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分析及建议

2021-11-30 07:05马昭才张东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种粮河南河南省

马昭才 张东辉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周口466001)

粮食是社稷之本,是关乎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直接关乎政治安全、政权安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 “定海神针”。 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无旁贷。 习总书记对河南粮食生产一直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 他强调:“河南作为农业大省,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应有新担当新作为”。 本文作者针对河南粮食生产现状,分析困扰河南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1 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

1.1 区域概况

河南地处北纬 31°23′~36°22′、 东经 110°21′~116°39′。 东西约 580 km,南北约 550 km,国土面积16.7 万km2,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17 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1]。 河南省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历来都是全国重要的农耕区。

1.2 资源概况

河南省年平均气温为12.1~15.7℃, 年均日照1 848.0~2 488.7 h, 全年无霜期 189~240 d, 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2]。 河南年均降水量532.5~1 380.6 mm,但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5%~60%。 河南省的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黄褐土、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等[3]。 气候特点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热丰沛,秋季日照充足,冬季寒冷有雪,十分适宜于粮食生产。

1.3 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及单产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2020 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0 年来,河南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 000 万hm2以上,面积起伏波动不大(表1); 2013 年以来粮食产量保持在 6 000 万t 以上,且呈递增趋势(表2);单产水平在5 566.79~6 356.21 kg/hm2之间,呈总体递增趋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年度间差异较明显(表3)。 此外,2020 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 粮食播种面积1 073.88 万 hm2, 总产达到6 825.80 万t,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0.19%,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23.07%,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表1 河南粮食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单位:万hm2)

表2 河南粮食总产变化情况(单位:万t)

表3 河南粮食单产变化情况(单位:kg/hm2)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粮食生产效益偏低

虽然国家陆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 种粮收入持续增长, 但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种植对象多为留守的“老弱病残”人群,致使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增加,同时化肥、农药为主的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都造成了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种粮效益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2019 年农民每亩小麦生产成本增长1.03%;每亩小麦的人工成本净增 61.31 元,增幅高达20.71%。

2.2 粮食生产方式粗放

目前专业从事种植的农户, 受自身文化水平及科学素质的影响, 思想观念和农业生产技能有待提升,对新技术及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低,造成许多高产高效新技术推而不广, 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粮食生产的粗放经营。 而本应该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多以简单的种植、养殖为主,推广新技术的动力不足,粮食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科技创新急需加强

河南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 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育种技术手段落后, 当前省内育种单位多采用杂交育种等方式,存在新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新技术运用不深入、抗病抗逆不全面、品质性状不协调、肥水资源利用不高效等共性和关键问题。 二是受财政资源的影响,河南省在农业科技创新上的资金投入不足。 三是新品种对粮食支撑作用发挥不够。 尽管河南“十三五”期间审定了许多品种,但既缺乏突破性的优异品种,也缺乏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高效、适宜轻简化栽培于一体的品种。

2.4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

河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地貌特征,造成极端天气较多、降雨不均衡,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相对频发, 尽管近年来已经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但历史欠账较多,农田基础设施整体上仍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导致作物适应性受到限制、品种优质高产潜力难以发挥,粮食作物在自然灾害的作用下减产严重。

3 发展建议

3.1 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要加大对农民的种粮补贴, 提高粮食回收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建立健全农药化肥价格管理体系,及时调控主要农资的市场价格,降低生产成本;三要强化信息渠道建设,使优良品种快速进入生产一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3.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培育现代粮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

一是梳理出产权明确,有保障、可兑现的土地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将土地向种粮大户、种植能手转移; 二是建立多元化服务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三是地方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增加资金用以设立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培育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企业,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3.3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

一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育种单位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培育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稳产性好、适宜轻简化栽培且市场反映好、农民喜爱的农作物新品种;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把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 作为财政支出和预算保障的重点,通过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增加科技创新经费;三是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抓好优良新品种展示田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应用优良品种。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一是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建设田间配套设施齐全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二是建立健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由地方财政拿出专项资金, 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维护的支持力度; 三是对建成的农田基础设施实行严格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猜你喜欢
种粮河南河南省
送伞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