外线照射可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加快局部炎症反应消退,减少致痛物质生成,消除肿胀,减轻疼痛感;此外,红外线还能抑制神经系统兴奋性,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颈部红外线治疗仪与痹祺胶囊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从不同作用机制下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加快劳损组织修复,以阻止病情进展,缓解颈部肌肉酸痛等症状。
综上所述,痹祺胶囊联合颈部红外线治疗仪理疗可增强对颈椎早期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消失,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