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公园规划策略

2021-11-30 23:32:54蔡盛荣
花卉 2021年8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老龄化规划设计

蔡盛荣

(北海市城市公园养护所,广西 北海 536000)

城市公园是老年人日常居住、休息及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及景观构建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通常处于政府规划的绿地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休息的环境,具有城市防灾减灾的功能,且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彰显良好的城市风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城市公园中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也有更多新的要求。老年人很多时间在住宅和户外空间中度过,作为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者,需要加强对其公园使用需求的分析。但是结合当前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现状而言,针对于老年人群特点而设计的城市公园较少,相关功能不足,难以真正彰显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管理,为老年人创设一个良好的放松、休息环境。

1 研究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园规划策略的现实意义

老龄化社会指的是老年人口占据或者高于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通常指的是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若占据总人口数量的7%,则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1]。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0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为7.0%,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1.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退休后的老年人时间充裕,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多的老年人愿意走到公园中参与各类文娱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等[2]。城市公园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开放的活动空间、舒适的活动场地,适合老年人开展各类团体活动。老龄化社会环境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能够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城市建设的力量,城市对老年人的理解与关爱。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基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活动特点等进行针对性分析和规划管理,彰显“适老性”设计理念,这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城市的和谐发展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园的规划现状与设计原则

2.1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园的规划现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具有显著的中国特点。受到我国长时间人口基数较大、城市发展不平衡及经济制约等影响,老年人的福利制度相对比较落后,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城市公园设计的研究项目较少。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老年人城市公园功能数量相对较少。在城市公园的研究方面,也多停留在生态景观设计、游憩经营管理等方面。

但是结合我国城市公园应用的现状而言,老年人是主要是使用群体,其休闲时间较多,活动相对自由[3]。然而城市公园的类型多为儿童公园、主题公园等,老年人公园数量较少,且多局限于基本职能方面,针对于老年心理、休闲娱乐特点而设计的老年人城市公园数量较少。

2.2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园的设计的原则

2.2.1 便捷性原则

老年人受到身体功能、生理状态的影响,能够到达的距离范围较短,故而在城市公园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便捷性原则[4]。城市公园地址的选择、人口的设置、空间结构及公园内的设施设计,均需要渗透便捷性原则,使老年人能够快速抵达城市公园,快速学会设施应用的方法。

2.2.2 安全性原则

城市公园设计需要充分考量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反应速度特点等,一切规划设计均需要以安全为基础,保证城市公园空间环境的无障碍性,安全性特征,降低不良问题的发生率。

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在湖南省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中得到了部分应用,也奠定了其进一步开展研究实现的基础。湖南省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发布系统是本省“金土工程二期”的重要任务,该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推广,目前已覆盖至12个市州、65个县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其部分功能展示如图7。

2.2.3 多元化原则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可以融入多元化原则,根据老年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合理选择。同时还可以为不同年龄、不同活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根据老年人自身的情况选择娱乐设施,参与不同类型的休闲项目等,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休闲娱乐需求。

2.2.4 导向性原则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量老年人视力、听力水平降低的特点。在规划设计中渗透导向性原则,比如可以在各类设施前粘贴清晰的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等内容;在一些室内休息空间、卫生间及休息区域等,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

2.2.5 交往性原则

城市公园设计需要满足老年人希望与人交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心理特点,多设计规划一些开放性的空间、私密性的空间等,满足老年人大量群体聚会,少数群体交流等需求。以多样化的配套设施,为老年人创设一个交流、娱乐及健身的良好场合。

3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园的规划策略

3.1 明确城市公园老年人群特点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需要先清晰老年人群的特点,基于此合理规划管理。首先在空间分布特点方面,城市公园内的老年人休闲活动多表现出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征,活动范围多在空间较大、平坦的路边上。其次在活动类型方面,城市中老年人活动主要包含身体锻炼及娱乐活动。身体锻炼的项目主要包含太极拳、散步、羽毛球及各类器材锻炼等。娱乐活动主要以跳舞、唱歌、聊天及下棋等为主。

最后在行为习惯方面,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具有社会性、趣味性、持续性及选择性特点。老年人通常喜欢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参与社会交往活动、集体活动等,且能够持续参与相关活动。

3.2 合理服务半径,提高公园使用易达性

城市公园的服务半径,能够直接影响公园规划的效果及老年人的使用满意度。据调查,老年人的步行最大距离均值约为800m,故而公园服务半径尽量保持在700~1000m 之间。合理布局、优化设计,且保证公园环境的舒适性,设施的安全性,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产生重要影响。

3.3 互动交往空间的多样化创造

线性动态空间指的是公园内的道路系统,具体包含主路、支路等,能够满足老年人散步、慢跑等移动需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线性空间的平面形式保持舒展、流畅。竖向变化需要缓慢适度,需要注意坡度不能高于8%,不宜过长,且随时满足人们安全疏散的需求。线性空间设计中,注意选择防滑、易于清扫且平整、坚实的材料,在两边设置鲜明的标识,做好排水系统的管理工作,同时可以设计适当的休息设施,且应用舒适的植物予以保护。

3.3.2 集体娱乐空间

集体娱乐空间指的是人们集体娱乐的场所,空间较大且地面平整、防滑。小空间的娱乐空间,需要满足少量老年人聊天、下棋的需求;大空间的娱乐空间,需要满足大量老年人跳舞、聚会及唱歌的需求。

3.3.3 安静休息空间

很多老年人喜欢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聊天或者休息,需要设计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且不受感染的位置。通过植物、水体或者建筑等适当予以遮挡,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及舒适度。

3.4 人文关怀的设计体现

3.4.1 无障碍设计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需要坚持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注意细节的处理。比如在台阶、坡道侧等位置,可以安装扶手[5]。在座椅位置,需要做好遮阳避风处理。路面设计中,需要注重地面防滑处理,合理处理道路高差,且处于道路照明的亮度适宜等,尽可能降低老年人休闲活动中摔伤等不良问题发生率。

3.4.2 植物配置

城市公园规划中的植物配置,主要以绿色植物为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季节变化,适当融合乔木、灌木及花草植物等,构成多样化、立体性的植物环境[6]。植物类型的选择,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

3.4.3 强化空间归属感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需要强调空间归属感。公园规划中可以适当放置能够表达人文精神内涵的雕塑、景墙,设计艺术长廊等,彰显公园的文化特色,构成空间的归属感。

4 结语

创设城市公园的人文环境,能够为人们创设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提高公共空间品质,对现代城市建设及发展可参照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当前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基于老年人的生活特点、生理特点等设计城市公园,能够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使其感受到更多的关怀,让城市中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切实发挥城市公园创设的价值。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老龄化规划设计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规划设计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3:18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9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04
论城市公园设计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07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04
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2017年2期)2017-06-05 09:36:18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福利中国(2015年5期)2015-01-03 08: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