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2021-11-30 23:32:54雀晓光雀晓军
花卉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管护

雀晓光,雀晓军

(1.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云南 怒江 673199;2.云南省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怒江 673199)

1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1.1 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2016 年保护区全面完成管理体制改革,设置正处级管护单位,人员编制也得到扩充,达到398 名,大大充实了保护区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力量。理顺政府与部门责权,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把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设置为林业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明确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与林业部门间的隶属关系,采取“(州)局—(县)分局—(乡镇)站所”三级管理机制,将乡镇管护站机构确定为副科级,使监管力量下沉到基层或一线,使保护区内管护机构实现全覆盖[1]。

1.2 发展规划、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近十年来,保护区制定了《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11—2025)》《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2015—2020 年)》《怒江州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总体规划》等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颁布《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汇编》,保证岗位责任制明确,使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为开展好日常巡护管护工作,按年度签订目标责任,把整个保护区细分后责任到具体职工与护林员,同时制定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巡护管理制度》,保护区日常管护实现规范化[2]。

1.3 人员队伍能力显著提升

(1)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科研院校,特别是大理大学就人才培养问题多次开展深入研讨,并合作探索了一套保护区与科研院校联合培养保护区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期分批地方式(每期3 个月,每批不超过5 个人)将技术骨干送至大理大学,按“小批量、全脱产、跟课题、深入学”的思路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以研带训。

(2)保护区长期坚持“引智入区”,积极与各科研院所、高校开展项目合作,通过外派工作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实施的方式,向专家学者学习研究方法、技术知识,不断培养与发掘各人专长与潜力,培养了一批保护区的“土专家”。

(3)保护区积极探索实行知识分享机制:鼓励人员互相交流知识和经验,共同进步,单位内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力推动了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1.4 森林火灾防控取得突出成效

保护区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及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指挥,围绕火源管理,不断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做好防火检查工作,消除火灾隐患,严格落实好森林防火工作。管护部门比较注重宣传工作的开展,如集会宣传、制作宣传警示牌等,大大增强周边群众的防火意识。此外,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消防方针,严格落实各项护林防火措施,实行防火期值班制度,并不断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使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火灾防控形势得到显著改善[3]。

1.5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保护区管护部门紧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工作,加大保护区管护巡护力度,加强保护区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公众科普教育活动,有力促进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据调查,高黎贡山的森林覆盖率从82.3%增加到93.7%。

2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保护区一直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并建立了一支科研技术能力突出的工作队伍,但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短缺,尽管2016 年机构改革后增加了人员编制,吸收了年轻力量,但他们参加保护工作的时间尚短,需要长期磨练。同时,保护区目前人才结构单一,实际上保护区的工作不仅需要保护生物学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公共管理、新媒体运营、环境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2 边境森林资源管控难度大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缅边境,国境线长238km,两国山水相接。但无论是国情,还是管理体制,都不一样,尤其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履行国际公约、边境森林防火等方面,彼此执行不一,大大增加边境地区与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的难度。对于森林防火而言,缅甸依然在使用刀耕火种方式,缺乏对野外农事用火的管控,造成森林火灾时常发生,到了森林防火期,就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防止境外森林火灾逐步蔓延。保护区临近边境,未能设置森林防火与巡护通道,造成通讯困难,加上工作经费缺乏,巡护设施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不利于森林火情及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处置,导致边境资源管理压力突出。

2.3 保护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一般而言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投入为辅,各地需按照省、州、县三级投入。而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能投入到保护区建设发展的资金有限,导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护与监测能力较为薄弱[4]。

2.4 本底资源信息有待更新

高黎贡山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具有复杂的立体气候,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保护区之前开展过本底资源调查,但所获数据已久远同时近年来保护区在开展监测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物种、新纪录都无不表明保护区亟待开展一轮本底资源调查,更新本底资源信息。

3 推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策略

3.1 积极争取项目,保障保护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专门为保护区建设、教育、科研等建立固定投入渠道,保证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共管、生态旅游、珍稀动植物调查与管护、装备配置等工作得以规范开展。着力加强保护区内项目建设,保障各项工作有力推动。加快建立国家层次的国家公园,为高黎贡山构建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科学制定一系列的重点规划与建设项目,如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专项保护规划、怒江金丝猴专项保护等,保证其得以有效实施,提升成效。

3.2 提升保护区人员能力

结合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了解保护区内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所需提高的专业技能,全面掌握保护区内各工作岗位的需求,据此编制《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员能力提升计划(2021—2025 年)》,严格按照计划逐年有序地执行,使保护区内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3.3 扎实开展资源管护与科研监测工作

积极采取自然教育、社区共管等有效手段,着力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重点落实森林防火、打击偷猎盗伐、边境武装巡护、深度巡护等工作。大力加强濒危物种保护与监测工作,落实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推动物种种群的发展,极大地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3.4 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示范建设

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示范省,云南省将高黎贡山保护区纳入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区域,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地理信息、红外相机等技术手段,构建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建构数据库,搭建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可视化综合展示系统,本底资源调查系统等,建立服务于全保护区的数字化综合管理与展示平台,对自然保护区资源进行统一管理[6]。

3.5 建立跨境保护联席制度,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央应与缅方构建跨境保护联席机制,与缅方积极开展跨界保护交流,与森林火灾预警进行协调,联合打击跨国盗伐林木与偷猎野生动物等违法事件。加强与缅方的合作,还要在边境地区构建生态廊道,进行退化栖息地恢复,合作开展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孟加拉虎、兰科植物等珍稀动植物联合专项巡护监测等,做好武装巡护与执法工作,对从事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不法分子进行打击。

3.6 持续推进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保护区和社区资源共管,对各大社区进行大力扶持,推动生态旅游、生态种养产业、景观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让社区村民参加保护区主导的森林保护、自然教育事业。深入探索特许经营方式,提高社区就地就业人口,不断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增加多渠道多方面补偿,探索相应的社区共管模式,使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A revision of Dryopteris sect.Diclisodon(Dryopteridaceae)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植物多样性(2022年2期)2022-04-25 07:33:56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屹黎
中国宝玉石(2021年4期)2021-08-20 07:56:52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6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CLOSE ENCOUNTERS WITH THE THIRD KIND
汉语世界(2017年6期)2017-11-24 06:27:28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6
高黎贡山丛林笔记
中国三峡(2016年10期)2017-01-15 14:00:01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