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波 凤舞剑
(1.徐州市贾汪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站 江苏徐州221011;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221006)
桃是世界六大水果之一, 产量位居落叶果树产量的第 4 位。 桃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落叶小乔木,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的落叶果树[1]。 桃美味可口、果肉细腻、香味沁人心脾,深受消费者青睐。 我国桃的栽培面积达到86.7 万hm2, 产量达到1 663.4 万t。 徐州地区作为桃树适生区,栽培面积已达到1.2 万hm2, 主要集中分布在徐州市的新沂、贾汪、沛县、铜山等市(区),其中贾汪地区桃树栽培的品种多、面积广、产量高、品质优,给果农带来了良好的收益,栽培面积也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贾汪区政府正在着力打造桃产业特色小镇, 推广了江苏省现代桃产业集成技术,配套了轻简树形、生草制度、壁蜂授粉及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 其中桃园生草的应用,能够减少中耕、培肥地力[2],有利于提升果实品质,促进桃产业的提档升级。 笔者通过对桃园生草的应用研究, 旨在为桃树轻简标准化栽培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因草根密度较大, 故生草能有效地减少果园水土流失,又能促进土壤形成较好的团粒结构,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3]。 桃园生草之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增加约0.1%,连续5 年增加约0.5%。 生草刈割后,生草量 15 000~22 500 kg/hm2, 相当于施入 37 500~45 000 kg/hm2的优质圈肥。 若行间种植白三叶草等,其固氮功能为150~195 kg/hm2,相当于增施尿素30~45 kg/hm2。 生草果园对比清耕园有机质含量增加60.8%,且养分吸收多,生草区土壤团粒结构好,缺素症(缺钙、缺磷等)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概率减少。
生草后省去中耕除草的成本, 据用工成本及化学投入品估算, 生草4 年, 其生产费用减少13%左右。 根据国外22 年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生草区比清耕区的桃树生长势好,果品产量增加30%,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缺素症状和灼伤果的发生风险。
由于草层覆盖,土层夏季不热、冬季不冷,桃树较少发生灼伤和冻害,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据调查研究表明,三叶草层下,冬季地表温度可增加1~3℃,5 cm 厚的土壤层温度增加 2.5℃左右,20 cm 厚的土壤层温度增加1.5℃左右; 夏季草层下地表温度降低 5~7℃,5 cm 厚土壤层温度可降低 2~4℃,20 cm厚土壤层温度可降低1.5℃左右。 根据各地测定数据表明,桃树生草区比清耕区夏季温度降低5~7℃有利于果实着色,冬季温度提高1~3℃则会有效预防桃树冻害。 生草桃园,在进行化学防控时,天敌昆虫可躲藏于草层中。 据调查,由于生草园中的天敌昆虫如瓢虫、小花蝽、中华草蛉、食蚜蝇、食蚜螨等的存在,利于实施绿色防控,从而降低了农药残留[4],提升了果品的品质[5]。
自然生草是最简化的生草方式[6],即保留桃园里自然生长的杂草,如早熟禾、灰灰菜、苋菜、蒲公英、苦苣菜、马齿苋、小旋花、刺儿菜等,待草高达20~30 cm 时进行刈割,留草高度7~8 cm,以保持杂草的再生能力。 对刈割下来的草,可随撒于行间或堆撒到树盘或树带内,起到覆盖作用。 为了促进行间草层的生长,可在雨前往草层上撒施氮素肥料,施用有机氮肥,促进杂草旺盛生长。 在桃采收前,将草层再刈割一次,留草高度7~8 cm,既方便摘袋摘叶及采果等作业,又利于草层安全越冬。
