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高校也顺应发展形势,改革教学模式。高校作为专业化教学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并且国家对教育事业愈加重视,尤其注重高校“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因此当下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应用较为广泛。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素质教育,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鉴赏水平,同时还通过对音乐类型以及内容的了解,促进自身的情感升华,继而提升道德品质。同时在音乐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深挖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这也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理念不谋而合,另外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可以促进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对培养其思政素养具有重要帮助。
音乐课程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发挥素质教育内涵,公共音乐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以下是具体分析: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主要构成是公共艺术教育和公共素质教育内容,在音乐课程教学以及思政素质教学中,可以首先进行音乐教学,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以及欣赏音乐类型,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通过爱国类型的音乐作品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能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启迪心灵,提升审美情操。另外在融合思政教育时,由音乐教师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此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充分接受了思政素质教育教育。
公共音乐课程是艺术类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形势背景下,公共音乐课程充分发挥了其教学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通过音乐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提升审美能力,继而能够激发其音乐创作思维,并且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过的想象力。总之,在公共音乐课程中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感知艺术美的能力。
在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由于艺术修养与道德素养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并且感知到生活美以及艺术美,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使得学生实现了全面发展,同时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例如合唱教学,学生之间的配合才可以呈现出完美的作品,继而可以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重要帮助[2]。
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素质教育是思政课程创新的重要措施,但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创新中难以满足思政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以下是具体分析:
当前,国家各高校均已开设了公共音乐课程,但高校的关注点在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因此对公共音乐课程不够重视,另外当前公共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师讲述为主要教学模式,缺少与先进音乐素材的结合,并且也无法将思政素质教育有效融合与音乐课程教学中。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缺少创新性,造成了高校学生在公共音乐课程的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也造成了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接受的思政素质教育较少,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审美能力均产生了不良影响[3]。
公共音乐课程在高校属于开放性课程,当前的音乐作品推出频率较高,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音乐作品的普及型也较高,但是在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其教育方式以及模式均有间断性、传统性的特点,同时由于校方不够重视,造成公共音乐课程在师资力量以其他资源设施的配置上出现缺失,造成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和思政课程融合度不够,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方式存在不合理性,对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素质能力提升产生限制,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经典音乐作品与新的音乐作品相互结合,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积极的方式将音乐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可以实现音乐教学的连续性以及创新性发展。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通过融合思政课程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道德情操,继而能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反哺式学习,提升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力,所以在公共音乐课程中融入思政素质教育,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当前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交流过少,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缺少广义与深意,并且在音乐课程学习中思政素质教育也缺少全面性和总体性。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的制定上,需要明确教学方向,并且还要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形势和需求,制定以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额度教学模式。并且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在教学方向上需要思考 如何将公共音乐课程的开设价值以及文化艺术引领作用有效发挥。同时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中,还要制定完善的思政素质教育教学融合措施,对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培养进行积极的指导,同时在音乐教学工作的统筹管理中,需要发挥公共音乐课程的人才培养与建设职能,深刻意识到公共音乐课程对于思政素质教育融合的重要职责与作用,并制定创新的教学体系。在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需要深入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培养高校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力与热爱,从而对促进高校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以及道德品质以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创新能力和思政素质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新六艺”是燕山大学美育教研中心教师们在古代“六艺”的启发之下,结合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高校美育教育的大环境,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美育教育的要求,提出的美育通识课程体系。对比周代的“礼、乐、射、御、书、数”,我们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戏曲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六大板块课程,每个板块下设艺术鉴赏、艺术体验、艺术特色、艺术创新、艺术融合、艺术前沿等六大方面。以《书法鉴赏》这一板块为例:艺术鉴赏方面我们开设了《书法艺术鉴赏》、《中国历代书法鉴赏》等课程;艺术体验方面开设了《中国书法基础》;艺术特色方面开设了《燕赵书法古今观》;艺术创新方面开设了《书法与养生》,艺术融合方面开设了《书法与中国文化》、《汉字与书法艺术》等课程;艺术前沿方面开设了《中国当代书法鉴赏》等课程,这一板块总共8 门课程。这样做,满足了不同专业程度、不同认知层面的学生对于美育通识课中书法课程的需求。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需要始终明确将课程教学建立在道德素养以及艺术情操的培养工作上,首先制定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的音乐课程体系,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尽最大程度地以开放式的音乐探究模式为主,将传统音乐类型与现代音乐进行有效结合,能够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程有更加深度与广度的感受力。另外,在公共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认知简谱和五线谱,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通过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以及音乐作品的了解与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实现了对高校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同时还促进高校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修养。例如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外国民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后,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以及情感,继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中融合思政素质教育,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且针对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学生制定艺术专题会或艺术作品鉴赏会等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艺术鉴赏专题会,培养学生在音乐鉴赏中对美学的感受力,继而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高校需要加强对公共音乐课程的重视,尽力完善教学设施,扩大公共音乐课程师资力量,为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创造先决条件。另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课程教学氛围,并且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以便能够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效融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后,积极发表自身的观点,并思考音乐作品中包含了怎样的思政元素,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思政元素,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感知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维分析能力,继而能够让高校学生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具备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实现在思政素质教育中的情感升华。
综上所述,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结合高校以培养高水平综合性人才为宗旨的办学目标下,在课程中融入思政素质教育是教学创新的必然形势,也是提升公共音乐课程具有深度与广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对课程的创新教育教学中,应该首先对课程的地位、与思政课程融合的作用等有正确的认知,同时在音乐课程艺术培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感知作品中的思政元素,继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艺术修养,最终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