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颇彝语的焦点结构

2021-11-30 08:37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焦点谓语预设

姜 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葛颇彝语是彝族葛颇支系所使用的语言,属于彝语东南部方言。葛颇彝语是典型的“中和型”[1](P519-520)语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语和宾语,也不是典型的“作-通”格语言,信息结构决定句法的组织原则。因此,话题和焦点成分在葛颇彝语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讨论葛颇彝语的焦点结构。

焦点是语用断言中的一部分,是传统语法所指的强调成分。当对话发生时,说话人对于听话人有两部分的“要求”:一是说话人与听话人有共同的对话背景,“对话中出现的一组命题,说话人假定听话人或知道,或相信,或在谈话时准备认同这些命题”,这被称为“语用预设”;二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得到新的信息,“一个命题,当说话人发话时,他(她)期望听话人或知道,或相信,或意识到该命题是听话人听到这段话后的一个结果”,这被称为“语用断言”。而焦点就是断言的一部分,是新信息(准确地说是焦点与整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信息),它使语用断言与语用预设区别开来。[2](P334-336)

上述定义,我们引用了罗仁地对Lambrecht 提出的信息结构理论的介绍和解释。本文继续沿用由Lambrecht 提出的信息结构理论框架,把句子的焦点分为宽焦点和窄焦点,其中宽焦点又可分为谓语焦点和句子焦点[3](P221-222)。

一、宽焦点结构

宽焦点包括谓语焦点和句子焦点两大类,其中谓语焦点是最常见的焦点结构。

(一)谓语焦点

在一个完整的小句中,通常包含话题和述题两部分内容。葛颇彝语中的话题可以是名词性短语,也可以是谓词性短语。谓语焦点句中,话题是在语用预设中出现的,焦点域就是整个述题(谓语)。话题并不是总是出现的,在上下文语境清晰的情况下,焦点结构中的话题往往可以省略,而焦点作为新信息或传达新信息的主要媒介不存在省略的情况。

上述包含话题的语用预设,可以是说话人讲述的,也可以是共同看到、听说,或共同认知的。

如例(1)出现的场景:村主任领着镇上的人来村里视察工作,看到几个人在远处,村主任主动介绍说,他们在山上放牛。在当时的语境下,村主任、镇上的人都能看到几个人在远处,这是共同看到、认知的事情,但镇上的人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几个人具体在干什么,所以村主任在有“大家共同看到几个人”的共同认知的背景下,向镇上的人进一步解说道,“他们在山上放牛”。在此焦点结构的小句中,因为“几个人”是已知的信息,这里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代指了具体的“几个人”,焦点是“在山坡放牛”,焦点域为整个谓语,总结如下:

小句:ti³³bɯ³³bo³⁵kʰɛ³³ȵi²¹ɬu²¹⁴.他们在山上放牛。

预设:“大家共同看到远处有几个人,这几个人可以作为陈述的话题”

断言:“那几个人在山坡放牛”

焦点:bo³⁵kʰɛ³³ȵi²¹ɬu²¹⁴“在山坡放牛”

焦点域:谓语

上例(1)是在大家共同看到的情况下,有共同的认知基础上发生的单向交谈,在这种语境中,对话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此类型焦点结构为谓语焦点结构,若说话人使用肢体动作,用手指向大家共同看见的那几个人,此小句中的话题ti³³bɯ³³“他们”可以被省略。这说明,在具体的情境中,信息的了解、传达是多样的。

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在对话的情境中,人们一般采取最简方式传递信息,这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从语言信息结构理论来看,这也是因为在对话的语境中,语用预设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是比较丰富的。

上例(2)中,问话人抛出话题 nɑ²¹ɑ⁵⁵m̩²¹“你父亲”,答话人则对该话题进行叙述,应该转换人称为ŋ̩²¹ɑ⁵⁵m̩²¹“我父亲”,但由于二人皆知所指为何人,在答话过程中,话题往往可以省略,或用 ti³³“他”代指。在对话中重复出现话题nɑ²¹ɑ⁵⁵m̩²¹/ ŋ̩²¹ɑ⁵⁵m̩²¹“你父亲或我父亲”则不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在日常交流中是极少出现的,除非牙牙学语的孩童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会经常发生此类话题重复性对话。该例句中,使用信息结构理论分析如下:

小句:ʑi̱²¹tu⁵⁵di³³ɕi²¹.还在睡觉。

预设:“答话人的父亲可以作为陈述的话题”

断言:“答话人的父亲还在睡觉”