2.2.1 行间种油菜 春、秋季在行间栽植油菜,在油菜开花结籽前进行刈割,覆盖于树带或树盘内,压上一层薄土,以利于腐烂。 油菜刈割后,立即硬茬点种黄豆、黑豆或绿豆,待豆类开花结荚初期进行刈割,覆盖于行间或树盘内,上面压盖土。 这种生草方式适宜于灌溉条件差、肥源不足的果园。
2.2.2 行间种其他草
(1)草的种类:单一的草种可以选择黑麦草、紫羊狐茅草、三叶草(红、白两类)等[7];复合草种有“三草合一”,即行间种植百喜草、株间种植白三叶草与多年生黑麦草。 “三草合一”的方式比较适宜于缓坡地桃园。
(2) 播种期: 种植三叶草的, 环境气温稳定在15℃以上,春播一般在3 月中旬或3 月下旬,秋播一般在8 月中旬至9 月中下旬, 这段时间土壤墒情较好, 杂草长势弱, 三叶草出苗好。 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的, 秋播适合在9 月中旬至10 月上旬。 种植百喜草和雪里蕻的, 主要以春播为主, 播种时间在3月中旬至4 月上旬。
(3)播种量:白三叶草播种量为 7.5~15.0 kg/hm2,多年生黑麦草播种量为15~25 kg/hm2,百喜草播种量为 25 kg/hm2, 雪里蕻播种量为 10.5~15.0 kg/hm2。
(4)整地与播种:播种前先整地并耙平,打碎大土块,施入750~1 050 kg/hm2的磷肥和1 050 kg/hm2的尿素。在播种前1 d,用50℃的温水浸种,倒入种子时要不断地搅动,浸种8 h 后捞出自然晾干后进行播种。 播时先把种子与适量细沙混匀撒于地表,然后再耙入土中,覆土0.5~1.5 cm。 春季选择条播,行距20~30 cm,秋季以撒播为好。草带应控制在离树带40 cm左右处,以便留出施基肥带。
(5)苗期管理:出苗后半个月,勤拔除田间杂草,并施入尿素 60~75 kg/hm2, 全年共施入尿素 225~300 kg/hm2,可采用冲施、撒施和叶喷施,成坪后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
(6)刈割和翻耕:待草高 20~30 cm 时进行刈割,留草高度7~8 cm,以保持杂草的再生能力。对刈割下来的草,可随撒行间或堆撒到树盘或树带内,起到覆盖作用。 为了促进行间草层的生长, 可在雨前撒施60~75 kg/hm2的尿素肥料,施用有机氮肥,促进杂草旺盛生长。 在桃采收前,将草层再刈割一次,留草高度7~8 cm,既方便摘袋摘叶及采果等作业,又利于草层安全越冬。
若刈割不及时,草长得太高,会严重影响到树冠下层的通风透气,同时也会发生草树争光、争气与争水的矛盾[8],故要适时刈割。
刈割行间草层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 如果采用人工刈割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很低。 因此,规模化桃园必须采用机械化刈割。 采用手持小型割草机收割, 单人每日可以完成0.3~0.4 hm2的草层工作量;采用拖拉机收割,单人每日可完成3~5 hm2的草层工作量。
连续生草7~8 年后, 常因草根密集而造成表层板结,严重影响土壤透气、透水性,故生草7~8 年后必须把行间耕翻1 次[9]。 生草后,由于有草覆盖保护,桃根系容易上翻, 在严重干旱和寒冬时根系会受到伤害,故注意覆土保护。 多年生草后也会给桃树病虫害提供潜伏和产卵的场所,甚至会发生兔、鼠危害,故要加强病虫、鼠害的预防工作。
桃园传统的清耕管理,不仅劳动力成本高,而且造成土壤保肥持水能力弱,增加了农药、肥料、覆膜等农资成本。 果园生草的实施,不仅可以保持水土、培肥地力,还具有节本增效的效果[10],果园小气候环境生态效益良好[11]。果园生草分自然生草与人工种草2 种方式,笔者对生草的品种、播期、播量、生育期管理及刈割都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 并对生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评价与管控。
随着人工成本的逐步提高, 雇工型果园用工成本显著地增加。 因此,在推广桃园中生草时,选择适宜的生草方式,以及生草的品种、播期、播量及刈割管理是解决生草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是桃树省力化栽培管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