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定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宾阳 53040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在解决了人民温饱的民生问题,我国开始探索如何实现农作物快速高效的收获、如何促进农业、农村与农民的最终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得到落实,其初衷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在降低农民耕种压力的同时加速农业的生产效率,加快推进新时代农机化就是此政策运作下的产物。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方针,大致分为七个内容:调整城市与农村不和谐局面,协同发展;健全工农经营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农业侧结构改革,实现振农的道路;爱护环境,增强绿色建设;发扬农耕意识,复兴农村文化;开拓农村管理制度,完善农村整改政策;坚决落实脱贫致富方针,实现清贫的伟大理想。七种决策,七项农村建设转变,有效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成功实现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创举。
笔者于2007-2011 年参与宾阳县水稻机械化机扦插技术推广,2012-2013 年参与南宁市农机农艺在宾阳县古辣镇实施推广,2016 年—2018 年在宾阳县王灵镇深耕扶贫工作,并于2018 年4 月—2021 年4 月脱产在宾阳县王灵镇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实践发现,积极实现农机化改革,是增强我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建设实力与发展潜力的关键举措。所谓“农机化”,就是将现代科技技术及先进机械设备合理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以此来减少农民劳力的投入,增加农产品的收益效率,以此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市场经济发展,达到农产品快速高效的生产经营成果。发展农机化,也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手段,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的生产与收获主要集中在人工、畜力劳作上,其实施的生产方法比较简单、稀少,导致收益低下,多年来都没有使农业得到快速的进步,农机化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个局面。高科技的运用使农产品的生产与收获效益得到质的飞跃,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开拓新的土地,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与此同时还带来了产品质量的高水平提升,改善了农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带动了农村的发展,使更多的本土人民得到工作机会。
农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前期的培育,富沃的养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以往需要人工操作,缺少精准性,过多的农药投入会影响土地的质量,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农机化的引入改善了这些难题。精准的计算出农药的投入,既节省了资金,也减少农药的溢出,为创建绿色农村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高科技的运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和收获效益,使用者会自发地进行知识摄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知识的宽度;除此之外,农机化的推行把农民从冗杂的农活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接受外界的知识,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发展精神文化,长此以往,农民的素质得到提升,振兴了农村的文化建设。
农民的文化水平大多平庸,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缺少集体意识,农机化的推动有效解决这种局面。农机化让农作物的生产及收获上更有规范性,带动了使用者的意识规范,农民从中发现有序的治理能获得高效率的结果,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传统观念,增强了人们的集体意识,从而达到高效的农村治理。
相同的土地面积,只投入人工,畜力,花费的时间要比机械多得多,不但如此,效率也远比不上机械的收割,可以说,劳累了一年仅仅解决了温饱的问题,无法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这时候就需要农机化的大量投入,将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机械高效的运作带来了更高的收益,加快了农村富裕的脚步[1]。
笔者在宾阳县王灵镇的扶贫工作中,主要发现以下几点阻碍农机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1.农机化宣传工作不到位
农机化的推行离不开前期的宣传工作,农民知识摄取不多,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前期让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难度较大,如果前期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就导致了从源头上阻塞了农机化的发展,加上农村的接收信息体系不健全,很多农民不知道农机化的存在,人群里得不到信息的传播,依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长此以往,农机化根本得不到发展。
2.高素质组织引导人员短缺