焦点:ʑi̱²¹tu⁵⁵di³³ɕi²¹.还在睡觉

焦点域:谓语

上例(2)是简单的对话形式,但在日常的交流中,在具体、真实的语料面前,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信息省略的结构,也可能是预设复杂、信息丰富的结构。在长篇语料中,预设信息一般较为丰富,谓语焦点结构中的话题经常被省略。

例(3)中,问话人提出话题 nɑ²¹tʂu⁴⁴vɑ³³“你的脚”,答话人最简回答方式可以是 A1 形式的回答“撞到了”,“撞到了”即为该小句的谓语焦点,话题 ŋ̩²¹tʂu⁴⁴vɑ³³“我的脚”省略,并且具体被什么撞到了,或者是怎么撞到了,可以不提及。但在自然对话中,根据个人言语习惯的不同,语料呈现的模式是多样的。在我们记录的对话中,实际的回答为A2,答话人不仅回答了问话人的问题,引入了事件的施事,并且把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自己的感受表述得非常清晰。

上例(3)A2 的焦点结构较为复杂,当问话人提出话题“答话人的脚”时,答话人认知中“自己”与“自己的脚”可以作为话题进行表述,但答话人没有直接发出包含话题“脚”的断言,而是引出了新的焦点结构作为背景,ʑi̱²¹ȵi³³ɕi⁴⁴ɛ̃⁵⁵ɛ̱²¹Ɣɛ³³tʂʰɛ³³ɡo³⁵nɛ³³ʐɿ³⁵dʐɛ²¹lɛ³³ su³³mɑ²¹ko²¹⁴,tɑ²¹nɯ³³sɑ²¹⁴lɯ³³ɕi³⁵di³³.“今天早晨那个水牛挣也挣不住,一早晨让它气死。”这是两个小句,第一个小句中包含布景话题“今早晨”,还有一个新引入的话题“水牛”,并省略了施事话题“我”,即答话人;第二个小句的话题也是答话人“我”,也被省略掉了,这两个小句讲述了早晨发生的关于水牛的事情和答话人的态度。

ti³³bɯ³³“(我)推它”与tu⁵⁵lɯ⁴⁴pɯ⁴⁴kʰɛ³³bɛ²¹zo³³“(我)就(被水牛)撞到石头上了”是两个小句组成的主从结构,表示因果关系,两个小句中间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nu³³,两个小句共享施事话题“我”,前一个小句ti³³bɯ³³nu³³“(我)推它”,是直接导致后面答话人脚受伤的原因。

当整个事件背景被陈述完以后,提供了新的预设信息,答话人才真正地回答了问话人的问题,主从结构的主句中话题“我”被省略,施事“水牛”因预设信息中有提及,也被省略,焦点为“撞到石头上了”,焦点域为主句的整个谓语。

从信息结构理论来分析此对话,如下:

小句:ti³³bɯ³³nu³³tu⁵⁵lɯ⁴⁴pɯ⁴⁴kʰɛ³³bɛ²¹zo³³.(我)就(被水牛)撞到石头上了。

预设:“答话人的脚或者答话人可以作为陈述的话题”

断言:“答话人被水牛撞在了石头上”

焦点:lɯ⁴⁴pɯ⁴⁴kʰɛ³³bɛ²¹zo³³“撞到石头上了”焦点域:谓语

(二)句子焦点

句子焦点结构基本不需要预设,断言的焦点就是整个小句。在句子焦点结构中无话题成分。句子焦点结构的功能是报道新的情状。

例(4)的例句是没有预设的,即也相应地没有话题成分,断言和焦点完全重合,答句的焦点域就是整个小句mi³³lɯ⁴⁴diɑ²¹“地震了”。这个小句的信息结构如下:

句子:mi³³lɯ⁴⁴diɑ²¹地震了。

预设:无

断言:“地震了”

焦点:“地震了”

焦点域:整个句子

例(5)中,该对话出现情景:某天天气恶劣,大家在屋内休息,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声沉闷的响声,有人出去查探情况,回来后有人问道:发生了什么?回答的人说:miɛ²¹xiɛ³⁵ɕi⁴⁴dzɛ³³mɯ⁴⁴tʰɛ²¹“风把树吹倒了”。则该语境中没有语用预设,断言与焦点都是整个小句,miɛ²¹xiɛ³⁵“风”在句中也不是已知的信息,此语境下的小句为句子焦点结构。

