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现状和特征综述

2021-11-30 11:34:13张培东庞秀然
今日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水痘口病突发事件

张培东 庞秀然

(防城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防城港,538021)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威胁师生的健康,并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各地各级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重要的防控工作。本文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流行现状和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

1.概念及分级

1.1 概念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2 分级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规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事件发生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 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3]。未分级事件是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符合规范报告标准, 但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的事件[2-3]。

2.流行概况

2004年 1月我国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据报道,2004年全国各类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70 起,占全年总事件数的 40 %[4]; 2006年全国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45 起,发病112120 人,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和总人数的70.37%、77.73%[5];2013年徐勇[6]等研究,显示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部突发事件的 70%;翁熹君等[7]报道,2014-2016年全国有将近75%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这些表明在全国层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在40%-75%之间,且呈逐年增高趋势。各省学者[8-15]报道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当地的总事件数的比例均超过50%,多数省份高达70%,甚至80%以上。各类不同发展水平城市的研究[16-23]结果也均表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当地同期全部事件比例均在50%-80%之间。总之,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和高发场所。

3.流行特征

3.1 事件类型特征

事件类型:徐勇[6]研究表明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事件超过80%。近年来,多数省[11-15]和市[16、17、19、21]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为主,占90%以上,其它为食物中毒和伤害事件,仅占不到10%,甚至2%以下。

传染病类事件特征:翁熹君等[7]报道,2014-2016年全国各类学校传染病事件中丙类占58.01%、其他类占39.70%、乙类占2.29%、无甲类传染病事件,各省、市[11-17、19、21]近年研究结果与此基本一致,表明我国学校传染病事件按报告类别以丙类为主,其次为其它类,乙类占比很低,基本无甲类传染病事件报告。以往研究显示,2004年全国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70 起,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 70.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 14.7%[4]; 2006-2008年全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1.09%为呼吸道传染病[24];2014-2016年全国学校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占64.97%),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32.94%)[7];说明按传播途径分析,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传染病最主要突发事件。翁熹君等[7]报道全国学校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居前5 位的传染病病程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事件总数的94.41%;近年来各省[11-15]和市[16、17、19、21]的报告与此基本相同。

3.2 事件分级特征

翁熹君等[7]报道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般级事件占55.60%、未分级事件占44.31%数、较大级事件占0.40%,无特大、重大级别事件;近年一些省[11-15]和市[16、17、19、21]的研究结果与此基本一致,只是少数省、市的未分级事件占比较一般级事件略高,但两者之和均占98%以上。

3.3 事件三间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年各月均有发生,但多数学者,如[7、11-17、19、21]研究表明有2 个发病高峰,如第一个高峰一般为在3-6月(春季),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1-12月(冬季)。这与学校突发事件以传染病为主,以及传染病发病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特征有关。

地区分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均有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翁熹君等[7]报道,2014-2016年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居前5 位的省份分别为重庆、广东、广西、江苏和福建,5 省份事件数和病例数占51.42% 和51.01%。重庆市报告事件数居全国首位,占报告事件总数的15.30%;广西省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4.04%。这与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利于传染病病原体繁殖有一定关系。此外,近年国内各地的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学校事件地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省、市城镇学校突发事件构成比高于农村学校,可能与城镇学校空间环境小、人群密集高于农村利于传染病传播有关,如重庆、珠海;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市则为农村学校事件较多,与农村学校生活和卫生条件、卫生习惯较差有关[27-30]。二是,全国层面农村学校的事件数较少,但罹患率最高[25-29]。这表明农村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发现和防控能力较弱,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免疫接种等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农村学生的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有关[1,17,31]。

人群分布:翁熹君等[7]报道,我国2014-2016年小学报告的事件数最多,占52.16%,以水痘为主;其次是幼儿园,占29.91%,以手足口病为主;第三是中学,占12.72%,报告事件以流行性感冒为主。近年其它学者[1,3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小学和幼托机构学生是突发事件危害的主要人群。

4.结语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和主要发生场所,全国绝大部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小学和托幼机构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传染病突发事件占学校事件的90%以上,其中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传染病最主要突发事件,中小学事件以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幼儿园事件以手足口病为主;学校突发事件全年均有发生,但呈冬、春季高发特征。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威胁师生的健康,并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近年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事件是学校突发事件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但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为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水痘和流感疫苗上市多年,手足口病EV71 单价灭活疫苗2015年底上市,但均尚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需适龄儿童自愿自费接种且价格较高,导致接种率不高。有研究显示[33-34]1剂次水痘疫苗保护率低于90%,1 剂次接种率即使达到高水平也不能阻止突破病例导致暴发发生。研究表明北京市实施2 剂次接种程序可以有效减少水痘暴发疫情的发生[35],建议尽快推行2 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减少水痘暴发疫情发生。手足口病EV71 单价灭活疫苗2015年底上市,虽然EV71 单价灭活疫苗对CV-A16 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没有交叉保护作用,但其对手足口病疫情能控制起了一定作用[36]。因此,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大力推动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同时建议国家尽快将上述疫苗尚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提高接种率以迅速降低学校疫苗针对疾病的突发事件发生率。针对农村学生突发公共事件罹患率高,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卫生投入,改善和提高农村学校的卫生条件和防控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晨(午)检、因病缺课监测[1、7],不带传染病上课才能有效防制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水痘口病突发事件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幼儿园(2020年18期)2020-12-30 11:58:02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水痘源流考
“水痘”离您的孩子很近,您做好准备了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水痘王国
某部2011—2015年水痘发病分析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突发事件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