农村条件艰苦,技术水平低下,愿意到农村进行宣传,组织农机化的人才稀少;本土进行宣传推广的人员教育水平不够,思想陈腐,语言匮乏,无法做到详细的语言讲解;村里的年轻人不愿意留下,导致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新鲜的血液得不到流通,逐渐淡化农机化的发展。
3.资金不足,农机化无法得到普及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大,农民占比也多,要在农村内实行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必须有大量资金进行扶持,虽然国家在宪法中写到对其推广有资金的保证,但是落实到基层人民农机化建设的资金依然短缺,进行宣发的资金不足,遏制了推广项目的发展,使农机化无法得到普及。
4.传统农机化无法顺应新时代需求
农村的经济市场在发展,发展代表需求量的增加,农民进行生产收获的农作物种类愈加丰富起来,就需要更多种类的机械进行劳作,而且农民在经历了新设备的接收,学习使用,得到好处这过程后,已经可以自发进行选购,陪伴土地几十年的人生中,丰富的经验让他们知道不同的土地需要的设备不尽相同,但是市场没有跟上百姓的需求进度,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再者,大多数的农机设备性质单一。刚使用农机化设备更加注重带来的便捷,轻视加工的弊病没有显现出来,现在农民运用熟练后,这方面的漏洞就需要快速的修补,否则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刚开拓的农机化发展的市场又要堵塞了。
1.优化农机化宣传,加强信息传播
要想人们接受一个新鲜事物,首先要做的就是宣扬其价值与好处,而且这个好处是相关工作者、受益者最关心的方面,农机化的推广无怪乎此。农民耕种的主要难题是投入的人力,畜力庞大,工作性质辛劳,但是获取的效益低下,抓住这三方面,告诉他们农机机械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明的,相信百姓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集合一些村民代表进行学习,传授农机机械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对机械的基本信息,使用方法有较为详细了解,这是为了接下来加快农机机械的使用打下基础,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村民进行向下的传达,使这个区域的村民对农机机械有一个宽泛的了解,从而达到初期的宣发目的。
农机机械在农民群体中有了雏形,接下来就要让他们亲眼看到农机机械的运作,组织村民到合适的土地进行初试,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演示,过程中对于村民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工作人员演示完成后,可以让当初的村民代表进行自主操作,以此来显示这个机械安全易上手的优点,更好地推动农机机械的宣传。
为了在农村这个信息传播不发达的领域及时有效的接收信息,优化信息传递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增加信息传播的途径,例如安装村喇叭,设立农机机械站,增加技术人员的走访,时刻关注农机化的宣传进程。
2.招揽人才,培养人才
农村因为条件艰苦,发展前景狭窄导致人员稀少,留下年纪较大的村民,他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不敏感,从而减缓了农机化的发展,所以招揽新人,进行培养是切实有效的手段。
首先扩大招揽渠道,让更多的就业者发现这份工作,适当提升工作待遇,这是就业者最关心的问题,保证工作的光明前景,会吸引一大部分的人才。发展农机化是为人民服务,振兴农村的高品质工作,把想要取得的伟大目标说清楚,并给出切实合理的规划,相信会吸引更多有志的新生力量。
招揽的工作完成后就是进行人才的培养,在农村发展农机化要走很长的道路,在此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耐心工作的准备,每段时间进行筛选,有潜力的人才进行深入培训,发展成更优秀的工作人员。时机成熟后,对表现优异的个人,团队进行褒奖,促进人才的良性竞争。
3.增加资金,加强监管,实现农机化的普及
推动农机化的发展除了加强前期的宣传工作,提升高素质的人才录用,资金是基本的动力支撑。作为民主国家,我国把农村的改革振兴放在首位,如何让百姓过上优质的生活是不断思考的问题,也在农机化的发展中投入较多财力,但是我国的农民比重过大,加上农机机械属于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势必更多[2]。
其二,国家下发的资金传到农村过程较为漫长,加上农村的监管力度不够,会出现上层贪污,底层资金短缺的现象,一定要遏止这种风气的助长,派发专业人员进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的落实到农机化的发展上,实现农机化的快速普及。
4.开发新技术,满足新时代需求
经济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在农机化的发展中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进行设备的升级与开创。中国国土广袤富饶,孕育出各种种类的农作物,适合收玉米的不适水稻的收割,适应一方土地的农机机械无法作用于所有土地,为此,要加强技术的研发,创造出多种类的农机机械,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地质探索,进行总结设计,把设计的机械在当地进行实验,发现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多进行摸索实验,将机械向优质化发展。
前期为了把农民从土地中快速解放出来,农机机械更加注重生产与收获这方面的技术开发,随着农机化的发展,百姓对于机械的要求增加了,不再满足于前期的高效运作,后期的加工也变得重要起来,所以就需要技术人员优化机械,使它们拥有更广泛的使用空间。让相关技术人员采集百姓的意见,做出合理的规划,反馈给开发部门,结合新需求制造新机械,彻底打开农机化的发展道路[3]。
总结:我国在振兴乡村、富裕乡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农机化作为开创农村新时代的产物还处于不成熟、未普及的应用地位,做好前期的宣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农机化的快速普及是重要措施,开拓新市场技术刻不容缓,相信在全面的推广支持与技术指导下,农机化一定能取得快速的落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