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超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调研表明,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呈现出明显的长期性、复杂性特点,相关国有企业对混改的重要性认识模糊,对企业内部的资产处理、财务管理等重视不够,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问题多,内控力不足、风险防范不到位等常见问题,无法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正确认识国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国企财务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使国有企业转型、创新目标切实达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竞争机制难以发挥出效用,市场调节也就无从谈起。此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国有企业想要实现稳健发展不太可能,公平的竞争氛围也难以形成,这对民营企业发展会产生限制作用。
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在灵活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并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是保证混改有序展开的重要基础。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予以深入展开,可以将国企、民企拥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能够实现有机整合,如此可使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企业前行的脚步会更加稳健。
此外,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在对国有资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效落实资本管理,以适应当下的市场规律。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切实完成好资本运作能够保证投资带来更为理想的效益,而这就是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予以实施的根源所在[1]。
为了保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顺利展开,企业员工持股是可行的方法,但要从利益分配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可行方案。然而从国有企业现状来看,制定适宜企业发展的员工持股方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员工持股的具体比例、范围、行权条件以及退股方案等得不到员工的认可,就会使员工积极性明显降低,激励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因此,国有企业在展开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股权分配加以关注,制定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企业竞争力,以促进公司经营与员工收益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若想保证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资本运作的意识和水平需要大幅提高。然而,国有企业在行业内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其对资本市场运作的了解很少,在对资源配置展开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此外,国有企业对资本运作团队的建设也不够重视,团队专业性不够,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展开,国有企业吸纳的非公有制资本将持续增加,一旦运营团队的专业素养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则会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限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的机制体制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大幅增加,但同时会使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也明显增加。从当下国企财务工作现状来看,风险防控机制并不完善,对改革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国有企业没有认识到防控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则会处于被动应对状态。有些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建立起了风险防控体系,然而风险预警、干预、处理等方面的制度依然不够健全,混合所有制开始实施后,财务风险的发生频率会明显增加,带来的影响是难以预估的。在开展风险防范工作时,国有企业一般是将其交由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来完成,也就是依靠主观经验来予以判断,这就使财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防控。
国有企业中从事管理的相关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综合能力也有待提高,企业未进行混改前还能够应对自如,然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开展后,新的体制机制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综合能力更全面的各类型管理人员,这就对企业原来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挑战,致使部分人员无法面对出现的改变,甚至会产生抗拒感,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状况。
若想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顺利展开,国有企业要将产权结构改革予以有效落实,确保权力制衡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国企改革牵涉到多方利益,如何保证股份持有者、政府这两者的利益能够真正实现制衡,是改革重点。所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需要对新纳入资本进行有效管理,确保产权机构能够更加透明,使利益矛盾能够切实消除。此外,若想将混合所有制真正落到实处,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更具吸引力的员工持股方案来引导员工参与融资,确保产权结构体系能够更加完善,进而使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来。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若想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从国有企业治理的现状来看,应确保权责明确和职责分离。权责不清就会导致部门间或员工间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如果不能做到职责分离,那么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并且出现问题后也不利于问题的发现,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混改后企业经营的好坏不再只对国有资产的增值或贬值产生影响,它还直接关系着外部投资者和参与混改的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权责明确和职责分离就是混改多方利益的基本保障。此外,国企财务部门要特别加强资金管理。资金链的断裂是压倒许多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健康稳定的资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国有企业的运营是离不开资金支持的,然而想要确保资金配置能够真正得到优化,使得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专业技术团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构建起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实现最大化[2]。
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若想确保国有资产可以在市场中保持有序流动,保值增值目的能够切实达成,可设置专业化的投资运营公司,并保证运营团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使管理工作富有实效。为了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得到提升,应该通过可行的措施来保证运营团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对并购、重组、上市等手段加以充分利用,进而使得企业在市场中能够保持竞争优势。此外,将民营资本引入之后,还要保证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各自具有的优势能够得到互补,以达到国有企业混改的目的。
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每位员工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国企混改正式启动后,有些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工作成效也达不到预期。若想有效解决该问题,需要寻找可行途径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确保其业务水平能够逐步提升,或者引入具备相应管理经验的外部人员,以便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为了保证员工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国企应该健全激励机制,给予相关管理人员一定奖励,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工作中更有动力和活力。
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具体来说:首先,要有更强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引入更为先进的风险防范理念,以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其次,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构建起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干预处理等系统,这样在财务风险刚刚出现时便可得到有效识别并解决。最后,要对风险防范手段进行创新,国有企业若想实现财务风险能够分散转移,需要对每个管理环节展开创新,选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保证风险防控的实际效果达到预期[3]。
国有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能够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运营效率、盈利能力也会显著提升。对于国企来说,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要做到与时俱进,确保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真正实现创新。为了使内部管理创新目标能够切实达成,可以对以下几点重点关注:首先,对监管机制予以创新,确保约束、监督能够切实加强,降低经营过程中重大差错和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保证国有资产不会出现流失。其次,要构建起更为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保证财务管理能够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一方面,要对全面预算管理予以加强,同时要将滚动预算切实做到位,除了要强化事前控制,同时还要加强日常财务管理的事中控制,这样预算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再严格的管控体系和制度都需要责任心强的人去执行,而财务管理人员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执行者和监督者。因此,混改企业需要赋予财务管理人员更多权利,企业领导层也需要坚定支持财务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最后,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变化,原有工作状态被打破,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混改企业需要引入激励机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激励、约束和监督。通过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维护企业制度、防范风险的能力,为国有混改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财务工作环境,也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提高创新能力[4]。
国企混改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过程。混改是国企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对于结果还是未知的,但是通过做好企业的制度改革,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国企混改一定会取得成功并推动企业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