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30 06:20李建春
花卉 2021年2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农药林木

李建春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西武鸣 530114)

林业生态系统在病虫害抵御上较差,近些年来,天然林的数量日益减少,让本就羸弱的抗病虫害体系更弱。过去为了防止病虫害,一般会选用化学药剂,然而不合理的使用,会增强病虫害的耐抗性,对林业生态系统而言也是一种破坏。对此,就要运用生物技术,其就是运用不同生物物种间的制约关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增强防护的效果。

1 林木病虫害现状

1.1 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林业生态系统自身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弱。当前天然林的面积以及数量不断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林业的自然保障能力就会变弱。林业病虫害的特点主要有:①经济林限制了原有天然林的发展,让病虫害程度加重;②产生病虫害的林木面积不断扩大,让预测工作的难度增加,病虫害的发展让林业资源产生严重的损失,破坏了生态环境。

1.2 化学防治的弊端

以往出于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通常会选用化学防治方法,然而实践证明,并不适合林业生态系统,主要是因为:①天然林的面积大,在林业生产中林业结构经常会有变化,运用化学防治手段难度较大;②化学防治手段的防治效果只限制在短期上,除了会作用于防治生物之外,还会毒害到有益生物,给林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1]。

2 林木病虫害发生原因

2.1 林木结构单一

国家提出植树造林绿化政策,各地方也在积极的落实,人造林面积不断增加,人工林中占比较多的是纯林,结构单一。和天然林对比,人工林还有一定的生态缺陷,更加容易产生病虫害。

2.2 气候变化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加重,因为气候变暖、干旱频发等情况,导致环境变化异常,除了让林木衰弱进一步加剧,还更容易产生虫害。越冬虫害数量日益增加,爆发病虫害的概率就会提高。

2.3 病原菌数量增多,林木生长不良

林木病害主要可以划分成两种,一种是侵染性病害,主要是因为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播速度很快,基于感染其他健康林木,让病害进一步蔓延;另一种是非侵染性病害。一般是因为不适宜的相关因素引发,没有传播性。病原菌数量增加,易产生侵染性病害;如果林木生长状态不是很好,再碰上恶劣环境,易产生非侵染性病毒。

2.4 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之外,一些管理者只看重利益,却忽略了病虫害的防治,也容易出现病虫害。另外,国内对外贸易在快速的发展,可能会从境外传入[2]。

3 生物技术的优缺点

3.1 优点

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很多,主要可以分成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以往在病虫害防治中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如化学药品、杀虫剂等,在短时间效果显著,然而就长远角度而言有严重的危害。如果化学药物喷湿的量不够,长期药物作用下就会让部分病虫繁殖速度加快,还会让病虫具有抗药性,更易复发,甚至还会有新的病虫害出现。如果化学药剂的喷湿量太多,由于残留量大、毒性大,林木很难全部代谢以及分解。而运用生物技术,并不会让病虫害出现抗药性,还可以让病虫害与天敌间形成生态平衡,不会给土壤和环境带去破坏,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生物技术,运用的资源材料很多,材料易得到,这可以降低成本。

3.2 缺点

①生物技术的起效速度较慢。在采取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时,要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确保森林生态体系的平衡,所以,防治效果的起效较慢;②运用生物技术中可能会引进某种生物,导致产生生物入侵,若是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易让入侵生物泛滥,给病虫害防治带来消极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③生物技术限制性较强。病虫害的天敌有很多,引进物种后可能会给当地环境带来影响和破坏。这就需要依据生物的特点、生物与森林资源关系,合理的选择,最大限度降低其他生物入侵的概率。

4 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4.1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使用化学药剂,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长时间使用会让药剂残渣在土壤以及水体中富集,让防治对象逐渐出现抗药性。科研人员运用生物技术从草药中萃取出带有抗病虫害特性的成分,还从一些动物体内以及菌类中提炼出有应用价值的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一般是有机物组成的,可以在自然界中分解,解决化学药剂残留以及富集的问题[3]。且生物农药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精确控制杀灭目标病虫害的范围,不仅可以防治病虫害,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基于查阅有关资料以及研究成果,总结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生物农药技术,如表1 所示。

4.2 利用生物酶,抑制病虫害生长

国内在生物酶方面的研究得到显著的发展,对害虫的研究证明,害虫体内有很多的蛋白酶抑制剂,作用就是促进害虫的生理代谢。所以,相关专家学者就对蛋白酶做研究,基于对肠道蛋白酶活性进行抑制,害虫在没有氨基酸的情况下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对病虫害防治具有积极影响。

很多生物体内都有蛋白酶抑制剂,这是确保其正常代谢的基础,可以对外来的蛋白水解酶进行抵制和分解,发挥防护的作用。国内专业学者积极的研究蛋白酶抑制剂,对林业虫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林业管理人员就要有效运用蛋白酶抑制剂,限制害虫生长,给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3 生物灯光的技术

很多林业害虫喜欢在特定光线以及强光照条件下生存,所以,可以利用害虫的这一特点进行防治,运用灯光引诱害虫,实践证明,效果比较理想,这种方式的投资少,见效快,容易操作。基于清点一个地区诱捕到的害虫,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给大规模虫害防治以及灭杀奠定基础,提升防治的效果。

4.4 发挥鸟类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作用

众所周知,鸟类是害虫的天敌,通过鸟类防治病虫害,十分环保,操作也简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维护林业生态平衡。国内用来防治病虫害的鸟类主要有扇尾沙锥、杜鹃、啄木鸟等。日常要注意保护这些益鸟,减少对益鸟的捕杀率,提升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4.5 积极引进天敌昆虫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一般会引进捕食性昆虫,需要把控好投放数量。这就需要结合林业情况,合理地投放天敌昆虫,如果数量太多会让昆虫数量变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投放数量太少,消杀害虫的效果不理想。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要注意增加昆虫种类,维持生物多样性,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治病虫害。

4.6 加强人工诱杀技术的应用

通过应用人工诱杀技术能够减少病虫害数量,为林业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当前主要有两种人工诱杀的方式:一种是植物诱杀,也就是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区种植能够捕杀害虫的植物,对病虫害数量进行控制和减少。另一种就是人工信息素诱杀[4],即人为释放特殊的物质或者是动物可以识别的信号,将害虫引诱到特定区域内,让召集同伴或者是雌雄交尾,集中杀死害虫。运用该技术,要先对林业植物中害虫雌雄的信息进行采集,再运用技术研制动物信息素。就当前国内发展情况而言,该技术还在试验阶段,具体的运用范围和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通过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以人为因素之外的生物来降低病虫害的数量以及活性,不仅能够控制病虫害,还不会毒害到非防治对象,可以有效减少成本投入,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当前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的运用还在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探索以及实践,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增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生物农药林木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