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张江梅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也就是说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2007 年3 月12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致函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在不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活动蓬勃开展,其中大学语文授课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中国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交流沟通的工具。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应明确课程定位,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应定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理解、评判能力和表达能力上,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上。在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对其授课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高等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运用问题授课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转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正确处理人文知识和应用能力、创造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听说读写水平,激发批判性思维的素质。要鼓励学生读写结合,撰写读书笔记,坚持个性化写作。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只是工具性的表层属性,而批判性思维是工具性的本质属性。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和方向,就是要重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专业化。所谓课程专业化,不是说把大学语文课程变成专业课,而是说教师要有专业的水平,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用科学的授课方法深入浅出的讲授,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加强教学方式的探索,就是要把大学语文教育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让学生接受语文和语文课,是高校语文授课改革的首要任务。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教育改革必须扎扎实实、稳步前进。比如中小学生与大学生对语文课的需求是不同的。中学生出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在面临高考的前提下,必须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科学的训练,切实提高读写能力,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语文不同于文学,授课改革中过多的浪漫色彩和理想主义因素可能会影响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造成基本能力的欠缺。语文课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而是提高公民的基本读写能力。而大学生则应有更开阔的视野,从语文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他们需要在大学语文课上体会到更灵活、更新鲜的授课方式,而不是对中学语文授课方式的一味重复,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拓展和提高。
大学语文教学应运用权威教材,尝试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例如:文体分类教学模式、文学史主线模式、经典文本选讲模式和专题讲座模式、“专题+文选”的模式,其中“专题+文选”的模式通过实践教学的检验效果较为显著。大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借鉴《中国文学十五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的框架,整合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确立不同专题,选讲经典文学作品。内容涉及时代文艺思潮、作家思想品格、人生态度及文学成就等,既增加了知识量和学术含量,又打破了单篇作品的八股式分析,从而改变了大学新生对语文学习的刻板印象和厌学情绪。专题讲座模式传授学生科学的批评方法,为他们提供鉴赏范例,辨别作品的良莠,增强文学名篇的学习趣味。课外适当布置一些研究型题目,比如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分析“梧桐”“落木”“柳”的意象及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让学生查阅资料,梳理李隆基杨玉环爱情悲剧在诗歌、戏剧、小说不同文体中的不同描述,探析网络文学的爱情叙事模式,撰写关于文学名家名著的学术论文等等。课外专题练习是课堂内容的延伸,既丰富了知识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写作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的授课方法可以多样化、灵活化。一是设计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搜集、选择、讲解相关专题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锻炼和表现的空间的授课思路。这样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检索文献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在资料的阅读、甄选过程中,选出相关专题中优秀的作品,这样既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鉴赏能力;作品的讲解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组织课堂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降低对教师的要求,相反教师要做的工作更多了,他需要不断的学习以赶上他的众多弟子,他需要在课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讲解作用、画龙点睛的评论作用、循循善诱的启发作用以及锦上添花的总结作用,这应该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二是设计鉴赏理论教学与学生自己欣赏相结合的授课的思路,让学生在模仿创造中找到成就感。怎样欣赏古代诗歌?怎样欣赏古代散文?怎样欣赏古代戏剧作品?怎样欣赏现当代文学作品?示范性教学传授给学生不同文类的鉴赏方法,让他们在模仿创造中真正培养起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三是教师为学生开列必读书目,让学生对文本展开细读,然后师生进行质疑讨论的授课思路,要求学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引领学生以自己的心灵触角去探索文本中的另一个心灵世界。只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课堂上所有的自圆其说的论述和思维都应该得到鼓励。学生或品味或质疑去体验作品的精彩,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技能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授课行为。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控制等。它具有转换性、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大学语文课堂授课中,多媒体教学技能已被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本格式的大学语文转换成了电子版,能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表述转换成了有声有色的动态画面,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直观的形象,能把影视作品插入到课堂教学等,高度提高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把大学语文课堂授课带入了一个更新的教学情景,成为大学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授课手段。例如:在讲授诗词散文名篇时,适时使用诗配乐朗诵。在讲解较难理解的戏剧作品时,配合播放了相关影像资料等,以增强感性认识。网络也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学生可通过网络浏览大量的信息,搜集相关材料,也可与网上的文学社团及学习小组联系,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制作专题课件,利用精炼的文字与优美画面展示个人独到的文本解读。
总之,笔者认为灵活的授课方法是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而衡量授课方法的采用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标准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快乐、是否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有成就感,是否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是否提高了能力、开阔了眼界。只要是能够给学生最有益的影响、最直接的帮助、最能够调动其学习兴趣、最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授课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