但如果例(5)的语境为:多人对话中有人提到“这几天风太大了”,而另一个接话 miɛ²¹xiɛ³⁵ɕi ⁴⁴dzɛ³³mɯ⁴⁴tʰɛ²¹“风把树吹倒了”。在此语境下,答话人的理解中是有语用预设的,即:miɛ²¹xiɛ³⁵“风”可以作为陈述的话题;断言为“风把树吹倒了”;焦点为“吹倒了树”;焦点域为谓语。

二、窄焦点结构

谓语焦点结构的焦点域是整个谓语,句子焦点结构的焦点域是整个小句。窄焦点结构的焦点域只是单个成分,即窄焦点本身。传统的语法研究将焦点成分称之为“强调成分”。在窄焦点结构中,小句中的所有成分都可以作为焦点出现,如施事、受事、与事、方位短语、时间短语、动词、体标记等。

例(6)中,答句“上方是小直邑村”为判断句。句中焦点为“小直邑村”,是窄焦点,但此句中的窄焦点并不是新的所指,因为在问句中“小直邑村”和“大直邑村”都是已知的信息,罗仁地[1]指出在窄焦点结构中“新”的信息并不指焦点成分本身,而是指焦点成分的信息和预设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这种关系使焦点成分有信息价值,而不在于所指是不是新引入的。此例句中,焦点成分的所指为“小直邑”,是已知的信息,预设为“上方是某一个村子”,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该例句窄焦点结构的“新”的信息。例(6)的信息结构如下:

句子:kɑu²¹⁴kʰɑ⁴⁴zu²¹mi³³di³³.上方是小直邑村。

预设:“上方是某一个村子X”

断言:X=kʰɑ⁴⁴zu²¹mi³³di³³“小直邑”

焦点:kʰɑ⁴⁴zu²¹mi³³di³³“小直邑”

焦点域:名词短语kʰɑ⁴⁴zu²¹mi³³di³³“小直邑”

例(7)的答句也是判断句,不同的是窄焦点 ŋ̩²¹dʐo³⁵ʑi²¹tɕɛ³⁵m̩³³“我的妻子”,在语用预设中并没有出现,是新的信息,在此例句中,ŋ̩²¹ʑi²¹tɕɛ³⁵m̩³³“我的妻子”与预设“这个人有种身份”之间的对应关系使之成为焦点,并有了新信息的价值。例(7)的信息结构如下:

句子:ti³³ŋ̩²¹dʐo³⁵ʑi²¹tɕɛ³⁵m̩³³di³³.她是我的妻子。

预设:“这个人有种身份X”

断言:X= ŋ̩²¹dʐo³⁵ʑi²¹tɕɛ³⁵m̩³³“我的妻子”

焦点:ŋ̩²¹dʐo³⁵ʑi²¹tɕɛ³⁵m̩³³“我的妻子”

焦点域:名词短语ŋ̩²¹dʐo³⁵ʑi²¹tɕɛ³⁵m̩³³“我的妻子”

例(8)中,“答话人将要去某处”“某处是城里”是问话人发出的预设信息,答话人的回答认同了预设“答话人将要去某处”,答句中的“黑龙塘村”是与该预设相对应的新信息,是窄焦点成分,但这与问话人“某处是城里”的预设信息形成了冲突。答话人虽然在回答时没有对“某处是城里”的预设做出回应,但焦点“黑龙塘村”与已知的“城里”的信息冲突即否认了该预设。例(8)的信息结构如下:

句子:ŋ̩²¹hɯ²¹lɯ²¹tʰɑ⁵⁵mi³³di³³li³³tiɛ³³.我要去黑龙塘村。

预设:“答话人将要去某处X”“某处X 是城里”

断言:X= hɯ²¹lɯ²¹tʰɑ⁵⁵mi³³di³³“黑龙塘村”

焦点:hɯ²¹lɯ²¹tʰɑ⁵⁵mi³³di³³“黑龙塘村”

焦点域:名词短语hɯ²¹lɯ²¹tʰɑ⁵⁵mi³³di³³“黑龙塘村”

信息结构属于语用研究的内容,但又与句法和语义密不可分。对信息结构进行研究能更有效地解释句子的组织原则。本文通过对葛颇彝语的信息结构进行分析,总结焦点结构的分类如上文,虽然分类并不复杂,但在具体的语境中,预设的内容不同,答话人的语言风格不同,回答信息的丰富程度各异,则焦点结构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此外,焦点结构中焦点的性质及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在后续研究中会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焦点谓语预设
非谓语动词
焦点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短句—副词+谓语
“两会”焦点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本期焦点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焦点
非谓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